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农村青年教师与统编版六上第二单元研读的故事(后附单元整体教学建议)

 wjigzp 2019-11-30


1 故事——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
中秋假期写了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解读和教学的一点想法,今天再来谈谈这个单元。
我这学期教的是四年级,所以大多精力都放在四年级的教材研读、课程和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反思上,其他年级虽有涉猎,更多是基于对统编版教材整体了解和研究的需要,同时帮助自己更准确地把握当下课堂的定位——另外,就是为了与校内各年级的语文老师探讨教学时,可以拿出比较切实的想法和建议。
我以为,无论使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负责。所以,遇到对语文教育教学十分用心的同仁,都会感到很亲切。责任是一种重负,也是一种担当,还是一种幸福。
假期原没有研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计划,因为手头还有很多备课和准备讲座的任务。周六,在公众号消息中,看到一位网名“伍月奇迹”的老师连发了十条信息,请我帮忙解读一下这个单元,因为他们在研课时出现了很多困惑。一开始,我是出于对粉丝的尊重,实实在在地回复他说手头太忙,有空争取研读研读。谁知,伍月奇迹老师接连发了好几条消息,恳切地表达了急于得到帮助的请求。我很想帮一帮伍月奇迹老师,但手头真的正在忙着活,就在休息调整的时间里,帮他找到一份别人的单元解读,加了微信发给他,简单地说了我对这份解读的一点不同想法。没想到的是,伍月奇迹老师对这份解读很不满意,觉得帮不上他们,继续用各种戴高帽子和请求的话语,要我研读一下这个单元,给他们解惑。他提出来的问题,的确说明他们在做深入思考:“七律长征是点面结合,狼牙山五壮士是点衬面,开国大典是面衬点,灯光是点的描写。课文的依次呈现目的是什么?其承载的任务是什么?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期间,收到张祖庆老师发来的信息,原来伍月奇迹老师先是向他求教的,他建议伍月奇迹老师找的我。即便如此,考虑到手头计划的活儿,我还是没打算花时间细致研读这个单元,当伍月奇迹老师晚上9点多再发一条长长的信息给我时,我没再回复。
周日一早,伍月奇迹老师就发来消息,连用了三个“求”字,还强调了“老乡”这层关系,希望我能写一份比较深入的解读和建议给他们引路。伍月奇迹老师这种紧追猛赶、锲而不舍的精神确实打动了我——如此执着,一定是爱语文、爱学生的好老师。我决定抽时间认真研读一下这个单元。花了两个多小时,我写出了下面这篇小文——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想法可能不同)
写好后,将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上,同时也发给了伍月奇迹老师。
我以为,这事就算“功德圆满”了,虽然我给的教学建议仅仅是方向性的,是十分概括的,但自以为老师们读了,总会受到一点启发——我很少在公众号文章中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想法是目标定位科学准确了,大概的学习思路有了,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制订教学方案。周一下午六点多,伍月奇迹老师又发来消息,询问如何对这个单元做一体化教学规划。忙碌了一天,还有感冒症状的我,告诉他这一天我的课程很紧张,随后有时间再看看。他大概从我的回复中看到了希望,一连又发过来几条信息,“督促”我尽快分享想法。我只好回复:“明天看,争取吧!请谅解啊!”
故事怎样发展,也就可以预测了。
今天上午,给三年级上完一节示范课,就收到伍月奇迹老师的“督促信”,还发来了他们熬夜到午夜设计的教学方案——写在白纸上的草稿。草稿上呈现的是《开国大典》的教学设计,环节已经很清晰了。但他们觉得,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但又不知道做怎样的取舍或改进。我针对他们的设计,给出了一点个人的想法:
这个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长征》作为人文主题的开启,奠定人文教育目标基调。落实语文要素上,后面的三篇文章,不是梯度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在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梳理回顾中实现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显性化,即让学生对学习有自我整理和评价。单元习作与《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要建立起联系,后者可以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活动,前者用来启发点面结合将活动中某几个人的表现写具体、写生动最合适。当然,这两篇文章怎么用来促进写,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至于每一篇文章,尽量板块清晰,逻辑严密。以《开国大典》为例,两个板块的活动设计很重要。第一个板块,整体把握内容,梳理文章顺序结构。抓住表示时间的语句,就可以很清楚地梳理了。第二个板块,抓住“点面结合”体会典礼的庄严、雄壮。这个板块可以有两个活动,一是“典礼”的部分,让学生去发现写得最多的人是谁,初次领会“点”与“面”的描写;二是“阅兵”,先让学生自读,找出描写阅兵时都写了哪些景象,再判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伍月奇迹老师还希望我给出更加细致的设计思路,我建议他们自己先尝试尝试。他答应了,并希望我能继续给予帮助。他诉说了在比较偏僻的小学里的学习困境,一起研究的人太少,能利用的资源有限,有时一个问题想不明白,特别渴望得到帮助,又不知道找谁。我告诉他,我非常理解,我有过一样的经历。我对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表示欣赏,觉得这样坚持下去,不久他就会拥有另一种境界,专业能力会有质的飞跃。他很谦虚,说自己平时太懒散,现在才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我很爽快和真诚地答应他,会跟他们一块探讨语文教学。
下午2点多,伍月奇迹老师发来了他们自己的解读和设计思路,告诉我,很多是借鉴我的想法的,还告诉我,他重感冒了。我认真拜读了一遍,很佩服他们能够在不到半天时间里写出三千多字的解读和教学思路,而且很有操作性。
下午上完课开完会,回到家已经六点多。草草吃过晚饭,再次细读了一遍伍月奇迹老师发来的稿子,认真写起点评来。点评刚刚写好,伍月奇迹老师就发信息过来了,真是恰到好处的时间啊!
写下这次经历和这个故事,是因为我真真切切被伍月奇迹老师的认真和执着打动了。我也是一枚草根老师,就特别欣赏草根老师这种踏踏实实、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专业的钻研,根本上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教育的执念。
 
2 作品——伍月奇迹老师的解读与教学思路(附我的点评)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单元分析
    从二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就以“伟人”“家国情怀”“家国之殇”等主题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了。以“语文”的方式呈现“革命内容”,让学生在学科素养提升、审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以及思维力培养的同时,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重回初心,知晓来路,找到自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语文要素也就是本单元要落实的读写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点评:能从纵向上进行人文主题的梳理,有联系地看教材文本,非常棒!】
“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关于“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通俗讲就是“细节与整体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虽在六年级语文要素中第一次提出,但其有足够的基础。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单元中涉及的《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均有或点,或面的描写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海底世界》《火烧云》等课文必然涉及到点的描写;再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年级下册第四、七单元,五上第六单元,五下第四单元等等。也就是说,到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要求学生将点的描写和面的描写结合起来。【点评:这个联系性梳理很有价值,不过可以更透彻一些,说明清楚这是针对“景物”描写的点面结合,与场面描写在思维方法上是相通的。
单元课文解读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从四个不同的时间节点来表达主题。对点面结合写场面不是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而是并列的关系。【点评:四个不同的时间节点是怎么理解的,最好具体阐述一下,比如《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长征》是红军长征的时候。】
《七律长征》写的是红军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期,全诗生动的概述了长征的艰难历程。可以作为朗读训练的好文本,读出点面不同的气势,【点评:点面不同的气势,需要说明清楚。最好不要牵强地拿诗歌来套“语文要素”。感受长征精神;《狼牙山五壮士》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无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集体英勇跳崖的故事。作为初步了解,“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例文;《开国大典》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了1949年101日,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盛况,里面有很多场面,有多处“点面结合”的实例,语言质朴,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样本;《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中的一段往事,作为略读课文,重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读懂故事,理解人物形象。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
口语交际和习作,帮助学生进行读写的迁移。《语文园地》围绕场面描写进行了阶梯训练。“交流平台”板块点名点面结合的表达效果,“词句段运用”板块让学生积累说的不同表达方式;“书写提示”板块提示学生书写时的注意事项。“日积月累”板块引导学生了解爱国人物故事、积累爱国诗句
单元教学建议
一、整体把握内容,梳理文章的顺序结构,了解点面结合。
为了更好地运用单元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诗中有长征征途中关键事件的描述,却没有“一定场合下”具体情景的“描写”,所以,也就不能用“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写法。有人将首联解读为“面”的描写——实际上是抒发诗人内心的豪情,将颔、颈、尾解读为“点”的描写——实际上都没有“描写”,这是十分牵强的。教师解读文本,一定要尊重文本事实,不能牵强,不能误读。对《长征·七律》的误读,大概是受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影响。所以,使用统编版教材,既要重视“语文要素”,抓住“语文要素”,认真落实“语文要素”,但也不能被“语文要素”所困,不能教条,不能“唯要素是从”。《长征·七律》,不是为落实“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服务的,除了以诗歌的方式学好这首诗,主要是为落实“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中”这一人文目标服务的。
《狼牙山五壮士》在教学中,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概括出哪五个小标题?小组讨论哪些是点?哪些是面?课文场面描写,主要有痛击来敌、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三个。以“痛击来敌”为例,先描写的是“面”,即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概况: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接着描写的是“点”,即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对五个壮士逐一描写,生动地展现各自不同的特点。这种点面结合,使得英雄的群像和个体的形象相互映衬,互为补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灯光》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思考:作者怎样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这位郝副营长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让孩子畅谈“点面结合”的写法,集中在对那次战斗的描写中。其中,对战斗场面的描写,是“面”;对“微弱火光”的描写是“点”,以面衬点,突出了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从整篇文章来看,这个“点”,还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郝副营长点燃的不仅仅是引导部队找到突破口的书本,点燃的还是他自己的理想。最后让孩子们学习阅读链接,畅谈自己发现的点和面。
二、细读“典礼”、“阅兵”,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
《开国大典》这一课教学时“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典礼”和“阅兵”。关于“典礼”写的最多的是谁?再判断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写了一连串场面,这些场面,有的重在“面”,有的落在“点”,“点”集中在毛泽东主席身上。“面”在群众的表现上。“阅兵”这一场面,先用的是介绍性的语言介绍组织情况,然后用一句话写“面”:“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
三、学法迁移、巩固点面结合。
教师如果能联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也会发现,关于“点面结合写场面”,只提到了《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没有提到另外两篇课文。纵观统编版教材,关于场面描写的了解和体会,只有这一个单元以“阅读训练要素”的形式涉及了。虽然“点”在某些具体文章内容中,也可以看做“细节”的描写,但这里的细节,与写人的文章中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心情、精神面貌等的细节描写,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教学时尽量不要与在五年级学习的,表现人物特点的细节描写联系起来,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聚焦“场面描写”。(能够联系起来的,只有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很显然,这个单元,是一个“读写结合”的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与表达训练要素指向是一致的。写“活动”,五年级没有涉及,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记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与四年级的相比,要落实的表达训练重点不一样,写出来的作品,带给读者的体验效果也不一样,四年级只是让读者看清活动的过程,这次要能让读者看到活动的场面和场面表现出的特点。这次习作,安排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之后,会更有利于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演讲”,训练要素有两点,一是“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二是“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这次口语交际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初步的演讲能力,要激发学生对演讲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演讲价值和自己在演讲中的积极角色意义,所以要求不必过高,能围绕一个主要意思,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期待讲清楚,语言比较流畅,语气语调有关注,态度比较大方,表现比较自然,即可。至于两点训练要素,教师在评价引导中,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多做正面引导,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点评:单元教学建议或者教学思路,还可以梳理得更细腻一些,做到目标明确,板块规划清晰连贯,体现出明晰的整体性。例如,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板块。第一个是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文主题。可以让学生自读四篇课文,结合查阅的资料了解四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背景下的事情,将四篇课文内容联系起来,体会到了什么。第二个板块,细读《长征》,体会情感,深化主题理解。第三个板块,细读《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这个板块,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表格工具,让学生梳理“勇歼来敌”“典礼”等部分的“点”和“面”,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和作用。第四板块自主学习《灯光》,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第五版块的习作,融合“交流平台”,借助第三板块的表格来列提纲,很自然地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可以作为独立板块展开学习活动。日积月累可以融入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中。】(写于2019年9月17日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