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禁食:不同于常规的禁食,是指限制某个时间段内的食物摄入。可以是每周禁食一天或每月禁食一天,但并不是连着几天禁食。 小编深知,发表此偏文章将有众多非议,但是小编还是愿意去相信科研研究的结果。间歇性禁食也是适可而止,是否需要禁食,当权衡利弊,切不可盲目跟风。 以下几类人群严禁采取“间歇性禁食”: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年幼的儿童和体弱的老年人;接受器官移植、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患者;正在经历急性或严重的慢性感染的患者。 该研究有盐湖山间保健心脏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共纳入近200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1568名非禁食者和389名禁食者,并对他们进行了4.4年的追踪。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研究人员同时评估了其他参数(包括人口统计学、社会经济因素、心脏危险因素、共病诊断、药物和治疗,以及其他生活方式行为(如吸烟、喝酒等)。 结果显示:与未曾进行间歇性禁食的患者相比,采用IF饮食法的患者表现出了更好的生存率和更低的心衰风险,具体而言,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下降了31%。 为什么“间歇性禁食”会此些功效,从现有研究来看,禁食期间由于血液中的营养成分较少,毒性应激激素浓度较高,这些免疫细胞会“躲”到富含营养物质的骨髓隔室中保持存活。并且,这样的一次“诺曼底登陆”不仅没有让其损兵折将,反而帮助它们进化成更强的免疫能力,帮助人体抵抗病毒,进而帮助人们延长生存期。 另一方面,霍恩博士此前曾对“间歇性禁食”影响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进行过研究,发现常规间歇禁食的患者患病率较低。霍恩博士表示:禁食影响人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人类生长激素的水平,降低钠离子和碳酸氢盐的水平,同时也激活酮症和自噬,诸多影响带来的连锁反应最终降低了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风险。 霍恩博士指出,通常需要12小时以上的禁食才能达到实验效果,该研究也并未明确禁食带来的心理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