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明朝文官系统

 思明居士 2019-11-30

上一篇西蒙君给大家讲了明朝的宦官系统,今天西蒙君就给大家讲一下它的死对头:明朝文官系统。

领头羊:内阁大学士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明朝皇帝的工作量开始剧增,强悍如朱元璋,在废丞相后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太子朱标履行部分的丞相职责,所以朱标早死,不仅使大明王朝丧失了第一顺位且优质的皇帝继承人,还使朱元璋丧失了一个得力助手。朱元璋时期就设有殿阁大学士,但是仅仅只是备顾问,并无实权。后来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权力也十分有限,并且首批阁臣都不是以殿阁大学士身份进入内阁的,地位都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弘治帝的时候才得到了改善。
刚开始大学士的品级不高,只有正五品。后来,内阁变得越来越重要,阁臣便从三品以上官员中选任。一般会要求阁臣有翰林院见习资历(庶吉士),这就是所谓 “非翰林不入内阁” 的由来。入阁后,循例加三孤(少师、少傅、少保)或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头衔,轻松升至一品。熬到资深时,有的还加到了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不过,总的来说,三公之位较少除授。三公之中,以太师最为尊贵,张居正是明朝唯一活着受封太师的文官(由科考进入仕途)。

内阁大学士一般有好几位,其中,以中极殿(华盖殿)大学士为首辅,建极殿(谨身殿)大学士为次辅。剩下的几位阁老按照东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由低到高依次迁转。明朝大部分时候,首辅的权力显著高于其他阁臣,因而首辅争夺战一直很激烈。

浅析明朝文官系统

高层组成部分:六部九卿

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是最重要的行政衙门,尚书为首,佐官为左右侍郎。下面是郎中、员外郎、主事,都是办事的官了。再往下都是吏,那就干些跑腿抄写的差事。

六部中以权力论吏部最重,尚书称天官,权力堪比首辅。掌管全国吏治,是京察和廷推的主持者。在丞相被废而内阁制度还未成熟时,作为百官表率,位列朝班第一等。弘治以后,内阁首辅才开始取代吏部尚书成为百官之首。

以前途论礼部最佳,礼部尚书常常是辅臣候选人,掌管教育、外交和典礼。

以历职论兵部要求最高,掌印尚书又称本兵,至少要做过一任三边总督,掌管军令和国防后勤,战时担任京畿防务的总指挥官。

剩下的以户部工作最繁重,征收天下赋税,支出天下军饷,入不敷出是常事,一边干活一边挨皇帝的骂,最不好做。刑部次之,但好歹不必常常挨骂。工部虽然最轻省,但有个治河的任务,还要想法凑钱置办军械军衣,总跟户部打架。

都察院以左右都御史为首,下面是左右副都、左右佥都、十三道监察御史,以及更下面的吏员。都察院以纠察为职,所谓巡按,就是都察院派出的巡方御史,在地方上权比巡抚。在京御史一百一十名,以河南道为首,专职弹劾大小官员。而且京城的民事纠纷不是郭县管的,而是巡城御史管,大小查账等业务也很忙。以前途看,御史出身,多半奔着巡抚去了。

都察院之外还有个六科,对应六部。六科掌科称左右给事中,剩下的称为给事中。他的功能跟御史相似,但更加专业,是针对六部的具体工作内容特设的监督。给事中与御史统称言官。

仓场以总督为首,这个总督有时挂户部尚书的衔,资历不够就挂侍郎衔。仓场管全北京的粮仓,也就是漕运运来的所有粮食。这个工作与户部几乎是百分之一百重叠的,所以仓场总督也曾经取消过。但终究户部工作太重,最后还是单列出来了。但他下面管的都是户部派出的主事,所以很难把他单算一个衙门。

剩下的大理寺管平反,针对的是刑部;鸿胪寺管饭;太常寺管仪式,都不太重要。虽然这个单位不重要,但他的领导们常常升任巡抚一类的重要官职,所以这个履历还是很重要的。太仆寺管马,其实他是隶属于兵部的。这四个寺里,就属太仆寺最重要,因为他很有钱。国初的时候太仆寺负责出马,派养到民间很多马匹。渐渐老百姓不养马了,改交钱,又因为百年无大战,太仆寺渐渐积累了很多银子,有2000万两吧。当然,被神宗一次性支净了。但是就算如此,太仆寺依然是北京最有钱的单位,户部几次三番借钱,从太仆寺抬银子出来是要被羞辱的。

浅析明朝文官系统

地方中坚力量:督抚

明初,地方行政制度上仿效宋制,在一个承宣布政使司(省)里设置三位最高长官: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和都指挥使,以分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布政使向户部报告,按察使向刑部和都察院报告,都指挥使向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报告,三司之间互不统属。这种事权分割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不便,于是出现了巡抚一职,作为三司的上级,总揽一省军政大权。

在一些重要军事区域,巡抚之上又设总督,以管辖数省,比如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等。督抚本身没有品极,但可以通过给总督加右都御史兼兵部尚书衔,给巡抚加右副都御史兼兵部侍郎衔来定品级。总督南直隶、浙江、福建和江西的胡宗宪,不仅有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的加衔,还是从一品的少保,属于明朝少见的超级总督。因为加衔的缘故,总督又被敬称为部堂,巡抚被称为中丞(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类比明朝的右副都御史)。督抚最早都是中央官员巡视地方的非正式官衔,后来逐渐地方化而成为封疆大吏。于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的功能也就由另外一个职位来承担:巡按御史。

一省督抚和三司之下,有府(州)、县两级地方政府,长官分别为知府(州)、知县。知府正四品,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

不知道大家对于明朝的文官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了吗?正因为明朝的文官系统比较缜密,所以明朝的皇帝不像清朝的皇帝如此劳累,就算明朝皇帝长时间不问政事,庞大的帝国依然也能够运行的井井有条!与此同时出现的,是皇权与文官系统的天然对立,他们和明朝的宦官系统一起,组成了明朝最高权力的三驾马车,斗争中保持平衡,等到明末,这种关系变得失衡,大明帝国也就很快灭亡了!

浅析明朝文官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