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历史文脉 | 北京五大“镇物”

 明日大雪飘 2019-11-30

镇物

亦称避邪物。中国民间信仰习俗。指用于镇墓、镇宅、镇鬼祟等民俗品物。镇物之俗由来已久,《楚辞》中即有。

其实说到“镇物”,现在的人大多认为有点封建迷信的思想。可是在古代,风水上比较重视“镇法”和“镇物”,认为可以消灾避难,驱鬼降魔。在明清时期,北京城出现了比较有名的五大镇物,这五大镇物分别在北京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是按道家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设置的。目的就是用来保卫京城的安全。[1]

[1] 《趣闻圣经》编辑部主编,老北京的趣闻传说,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01,第10页

广渠门外的金丝楠木

东方属木,放在东方的镇物是广渠门外的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产于南方木质细腻富于香气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贵重良材。据说明朝永乐皇帝营建紫禁城时,曾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这种木材,然后运到北京。当时存放这些楠木的地方就是广渠门外的神木厂。这些楠骞砖囊木中不乏一些巨大精良之品,乃世界罕见之物。

清代李虹若《朝市丛载》曰:“一 黄木在沙窝门广渠门的俗称外,地名黄木厂,其木系金丝楠木,高矮长短七丈有余,系镇东方。” 《日下旧闻考》记载:“神木厂在广渠门外二里许,有大木僵侧于地,高可隐一人一骑 明初构宫殿遗材也。相传其木有神。”并称:“神木厂神木今存。皇上御制神木谣,恭载巷内。” 《春明梦余录》载:“一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岁久风雨淋漓,已渐朽矣。”有书记载:“北京神木厂大木,俱刻字为记,其上有王二姐、张点头、嫌河窄、混江龙之名。皮烂心存,对面犹不相见。”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高宗皇帝亲临其地观览,并写《神木谣》一首。当时还将《神木谣》刻石立碑建亭蔽护。

大钟寺内的永乐大钟

西方属金,镇物是大钟寺的大钟。此寺原名觉生寺,后因从万寿寺移来明朝永乐二年铸造的大钟而改名。

永乐大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到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铜钟通高6.75米,钟壁厚度不等,最厚处185毫米,最薄处94毫米,重约46吨。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为泥范铸造。

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优雅。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令人称奇叫绝。每年新年来临之际,永乐大钟就会敲响。这口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

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是世界铸造史上的奇迹,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难以实现。

永定门燕墩

南方属火,镇物是永定门的燕墩。燕墩又称烟墩,建于元代,原为报警烽火台,后立碑,砖包四周,燕墩的砖台下宽上窄,平面呈正方形,台底边长约15米,台顶长约14米,台高约9米,墩面正中是四方形土坛,正南有石阶。《日下旧闻考》记载,“燕墩在永定门外半里许,官道西”。清代杨静山的《燕墩》诗中有云:“沙路迢迢古迹存,石幢卓立号燕墩。大都旧事谁能说,正对当年丽正门”。

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燕墩上竖有清乾隆皇帝御制碑一座,是北京著名碑刻之一,1984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铜牛

北方属水,颐和园昆明湖边的铜牛被作为镇物。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此铜牛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

景山公园

中央属土,镇物是景山。现在被称为景山公园。在明朝永乐年间,此山还叫“万岁山”,又叫大内的“镇山”,封建帝王常来此赏花、习箭、饮宴,登山观景,是一座优美的皇家花园。

景山公园1928年建园,全园总面积23公顷其中,花卉草坪占地1100 平方米。该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园内有绮望楼、五方亭、寿皇殿、永思殿、牡丹园等景点。2018年9月28日起,公园“满员”后将停止售票。2019年5月6日,首届北京牡丹文化节在延庆开幕,即日起至5月30日,市民可在景山公园等6个园区细赏国色天香。景山公园汇集了国内外牡丹品种569个,共计两万余株,涵盖九大色系、十大花型。

 不过近百年来,社会上又流传了另外一个“五大镇物”的版本。那就是永定门外的燕墩,东安门内的沙滩银闸,新街口的铜井,德胜门外的铁影壁,还有东直门外的铁塔。其中燕墩和上面所说的是同一处,其他则有不同。[2]

[2] 《趣闻圣经》编辑部主编,老北京的趣闻传说,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01,第11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