![]() 刘明亮作 汶洋石灵芝扁章 福建东南2016春季拍卖会 北京故宫中收藏有一枚雍正时期的寿山石圆雕灵芝摆件,所用石材色泽柔白中略带若隐若现的红晕,其雕刻浑朴大气,雕刻线条交待得清晰利落,不施繁缛,仅以递进的轮廓线条由外向内作环状线装饰,表现出一丛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灵芝形象,既贴近自然,又富有美感。 ![]() 清 雍正款寿山石灵芝 故宫博物院藏 灵芝这一题材,不仅是寿山石雕中常见的题材之一,也是中国雕刻、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们颇为偏爱的题材之一,甚至纵观中国文学艺术的文化史,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里,就已经有了关于灵芝的浪漫想象:“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文中的“瑶草”即是灵芝,它是美丽的帝女瑶姬的化身。曹植的《鞞舞歌·灵芝篇》中也有“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的句子,形容灵芝的精华神采。 ![]() 郑世斌 田黄石 灵芝如意挂件 16g 福建东南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这种生于山野中的瑞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祥瑞”的象征,“(元封二年)夏,有芝生殿房内中。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见有光云。乃下诏 :‘甘泉房中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因而帝王之中,亦有为自己画《采芝图》的,以征如意祥瑞之兆,如乾隆有《弘历采芝图》一卷。 ![]() 弘历采芝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灵芝又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的仙草,《白蛇传》中“盗仙草”的情节源于这样的传说,陈洪绶画过一幅《餐芝图》表现的也是食灵芝以求长寿的情景。 ![]() 明末清初 陈洪绶 《餐芝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无论是如意祥瑞还是延年益寿,人们赋予灵芝的意义都足够令它成为书房案头的雅物了,以其为题材所雕刻、创作出的文房小品更是不可胜数。除了前文提到了圆雕灵芝摆件之外,还有水盂、笔洗、印章、盖盒、鼎钮、耳杯、盆景种种。 ![]() 清 黄杨木灵芝小盒 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中的一枚清代黄杨木灵芝小盒以灵芝菌盖为造型,质地、雕刻都相当贴合灵芝的自然形态,显得古朴而有韵致。而在当代寿山石雕刻中,更有将这种象生造型做到极致的作品,郭祥忍作将军洞芙蓉石灵芝钮章其章钮圆雕的几片灵芝,以极尽细腻的手法表现出灵芝表面的褶皱肌理,一反传统雕刻中仅以几道曲线作为概括的技法,因而格外惊艳。 ![]() 郭祥忍作 将军洞芙蓉石灵芝钮章 福建东南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当代灵芝题材的寿山石雕刻,除了这种极为写实的方式,更有与之大相径庭的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古时有之,即将灵芝外形概括而简练地提取为“云气”般轻盈的造型,这在沅陵县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灵芝柄莲花纹单耳银杯中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对称的“云耳”,再后来的艺术作品中更是常见的灵芝造型元素。 ![]() 陈达作芙蓉石《如雪》文镇 福建东南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当代寿山石雕刻中,诸如陈达的两件作品——荔枝洞石《如幻》文玩以及芙蓉石《如雪》文镇都使用了这样如梦似幻的轻盈形态,既似灵芝,又如烟云,凝神观之,似乎让我们重新回到《高唐赋》中“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的浪漫绮丽的想象中去了。 ![]() 陈达 荔枝洞石如幻文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