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如烟话粮票

 昵称67394955 2019-11-30

  □何沛锦

  全国粮票、地方粮票、特种粮票、军用粮票,豆票、糕点票、糖果票、瓜子票、豆腐票、冰棍票,40年间全国共发行粮票上万个版本约5000多种----

  广州有句俚语,叫“滚钱滚粮票”(滚,欺诈瞒骗的意思)。但是,粮票怎样能与金

钱一起“滚”,只有经历饥馑年代的人,才会懂得其中的含意。

  1953年,我国颁布了粮食统购统销命令,11月1日,北京为实行面粉计划供应印发了“面粉购买证(票)”,揭开了新中国民间粮票史的序幕。1955年9月5日,粮食部发布国务院通过的《市镇居民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从此,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进入中国社会。截至停止流通的1993年7月1日,全国发行的粮票约有5000多种,上万个版本。

  “第二货币”炙手可热

  上世纪50年代初到“文革”前,多年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使粮票在登上经济舞台不久,便蹿升为炙手可热的“第二货币”。

  为保证部队粮食供应,粮食部先后印行行军粮票和“粗粮票”(马料票),吉林、安徽、山西等地也印行了地方饲料粮票。居民的口粮则不断缩减,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逐步纳入限量供应。到了50年代后期,饮食业凭票用餐风行全国,而为弥补特殊之需,又印发了儿童食品补助票、侨汇粮油票、补助豆票、糕点票、饼干票等“副粮票”,农村则以“奖励粮票”以推动生猪、三鸟和经济作物养殖。这时期的粮票和“代粮票”种类之多,匪夷所思,粮票最小面额是0.1两,油票最小是0.25钱——大约只有一滴。糖果票、芋干票、木薯票、杂豆票、瓜子票、豆芽票、粉丝票、豆腐票、冰棍票……几乎可以填肚子的东西,都被“因地制宜”成了各地凭票商品。

  按各人粮食配额的“分饭制”于是在家庭流行,若有父母要“二次分配”,给参加工作或体弱多病的孩子多分半勺饭,其他孩子就会表示不满甚至发生争吵。结果,只好让各人拿自己的定额粮票,到街道饭堂搭食。广州的饭堂,专设8两米(半斤)装的饭盅,用竹片像切月饼那样在饭团上划十字,1/4角即为2两,卖起来免了缺斤少两的争执。当时黑市粮票盛行,不需粮票的也只有昂贵的高级饼和论两计价的熟番薯熟芋头,一般人都吃不起。在外搭食者回家吃饭须交回粮票,几成全国惯例。

  1955年,全国通用粮票首次发行,因供应不足,随后两年又连续发行了两次,地方粮票和各种特种粮票也跟着大量涌现,成了“票证经济”的领头羊。

  肩负重任备战备荒

  “文革”前夕经济已有所好转,但十年动乱将此化为乌有。

  1967年版的全国军用粮票,票背印上关于备战的毛主席语录;1968年版的北京市粮票,票面左侧有“要节约闹革命”字样;面额大至一万斤、小至半市两的粮票也出现了。武汉市某区粮食局发行“粮票储蓄存折”,可以存入全国粮票和省市粮票并随时取用;广东省兴宁县则印发“周转粮票”,售粮点仅为该县的新陂,成为发行区域最小的粮票。显然,这都是为备战(便于携带、使用)和备荒(节省以增加储备)而设。更大“手笔”的是70年代为落实“深挖洞、广积粮”精神,在国家财政极度困难下,筹措几千万元印制了惟一一套以国名命名的战备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1997年至1998间销毁)。

  是时,几千万知青上山下乡,全国粮票流通大为活跃。1966年第五次发行“国票”,增加了“叁市斤”和“伍市斤”,这套“国票”也成了使用范围最广、发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至1993年停止)的粮票。把小票换成大票,把市票兑为省票、省票兑为国票,成了当时许多知青家庭念念不忘的要务。

  内陆、边远城镇粮食紧缺与大城市略为宽余的不平衡状况,使“兑粮票”现象风行一时。“地下”经营的紧俏日用品,可以不付钱或少付钱而以粮票充当;街头食肆的糕点粉面惯以短斤缺两来赚劝粮差”,被广州人斥为“滚钱滚粮票”。70年代后期,国民经济逐步好转,粮食供应实行平价、议价“双轨制”,虽然有助流动人口解决吃饭问题,但客观上助长了粮票买卖和以(粮)票易物现象。广州老一辈家庭现存的塑料桶、大木柜,有些就是那时用粮票换来的。

  退出舞台民间犹存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恢复联产承包责任制,粮票的宽余一年胜似一年。虽然双轨制和以票易物现象仍然存在,但光顾议价米不完全是缺少粮票,不少人是为了吃靓米精面;以票易物也转向录音带、缩骨散T恤、冷水瓶等新潮用品。1980年6月12日粮食部发文,使用25年之久的1955年版“国票”停止流通,1983年河南新乡发行罕见的印上当地劳动模范的肖像粮票。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人才的流动促进了粮票发行体制的改革。典型的例子是浙江嘉兴市为取得蓝卡户口的外地人,办理“蓝卡粮油票”。1993年初国家宣布粮油购销政策全面放开,“蓝卡粮票”实行3个月即告结束,但却在共和国粮票史上留下难忘的一笔。之后,各地粮票相继停止使用,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2003年12月29日,一位姓庞的老太太在沈山南线铁路上被火车撞倒,医治无效死亡。沈阳铁路公安分局表示,补偿的东西除了钱,还包括“伤者住院期间吃饭所需粮票”,依据是1979年辽宁省的相关文件。停止流通已有10年的粮票,竟然被国家行政机关用作民事纠纷的补偿物,闹了个大笑话。

  不过,数额巨大的粮票,宛如共和国的一段“断代史”,至今仍为不少家庭不舍不弃地珍藏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