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大汉王朝存在期间的制度和政治得失

 东西二王 2019-11-30

导语:

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至秦朝灭亡后第一个经历了长时间存在的统一政权,它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当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上插旗祭祀,驱赶匈奴,保卫家园,汉朝的国力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这样一个足以在中国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王朝,虽然令人心生向往,但不可避免的,这样伟大的帝国同样存在着足以致命的隐患和问题,这些繁荣境况下的假象,都将会在某一时刻一同发难,将硕大的硕大的帝国攻击的支离破碎。

汉朝的经济隐患

汉朝最让底层农民感到不合理的制度首当其冲就是土地的所有制度,汉朝的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富人土地连片,年年丰收,但又让没有土地的穷人饥不果腹。这样不合理的经济制度,让汉朝最先制定的例如减轻赋税的政策全然失效。

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大汉王朝存在期间的制度和政治得失

汉代农民田耕的场景

不合理的经济制度自然会造成底层群众的反抗,汉朝在统治的末期,不仅面临着外敌的侵扰,也不堪其内政,正所谓内忧外患。汉平帝五年,皇帝驾崩,王莽操纵只有两岁的刘婴当选皇太子,自己独揽政权,作为摄政王参与朝政决定。其后王莽专权更甚。54岁时,终于号昭天下,取汉代新,登上了最高的权位,开创禅让做皇位的先格,开取篡夺皇位之先例。

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大汉王朝存在期间的制度和政治得失

霍去病千里追敌

西汉病入膏肓,王莽建立新朝,上任伊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是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将土地产权收归国有制,不允许进行买卖,土地对于封建社会的百姓来说,就如同性命一般,王莽随即又将土地划分给百姓,此举意在控制土地兼并的现象,恢复土地自然经济。

但只要国家的社会基本状况没有得到改变,这样的改革只能失败,王莽的新法自然是失败的。

政治上的缺陷

我们通过探究中国的历史可以知晓皇权和相权始终都是两种不一样的权力分配,皇权和相权至始至终都是分开的,但中国历来是不看重文法的,在较大的重要事件的关节处,反而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样的一种政治策略在某种方面可以说是一种长处,可以遇事随机应变,但在另一种程度上也是中国造成皇权和相权相抵触的重要原因。

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大汉王朝存在期间的制度和政治得失

雄才大略汉武帝

中国的封建社会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皇帝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占主导地位的,如果一个皇帝有着雄才大略,那么势必他就会再某些方面夺取自己被宰相行使的权力。

像汉武帝死之前,将自己的皇位留给自己的小儿子汉昭帝,将汉朝的首辅之位留给霍光,意在令其辅佐幼帝。但是霍光的之位并不是我们所认知的汉朝宰相,而是手握兵权的将军之职,这样的安排,不言而喻。

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大汉王朝存在期间的制度和政治得失

王莽篡权

就此一节,可见汉代制度,在皇帝与宰相、皇室与政府之间,确是有一番斟酌的。虽没有硬性规定皇帝绝对不许预闻政治的一句话,这也并不是大失错。而且若要皇帝绝不预闻政府事,那宰相的任命便成问题。就当时历史情实,既不能有民选皇帝,也便一时不能有代表民意的国会来监督政府。这是历史条件所限,并非一两个皇帝私意要如此的。

于是皇室与政府、皇帝与宰相之间,遂不免发生许多的微妙关系。汉武帝自己是雄才大略,他自己揽权,尚不甚要紧;他死了,他须替他后代小皇帝着想,于是来一位大司马大将军辅政,便出了问题了。汉宣帝以下,霍氏虽败,结果还是大司马大将军外戚辅政,还是内廷权重,外朝权轻,于是有王莽代汉而兴。王莽便是由大司马大将军而掌握大权的。

选举制度的不合理

选举在汉代,也发生了问题。照汉代原来的制度,在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廉吏;这已经讲过了。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但中国政权,却因此开放给全国各地了。

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大汉王朝存在期间的制度和政治得失

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

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因此中央政府里,永远有全国各地域人民之参加,不致偏荣偏枯。因此中国政府,始终是代表着全国性的,全国人民都有跑进政府的希望。而且实际上,也是全国各地永远都有人跑进中央政府的。又汉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

如是则中央政府既是绝对的代表全国性的,而地方政府却又竭力避免其陷于地方性。这样才可使大一统的局面,永远维持。而全国各地方声教相通,风气相移,却可使各地文化经济水平,永远走向融和,走向平均,不致隔绝,不致分离。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汉代制度的严重弊端

他们将政府和皇室划分,将宰相和皇帝并列。这不好说全出帝王私心,也不能怪他们安排得未尽妥贴。当知任何一制度,也决不会尽善尽美,更无罅隙的。但至少他们懂得皇权之外有相权,至少已懂得皇室之外有政府了。再说到选举制度。至少他们已懂得政府用人该有一客观标准,不能全凭在上者之私心好恶。至少他们已懂得该项标准,不该是血统的亲疏,不该是势力的大小。

结束语:

自汉朝以来,此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似乎始终跳不出上面的几个较大的问题,可以说,中国的历史自秦朝以来的两千多年都是同样的一套,即没有创新,也没有长远的发展,这些弊端的原因似乎都可以用专制两字概括,这是中国式封建式封建社会的弊端,也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