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游记

 振广书馆 2019-11-30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它与国内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被称为佛教四大名山。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我有幸游览了五台山。

今天,我们是经由山西浑源县的悬空寺到达的五台山。今天早饭过后,我们驾车离开了大同云冈区下榻的宾馆。顺着几天前走过的去路返回到浑源县,在前往悬空寺的路上,随着车辆的增多,四车道的道路,尤其是前往北岳恒山以及悬空寺的两个车道,走走停停,有时十几分钟都动不了一步。这时候已将近中午,如此下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于是我们听从了路边当地人的建议,决定把车存在这里,我们步行上山。“望山跑死马”这是我们长听得到的一句话,想来真是不假,说是五六里地但走起来好像不止一个小时之多。我们这六十好几的人尚且要顶不住,刚有六岁多一点的小孙女更是可想而知。然而却都熬到了山上。

恒山不愧是中国五岳之一,山似刀削,峰如斧劈,千寻万仞,让人们叹为观止。悬空寺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在几十米高的半山腰打洞架木,硬把一座寺庙生生地托了起来,而且足足托了1500多年。这就是足以吸引人们的脚步和眼球的魅力。然而,我们到了售票处,我们才得知,悬空寺与一般的景点不一样,出于游客和寺庙的安全考虑,要隔一段时间才能放一批人登上寺内,吞吐量有限的很。我们和孙女是免费的,但儿媳是要购票的,现在购得票排队到寺内,早说也得下午四点。如若这样,我们今天赶到五台山的计划就要落空,而我们已经提前预订了五台山的宾馆。于是我们只好放弃了登临悬空寺的打算,买了几张入园观览的票,近距离的与徐霞客遗址和悬空寺留下几个影,望着坎下排着有一千多米长的登临悬空寺的长队,我们即失望又无奈。在公园的长椅匆匆吃午饭之时,从同样也在休息的年纪似乎要比我们小一点的天津妇女口中得知,她的爱人,儿子还带着两个孩子也在那长龙一般的等待队伍里排着。登完悬空寺,他们还不知下榻的地方在哪里,明天晚上还要赶到陕西西安去看兵马俑,也不知时间还来得及来不及。看来,这个黄金周,很多家庭,很多游客,都在旅途上争分夺秒地转战各方,也是相当不易的。

我们在归途上,大人孩子都是鞍马劳顿,盼望着起码能打个摩托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因为道路上,与我们情况相似的比比皆是,好像出多少钱也没人愿意带上你。我的小孙女今天表现极佳,但也打熬不住。我的儿媳也只好又把她背到背上,人困马乏的走了一程又一程。望眼欲穿的终于捱到了当初我们的存车处。稍事休息,我们又把我们的导航目标定在了五台山,又是一场长途跋涉在等待着我们。

在驶向五台山的路上,我们也知道是要走上好长一段回头路,再向西折去,才能到达五台山。一路向东,这我们是感觉得到的,一路上,平型关,龙泉关都是来过的路,但什么时候折向了西,也没感觉到。几个小时过去了,这时天色也渐渐黑了下来。也只能看见高速路上的隔离带和自己车前的灯光。在一个服务区里加了一次油,又开了一段时间,路标指示牌上有着忻州的字样,我感觉五台山已经不远了。不一会,五台山风景区的字样映入眼帘,随之前方道路的两旁看到的都是商家广告,最多的就是山西刀削面,字大的足有两人多高特别醒目。再往里开,一幢高大的建筑横在眼前,售票处字样横亘在上面,陪着儿媳买了票,还好,我们和孙女都是免票的,只是儿媳自己买了票,过了一处检票的岗,我以为到地方了,九点鈡还不算晚,儿媳笑了笑,指了指仪表盘,还有几十公里呢。这一下差点没把我震得晕了过去。重新上了车,又向里面开去,时不时的有树木和建筑掠过,看的到还是道路中间的隔离带和自己车的灯光,也不知走了多久,只感觉一处建筑连着一处,最后车子在一处叫做“善缘宾馆”的门前停了下来。下了车,办了入住手续,匆匆洗漱了一番,已是近半夜,屋内已经给了暖气,虽然到了五台山,但五台山何样尊容,却一丝一毫也没看到。

一觉醒来。看表已是早晨六点多钟,一是按照习惯,二是至今五台山在心中还是个迷,也想起来见识见识。穿上衣服,洗漱一番,走出宾馆。才看到天上下起了小雨,倍觉身上凉飕飕的。我们下榻的宾馆确实是旅游区的中心位置,靠着大路边。外面已是人声嘈杂,什么口音都有,广场上被车辆挤得满满的,连树空里也挤得全是车。越往南走,人也越来越密,雨点好像也越来越大,走到一座打洞寺庙前,看寺名应该是“殊像寺”,看到我的鞋面也被雨打湿了。也就顺着原路返回。回到宾馆我们的其他人也都整顿停当,这我才听说,昨天已经买了游览五台山五个台的车票,吃过饭就要登车出发,我还听说这车每人票价为360元,什么车价如此之贵,我不禁满怀狐疑。

吃饭前,宾馆大厅里有着一幅五台山旅游示意图,这位才把五台山的情况稍微弄明白。

所谓的五台山,严格来讲,它并不是一座山,二是由许多山组成。五台山位置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围方圆五百余里。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方圆达250千米,总面积592.88平方千米。

吃过早饭,说是七点半登车出发,但宾馆告知,五台的游览,旅游公司已派车察验,是否出行听信,一小时后,车来了,我们上了车,这时下的雨也大了起来。车沿着山路向上驶去,一开始还有其他型的车辆在前后左右,后来只是我们这种车辆在山路上行驶,而我们这次的路程平时是下午四点结束,今天恐怕会更晚,这我才知道,五台山这五个台之间的距离绝不会是很近的,今天的行程也绝非易事。

来之前我们没有想到,五台山的海拔会有3000多米,有着“华北屋脊”之称,也称“清凉山”,冬季气温能达到零下30度,夏季暑期一般温度在8.5度到9度之间,比一般区域要凉上许多。我们要去的五台,都是五台山的高峰,北台为叶斗峰,海拔3061米:东台为望海峰,海拔2795米:西台为桂月峰,海拔2775米:南台为锦绣峰,海拔2474米,中台为翠岩峰。海拔2948米,五个台上地势都平坦如砥,都建有寺庙。我们要游览的就是这些最高峰上的寺庙。

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车还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路向上爬行,如此海拔,如此距离,无论是水泥路,还是沥青路,都是无力量修筑的。下着的雨汇成山水往下流,把原来就不怎样的路面冲刷得更加糟糕,车辆的颠簸让人简直无法忍受。先是我们的小孙女呕吐在车上,吐得身上和车上都是,待到儿媳用纸巾刚把孙女的身上和车上吐得部位擦干净,坐在我身边的爱人本来心脏就不大好,这时在颠簸下脸色发白,急忙掏出救心丹,就着矿泉水把药喝了下去。再往下开,不知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此时掉头回去?拉着一车十好几号人恐怕是做不到。现在下车?这是海拔相当高的荒郊野外,又兼是雨色绵绵。真是无计可施。平日里不太迷信的我时下也只好祈求上苍保佑我们不再出现什么意外。

载着我们的车在风雨中的山路上一路穿行,道路上偶尔有着一块护路石,一般的土路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千寻万仞的谷中漂浮着如云似雾的水汽,显得更加深不可测。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生命显得是那样渺小,我们的安全几乎是命悬一丝。我的脑海里甚至闪过了后悔有此一行的念头。

过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外面的雨似乎是小了些,道路的泥泞程度见好,还是司机见车上有人颠簸吐了而放缓了速度。孙女和爱人的状态也稳定了下来。车上的游客,对于这场雨都有着准备,都穿着雨衣,有的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唯独我们几人衣着单薄,撑着一把小小的遮阳伞。到了山上最高处的景点,似乎这里的雨比路上的雨还要大,下了车顶着雨,手里的伞一动无数冰凉的雨滴就洒到自己身上,没有几个回合自己身上的衣服鞋子全都湿透,只好上牙磕着下牙打着冷战,急速到寺庙里各处匆匆看上一遍,然后飞速地返回车上。在这样的条件下,谁也不比谁好过些,但都把摄影的事省却了,一个是冻得手机都掏不出来,二是就是手机掏出来,镜头淋着雨也不会把景取好。对于景点,也只好是因陋就简,点到为止。

中午时分,雨才停了下来。司机找了个能吃饭的所在,让大家把带来的中午饭吃了,寺庙里也备有斋饭,好像30元一份,似乎去的人寥寥无几。刚才在凄风苦雨中噤若寒蝉的人们也都攀谈起来,一个来自沈阳的老年夫妻,离我们家乡抚顺才五十里,应该是我们的老乡,乘坐飞机来到五台山,女的得的是股骨头坏死的病行动相当不便,一只腿只能在地上拖拉着。不知是算命算的,还是听从了谁的劝告,认为上五台山拜佛许愿可以痊愈,于是由丈夫陪同迢迢之路克服诸多险阻来到这里,其虔诚之心着实让人感动。也但愿我佛慈悲悯其不弃其愿望能够早日实现。回想在刚才的一路上,在风雨中,无数穿着雨具,柱着登山杖,在风雨中蹒跚而行的人们。不由的让人对他们肃然起敬。在这一路上,我们还看到,许多身着蒙古袍和藏袍的人群,他们手里拿着转经筒,口中念着我们听不懂的经文。让我们看到了信仰的感召力,看到了佛教几千年以来对中国上下即人们的巨大影响,这些年,我对佛教一直抱着欣赏的态度和眼光,很多人甚至我爱人都往功德箱投钱,儿媳为了自己女儿的美好未来,还用金钱向寺庙买了度牒,以求得祈福平安。这也是人之常情,这应该也是几千年来佛教兴盛不衰,近些年来佛寺修建风生水起,大有蔓延之势的所在。

据记载,五台山是从东汉开始寺庙的修建的,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是隋文帝下旨修建。流转至今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据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道场,所以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

下午,这五台山的五个台的五座寺庙已经游览过了,但是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就是人世间无论是过去的几千年,还是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着自由平等博爱或者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等口号和标榜,但社会上的人群中分成三六九等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佛教界的佛也分成三六九等,确是世人没有认识,没有谈到,至少是我没有认识到的问题。“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人们常常谈到的,这是人们在讥讽世态炎凉和趋炎附势。俗世间的风气也确如此言。但宗教界的问题看的不多,也更没考虑过。但通过今日对五台五个寺庙的游览,这一问题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并挥之不去。同是一个五台山上的寺庙,同样是人们供奉的神灵,但环境,待遇确是天上地下,天地之别。东台上的望海寺,寺容和寺内供奉的诸仙高大伟岸,气宇轩昂,金碧辉煌,香火旺盛。引来无数善男信女虽说不上一掷千金,但也是纷纷慷慨解囊,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应该也是谈笑之间,举手之劳。然而,与望海寺形成鲜明对比的南台的普济寺,情况却是天地之差,普济寺的匾额颜色斑驳,让人险些看不出它的字迹,多幢陈旧低矮的庙堂,墙外多处修补的痕迹,庙宇内阴暗潮湿,供奉的诸佛在烟尘中衣衫不整,穿着棉衣佛袍的僧尼在阴暗的角落里昏昏欲睡。与台上其他几个寺庙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就这个问题和我们那个司机攀谈,司机谈,南台的普济寺是浏览顺序的最后一个,最后的善男信女到这里准备的香火钱都用光了,这佛寺得不到香火钱,时间一长也就破败不堪,普济寺也想过计策,试图通过贿赂让旅游公司改变旅游次序,让其得到更多的香火钱,然而,结果是他出一百人家就出二百,根本竞争不过,于是局面照旧。听了这番言语,令人半信半疑。

据资料介绍,五台山的寺庙,历史上最兴盛时,有三百多座,僧尼最多时有万余众。也经历过唐代的灭佛运动和其他不利于佛教的运动。到清代末,尚有寺庙一百二十余座,现在有青黄两派寺庙47座。其优胜劣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就我们世俗之人看来:香火之资,是寺庙的命脉。佛教中的诸佛,按历史传统,能够给世俗之人以许偌,或者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或者幸福。人们才能够对诸佛顶礼膜拜,接济以香资,才可使寺庙能够延续。如果寺庙之佛,连自己都保不了自己,尽露一幅穷酸像。可信度又有几何。香火之资又从何来。由此看来,宗教界和世俗间是一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可锦上添花,也可雪上加霜。和人世间一样严酷无情。

一觉醒来,幸好昨天的风雨还未给我们几人造成多大影响,浇湿的衣服,鞋子在暖气的熏烤下都已经干了。今天是我们应该向北京回程的日子,好在还有多半天的时间可以利用。天气虽然没有透晴,但基本是无风无雨。于是我们从汽车上卸下小孙女的小三轮车,向着台怀镇——这个五台山怀中的小镇漫步而去。

台怀镇是处于五台山的中心位置,这里有着五台山有名的五大禅处,是五台山除五台那些庙宇之外香火最旺,香客最多的地方。来到大路上,也不用打听路线,顺着人流走就是了。我们汇入了冬季盛夏服装混杂,操着南腔北调方言,穿戴着各式少数民族服装装束的人流,人潮之汹涌,场面之壮观在我这一生中确实是不多见的。

五台山的五大禅处,则分别是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最早修建的寺庙,建于东汉,原名大孚灵鹫寺。也是五台山所有寺庙中占地最大的寺院,寺宇面积八万余平方米。各种建筑四百余间,但已经均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中轴线上殿堂七重,自前至后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藏经殿。无量殿:高达21米,没有一根梁木,全用砖块砌成,外檐砖刻斗拱花卉,内雕藻井悬空,形似花盖宝顶,建造奇特。殿内的《华严经》字塔,为白绫所组成,上书60多万字的《华严经》,蝇头小楷,工整秀丽。铜殿三间见方,高达五米,外面雕铸着花卉人物,飞禽走兽。我们来到这里,寺院内也是吊车轰鸣,施工人员众多,寺内正在把地面全换成石板,寺容和各大殿里的佛像甚是齐整庄严,与我们昨日看到南台普济寺寒酸的情景判若两个世界。

塔院寺位居台怀镇中心位置,以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而得名。这座大白塔高达75.3米,周围为83米,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历代屡经修造,明代又重建。据记载,大白塔内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这一圣迹。塔院寺内还有座文殊塔,传说塔内藏有文殊菩萨的头发。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传说为文殊菩萨居住之处,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级石阶,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书灵峰胜景四个大字。佛家认为,人有一百零八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菩萨顶主要殿宇,都用黄、绿、蓝三彩琉璃瓦覆盖。康熙御制碑,立于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东院,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达六米,四面各宽一米,碑文分别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镌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罗睺寺坐落于显通寺东南侧,占地15225平方米。寺院一进四层,始建于唐,明弘治五年重建,清初又多次修缮。因相传文殊菩萨经常在这里讲经说法,故寺院落成后,名为落佛寺,清时改为现名。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寺宇再经修葺。是五台山著名的黄庙。即宗客巴创建的藏传佛教黄帽喇嘛庙。有别于号称青庙的汉传佛教寺庙。

殊像寺坐落于大白塔西南,仅离我们下榻的宾馆向南百米开外。占地6420平方米。寺宇始建于元,后毁于火,明成化二十三年再建,寺内文殊殿是五台县台怀地区最大的殿宇。殿建面宽五间,27.2米,进深410.4米,重檐九脊顶,高大雄伟。檐下斗拱密致,檐上三彩琉璃剪边,壮中显丽。殿前置月台,长21米,宽9.7米。殿内有梁记曰:时大明弘治二年(1489)拾月拾壹日吉时重修殊像寺。后虽经明万历年间和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修过,但大木构架和殿内塑像大都仍是明弘治时期的原物。

凡是到过五台山的人们,就不能不去五爷庙,也不能不谈到五爷庙。因为它是有求必应,香火出奇的旺盛。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

这里有个历史传说故事,是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至于五爷庙的香火为何如此旺盛,其有求必应是否真实?我也无处考查。进得寺庙满处香烟缭绕,人满为患。虽然高悬着“寺内不得焚香”的告示。但进香的人那是堵也堵不住。满院子都是僧侣不停的在搬运着人们上来的香火,如果看这情景,这个五爷庙的灵验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时间已经过午,该看的都看过。没有看过的也没有时间看了,回到我们下榻宾馆门前的餐馆,草草用过午餐。把收拾好的随行物品装上车,我们登上了返乡之途。

意犹未尽的我们,一路上瞪大了双眼望着车窗外,望着外面一处处飞掠而过,而风格不一的寺庙。弥补着昨天没有看到的一切,是的,五台山的范围太大,佛的境界太深。这不是我们来这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参透的,什么时候能再有机会,让我们来这里把这些缺失的课程和境界再弥补一二。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五日

搜索

复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