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进一生未立寸功,远远不如文聘、田豫、满宠、牵招、臧霸等人,为什么能挤进五子良将?

 思明居士 2019-11-30
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

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

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

“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


《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

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

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

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

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

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


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

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

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

“原始股东”

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

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


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

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

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

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

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

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


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

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

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


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

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

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

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

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

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


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

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

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

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

死得早了些

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

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


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

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

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

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

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

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

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

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

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

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

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

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

人狠话不多

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

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

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

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

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

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

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

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

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

78 赞 45评论
分享
举报

不知道题主看的是什么书得出乐进未立寸功的结论,在正史里乐进功劳极大,在五子良将里排名还高于于禁、张郃、徐晃。

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在《三国志》里五人并列立传,最后结语里又有“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一句,所以后人称之为五子良将。

在《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乐进是什么时候跟从的曹操,只是说乐进开始是曹操手下的小吏,后来奉命回家乡招募士兵,最后招募了1000多人回来,被封为假司马、陷陈都尉。不过从乐进参加过对吕布的濮阳之战看,他跟从曹操时间还是挺早的,大致和于禁相当,早于张辽等人。

和《三国演义》里乐进基本属于打酱油的不同,正史里乐进以勇猛出名。濮阳之战、雍丘之战,苦城之战,乐进都是率先登城,立下大功,所以被封为广昌亭侯,成为五子良将里第一个被封侯的。

此后乐进又参加了对张绣、吕布、眭固、刘备等战,晋升为讨寇校尉。在官渡之战,乐进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在平定河北之战时于黎阳斩大将严敬,被封为游击将军。之后乐进跟着曹操平定了鄴、南皮、雍奴等地,南皮之战时乐进再次率先破城,事后被封为折冲将军,和于禁、张辽并列。

乐进在留守襄阳时,又先后击败了关羽、苏非、杜普等人,和张辽、李典守合肥时击败孙权。此时乐进已经封邑1200户,升为右将军。而五子良将里只有于禁是左将军,和他齐平,张辽、张郃、徐晃都不过是杂号将军,低于乐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乐进在曹操手下也是屡建战功,地位一直很高。只是死的太早,建安二十三年就去世,是五子良将里死的最早的,所以后来张辽等人陆续超过了他,不过陈寿写《三国志》时,还是将他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张辽。

展开全部
53 赞 7评论
分享
举报

乐进为何能进五子良将呢?原因有几点。



第一,有资历。

张郃是很早就加入曹操阵营里的,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军队奠基人之一。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无奈兵马太少,于是扬州刺史陈温等助曹操四千丹阳兵。结果根据《三国志》注引《魏书》,丹阳兵兵变了,最后只剩五百人。然后,曹操到达铚县等地,又收兵千余人。乐进差不多就是此时,带着招募来的千人回到曹操身边,此时这些人马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第二,有战功。

乐进基本上参与了曹操开拓时期,大大小小的战役,几乎每战先登,不负陷阵校尉之职。官渡之战,淳于琼就是他斩的。江陵之战时,他驻守襄阳,又打跑了关羽,苏非,为曹仁成功撤退,创造了条件。后来的合肥之战,又和张辽,李典合作,大败孙权。



第三,曹操赏识。

公元206年,曹操专门上表汉献帝,只提到于禁,乐进,张辽三人的功绩:“武力既弘,计略周备......奋强突固,无坚不摧.....”。三人于是并升杂号将军。

第四,五子良将的特性。

五子良将的才能,就不啰嗦了。他们的特性更像是曹操手中五把利刃,属于进攻型的大将,在冷兵器时代,攻比守难度更大。大飞熊认为,文聘固然有功,不过偏防守型大将,臧霸无论资历和功绩比不过乐进。至于满宠,田豫,牵招能力不错,都属于后起之秀或者建功比较晚了,而且也是偏向防守一方的大将。



第五,乐进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正始四年(243年),曹芳让一批功臣名将配享太庙,其中“五子良将“有四人入选,于禁因为失节自然失去资格。这四位排名如下,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如此排名,大飞熊认为,可能和寿命有关。毕竟活得越长,立功机会越多,职位也越高,事迹也比较详细。所以,乐进是最早病亡的,让人们感觉存在感不高,也是情理之中。而朱灵,文聘和臧霸,李典也入选了,只是排名在“四子”和曹洪,夏侯渊之后。至于满宠,田豫,牵招都没有入选太庙。当然,此时田豫还活着,毕竟人家寿命长,活到了八十二岁。

由此可见,说乐进的寸功未立,不值一驳。而乐进能入选五子良将,不是挤的,而是身经百战中中,干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