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五大镇城之宝

 贫娇堂行道 2022-09-15 发布于北京

北京建城之初,根据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城的东西南北中五个不同地方设立了五个镇城之宝。

东,木,神木厂金丝楠木;

西,金,大钟寺永乐大钟;

南,火,永定门燕墩;

北,水,颐和园铜牛;

中,土,景山;

图片

东方属木,镇物是广渠门外神木厂的金丝楠木。在北京建城之初,从外埠进贡而来的准备建筑宫殿用的一棵罕见的金丝楠木,据称直径超过两米,长度超过二十米!

据载,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皇宫和长陵的工程营造完毕之后,特留存一根的金丝楠木以应“东方甲乙木”之说,作为北京城东方的“镇城之宝”,派工匠精心以桐油保护,并加派重兵把守,以昭示久远,保障平安;

该“宝贝”的具体位置是在现在的黄木庄一带,但是很遗憾,这个“镇城之宝”已经在“文革”时期被毁坏了,现在毫无踪迹可寻!

关于这金丝楠木,有很多比较“邪气”的说法,其中一个说法就是,别看如今那金丝楠木早已经腐烂了,但“精气神儿却一点都没散”,北京城别的地儿老着火,就这个神木厂,从来没有发生过火灾,就是因为神木跟通惠河一块儿,把火给镇住了。

今天的神木厂,如今已经成为大北窑,北京有名的CBD商务区,很多大企业都驻扎在那里,经济态势非常好。难怪有人说:“昔日神木厂,今日黄木庄;昔日休闲地,今日商务区。”看来这镇东之地,确实不是个平凡的地方。

金丝楠木不仅是建筑、家居用材的佼佼者,而且为古代文人墨客提供了宽广的想象空间。有诗人曾经说过,金丝楠木,闲远淡定,底蕴深厚,它是表盘上的指针,它是托心明志的心灵会所。它虽为草木,却五行齐全,虽逾千百年,却情谊犹存。

何为“楠”?

古人对南方非常重视,皇帝面南,祭祀在南...这种情形都跟五行理念有关系。在古人的认知当中——南,为极尊之位!“楠”字的组成是木和南,南为极尊之属,而木中之南的“楠”木自然便为极尊之木,成为木中之礼器,参天之用物。这就不难理解作为软木之王的金丝楠为什么会受到皇家所重用——一作宫廷尊贵器品,二作祭器、棺材之用。

五行中,金、木、水、土均为实物,唯有火为虚物;阴阳的区分有——阳:为男,为实,为坚硬,阴:为女,为虚,为柔软,故从文字的组成角度来看:“楠”,为阴属——此与楠木为软木之论相符。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方属金,镇物是大钟寺的大钟。大钟寺原本叫觉生寺,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是皇帝祈雨的佛寺。乾隆八年(1743年),从万寿寺移永乐大钟至觉生寺,至此,觉生寺更名为大钟寺。

永乐大钟,高6.75米,重46.5吨,有世界钟王之称。钟体内外遍铸经文,共22.7万字。铜钟合金成分为:铜80.54%、锡16.40%、铅1.12%,为泥范铸造。

永乐大钟钟声悠扬悦耳,经专家测试,其声音振动频率与音乐上的标准频率相同或相似,轻击时,圆润深沉;重击时,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优雅。声音最远可传90里,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令人称奇叫绝。每年新年来临之际,永乐大钟就会敲响。这口大钟已敲击了五百多年,至今仍完好无损。 永乐大钟的铸造成功,是世界铸造史上的奇迹。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此重量的大钟,当时没有吊车,是怎样移动到觉生寺的?据说,为了搬动该钟,可是费了一番周折。先是在一路打井若干孔,在冬天的时候泼水结冰,钟下垫圆木滚到觉生寺。然后先将钟滚到一个事先堆好的土堆上,再盖房子,立柱搭架,最后将钟下的土一点点地清除掉。这样,46.5吨重的永乐大钟就悬挂成功了。

大钟寺内现设古钟博物馆,收藏了元、明、清朝古钟160多口,集中华古钟之大全。

图片

图片

南方属火,镇物是燕墩。燕墩,又被叫作烟墩,位于今天永定门外大街的路西。史料记载,燕墩始建于元朝,原本只有土台,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以砖包砌。清乾隆十八年立石碑,其上有乾隆亲笔,满汉文对照的《御制皇都篇》碑文,是北京最著名的碑文之一。

在清朝时,燕墩成为了民间燕京八景之一——石幢燕墩。这一景是民间燕京八景中还存在的一景,实属罕见。

燕墩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位置在大都丽正门外。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

燕墩是一座下广上狭、平面呈正方形的墩台,台底各边长14.87米,台面长13.9米,台底至台面高约9米。台顶四周原有高约1米的女墙,现已毁没。墩台西北角有石门两扇,入门后拾阶可登,历45级,通达台顶。台顶正中是一座正方形石坛,坛上立方石碑一座,高约8米。碑下部为束腰须弥座,台座四周各雕花纹五层,分别为云、龙、菩提珠、菩提叶等图案,束腰部分用高浮雕持法精雕出24尊水神像,均袒胸裸足跌座于海水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

碑上部覆盖四角攒尖顶方形碑盖,四脊各雕出一龙,龙身作波曲奔腾状,龙昂首上扬,似欲飞奔夺宝顶。碑体南、北面分别镌刻乾隆十八年(1753年),汉、满文字对照的《御制皇都篇》和《御制帝都篇》,皆出自乾隆手笔。它以益誉的文笔,磅礴的气势,赞美了北京险要的地理形势、国泰民安的情景,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内容。燕墩碑文是记述北京幽燕之地的徽记,堪称为北京的史记篇。

图片

图片

北方属水,镇物是铜牛。铜牛位于颐和园内,卧伏在一座雕花石座上,神态生动,形似真牛,原材料为铜,因为得名为铜牛。铜牛建造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建。如今牛背上还铸有八十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所以铜牛又被称为“金牛”。

老北京对这铜牛,还有一个美丽传说。

说这昆明湖边,本是两座铜牛,一公一母。一次水患,昆明湖水位高涨,淹没了东边村庄。百姓祈求龙王不得,已无计可施,突见那公牛纵身跃入昆明湖,把泛滥的湖水给“喝”下去了。但是,当湖水降到离湖岸三尺时,公牛却沉没水中,不复见。

母牛见公牛被淹,亦向湖中跳,被百姓生生拽回,捆在岸边。此后,人们总见她俯卧昆明湖边,凝视湖面吧嗒吧嗒流泪,似在等待公牛归来。

图片

图片

中央属土,镇物是景山,现称景山公园。景山公园最早是皇家园林,它起初并不是特意人为修筑的,只是因为故宫修建过程中,土方无处运输,而“无心插柳”的杰作!因为地理位置和土地对国家的重要性,所以后世的历代君王皆将“中”、“土”作为稳定社稷和我们这座城市的“宝贝”!景山在明代叫万岁山。乾隆年间,依山就势在五个小山峰上各建起了一座亭子,依东往西依次的名称是观妙、周赏、万春、富览、辑芳。每座亭中供奉一位铜佛,即代表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神灵。昔日景山中峰的万春亭为北京的高点,由此可观赏紫禁城全景。景山东坡下面有一棵古槐,那是崇祯皇帝自缢的地方。景山公园,这里是旧北京内城的中心,也是当时最高的地方。其中万春亭,被誉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站在万春亭上,向南俯瞰故宫全景。向北可遥望钟楼鼓楼、奥森公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