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术式介绍|保乳整形手术中的容量移位技术

 涅槃大将 2019-11-30

【引用本文】胡    震. 保乳整形手术中的容量移位技术[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1):1231-1234.

保乳整形手术中的容量移位技术

胡    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1):1231-1234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上海 200032

E-mail:zhenhu@fudan.edu.cn    

保乳整形的英文名称为“oncoplastic surgery”,最早于1993年由Audretsch等[1]提出。这种技术与传统保乳手术技术的差别在于能够把整形外科技术应用于部分乳房切除手术中,从而使病人既能避免全乳切除术,又能获得更好的乳房外形。这种技术最初流行于欧洲,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接受。

        大规模临床数据已经证实,保乳手术 放疗与全乳切除术具有相同的肿瘤安全性和存活率,同时可保留女性形体的完整性而使其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2]。但适合于接受传统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人非常有限,当肿瘤较大、肿瘤乳腺体积比例较高以及肿瘤位于特殊位置时,进行传统保乳手术往往会造成乳房变形,包括因腺体塌陷造成的乳房轮廓缺损以及因腺体和皮肤缺损导致的乳头移位和下皱襞变形,这些均严重影响乳房的外观,从而降低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而保乳整形手术能够把整形外科技术应用至传统保乳手术中,使病人获得更好的乳房外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保乳整形手术的方法分为容量移位和容量替代两大类技术。容量移位技术是在乳房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应用剩余的乳腺腺体移位后填充肿瘤切除术后的残腔,从而达到塑形和美容效果。由于容量移位法需要足够的乳腺组织移位来填充术后残腔并重塑乳房的形状,因此更适用于大乳房的病人[3]。但是,在乳房较小或肿瘤较大的病人中,单靠肿瘤切除术后剩余的腺体很可能无法填充残腔和塑形来达到满意的外观,则需要用乳腺腺体以外的组织来修补残腔以达到美容的目的,即容量替代技术。本文将重点阐述容量移位技术,因其手术方式非常多,故笔者将其分为腺体重塑法以及基于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的保乳整形手术进行介绍。

1    腺体重塑法
腺体重塑法适合于小-中等大小的乳房、乳房没有下垂或仅有Ⅰ度下垂,且肿瘤较小的病人。应用腺体重塑法时对乳房的外形改变不大,往往不需要健侧乳房的对称性手术。

1.1    网球拍法    对于离乳头乳晕复合体中等距离的肿瘤,肿瘤广泛切除术后可能造成乳房轮廓的缺损和乳头的拉移位,适合应用网球拍法。这种术式适合应用于各象限肿瘤,但更多应用于外上象限和外下象限的肿瘤。由于网球拍法切除肿瘤皮肤投影位置的皮肤,因此肿瘤靠近或侵犯皮肤者也适合采用这种术式。网球拍法作为最常用的保乳整形技术之一,可以很完美地解决因为乳腺腺体和皮肤缺损而造成的乳腺轮廓凹陷、乳头移位,甚至下皱襞变形等一系列问题。

        网球拍法由放射状切口的乳房全层切除[4]、各层组织对缝[5]以及乳头乳晕成型术[6]三部分组成。网球拍法的切口设计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肿瘤在皮肤表面投影位置的楔形或狭长等腰三角形的皮肤切口,相当于“球拍柄”;另一部分是环绕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双环切口,相当于“球拍排面”。其中“球拍柄”的长轴通过乳头中央,为放射状方向,而其底边则紧贴双环的外环。全层切开楔形切口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至乳腺腺体表面,在保证肿瘤切缘安全的情况下,垂直切到后间隙直至切除胸大肌筋膜,移除肿瘤标本。然后将双环切口内的皮肤表皮去除,同时在双环内沿乳晕外周将楔形底边两侧延长线的皮肤侧方切开,以保障皮肤缝合外环对合时不会造成乳头变形。同时由于外环对合时要求与内环紧密贴合,因此双环切口在设计时,外环周长减去楔形底边的长度应该尽量等于内环的周长,这样才能保证双环在缝合后自然贴合,不会造成皮肤的过度牵拉。最后,沿放射性方向缝合腺体,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网球拍法示意图见图1。

        网球拍法是最常应用的保乳整形术式之一,根据肿块所在的象限以及与乳头乳晕复合体和下皱襞的关系,可以有很多种改良的变化术式。例如位于乳房外下象限的肿瘤,楔形的长轴方向不一定是直线,可以沿着皮纹的方向设计成开口朝上的弧形;位于乳房下象限的肿瘤在广泛切除过程中如果同时会影响到乳头位置和下皱襞位置,可以应用网球拍法结合下皱襞倒T切口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缩乳术式中倒T法[7]的改良术式);当肿瘤位于乳房内下象限时,切口则设计为Z形切口。笔者认为,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中的垂直切口法,以及肿瘤位于外下的J形切口法也可以被认为是网球拍法的变化术式[8]。

1.2    蝙蝠翼法    蝙蝠翼法适合于靠近乳头乳晕复合体的肿瘤,有时也适合于部分瘤体位于乳晕深部者,只要肿瘤大小合适,可应用于位于任何象限的肿瘤。但不适合于肿瘤较大者和肿瘤直接侵犯乳头乳晕复合体者[9]。

        该术式的切口也是由环绕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两个同心圆组成,不同于双环法的整个圆圈,该术式只有半圆,内圆弧同样紧贴乳晕。外圆弧与内圆弧的距离取决于肿瘤的大小,若肿瘤较大,会因为切取太多的皮肤从而严重改变乳头的位置和乳房的外形,这也是肿瘤较大者不适合此术式的原因。内圆弧和外圆弧由外展的直线连接,外圆弧和直线连接线成锐角,这样在缝合时伤口可以更加平整,消灭两端突起的“猫耳朵”。由于整个切口看起来像展翅的蝙蝠,“蝙蝠翼法”因此而得名。切口的方向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只要肿瘤大小合适,以肿瘤在皮肤上的投影为中心,可以定在环乳晕的任何方向。沿切口全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至乳腺腺体表面,在保证肿瘤切缘安全的情况下,垂直切至后间隙直至切除胸大肌筋膜,移除肿瘤标本,将乳头后方的腺体与切口对侧的腺体进行对缝,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蝙蝠翼法示意图见图。

        该术式非常适合肿瘤不大且靠近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病人,特别在肿瘤位于乳头下方时,传统保乳手术往往由于乳头下方腺体的缺损而造成乳头的鸟嘴样畸形,而该术式由于特殊的蝙蝠翼切口设计使得乳头后方的腺体与切口对侧的腺体对缝,乳头后方得到支撑,从而消除了畸形。只要肿块大小合适,切除的皮肤不多,蝙蝠翼法一般不会造成乳头移位,但当乳头移位明显时,可以在蝙蝠翼切口的乳头相对的位置取月牙形切口去除表皮后重新缝合,月牙的内弧为紧贴乳晕环绕的另一半,这样可以对抗由于蝙蝠翼切口而造成的乳头移位。

1.3    双环法    双环法适合于小乳房或中等大小乳房,以及伴有Ⅰ度下垂的乳房,尤其适合于乳晕较大的病人。适用于离乳晕较近、位于乳房任何象限的肿瘤,但对乳房上方和外侧肿瘤的效果更好。

        这种手术方法最早起源于Benelli[10]报道的双环法缩乳术。其切口为环绕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甜甜圈”样的双环样切口,所以该术式又被称为“甜甜圈法”。切口内环紧贴乳晕,内环和外环的距离一半在2 cm左右,双环之间的皮肤去除表皮。然后在肿瘤相应方向的外环全层切开皮肤,切开的范围一般不能超过整个乳晕周长的50%。利用此切口游离肿瘤上方及周边组织,进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有时根据需要可进行周边腺体的游离,以保障周边腺体能够推进缝合而不会造成皮肤的牵拉和扭曲。最后用荷包缝合法缩小外环与内环闭合,缝合切口。双环法示意图见图3。

双环法技术具有切口隐蔽的优点,最终缝合后只有环乳晕一圈,愈合后很难被发现。但这也同样是其缺点,即手术暴露相对困难,当肿瘤较大,距离乳晕较远时很难操作。另外,双环法需要保留肿瘤表面的皮肤,故当肿瘤侵及表面皮肤时不能采用该方法。若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切缘阳性,往往需要做全乳切除术,但由于双环法独特的切口设计,使病人能够继续接受保留乳头乳晕的乳房切除术并进行乳房重建,这也成为双环法的另一个重要优势。

        双环法其实也起源于美容缩乳手术(下文亦将提及),但由于双环法在应用时可以实现对乳房的外形改变并不显著,因此笔者还是把这种术式归于腺体重塑一类。

2    基于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的保乳整形手术
基于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的保乳整形手术适合于中等或大且伴有下垂的乳房。进行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时,需要切除大量的皮肤和腺体,某些缩乳术术式需要切除接近50%的乳腺腺体。因此可以设想,如果乳腺肿瘤恰巧在手术需要切除的腺体内,且可以保证切缘的安全性,则可一举两得,既可以安全地切除乳腺肿瘤,又能对乳房进行美容手术。但由于该手术对乳房的外观造成较大的改变,故健侧乳房往往需要同时接受对称性手术才可达到更好的外形效果。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根据不同的切口选择可以分为倒T切口法[7]、垂直切口法[11]和双环法[10]等;根据乳头血供来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下蒂法[12]、内上蒂法[13]和垂直双蒂法[14]。缩乳术和乳房提升术不同的方法切除的腺体位置不同,适合于各种位于不同位置的乳腺肿瘤。

2.1    倒T切口法    病人取站立位,赤裸上身,挺胸,双手自然下垂。画锁骨中点与乳头的连接线,然后通过乳头后画垂线与下皱襞线相交。轻捏乳房下极,将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指尖置于下皱襞处,拇指置于乳房表面,寻找下皱襞投影线与锁骨中点-乳头连接线的交点。该点就是新乳头的位置,与下皱襞位于同一水平面,同时由于接受这种术式的病人均是大乳房或下垂乳房者,所以该点的位置会比乳头原有位置高。确定了新乳头的位置后,把这个点设定为O点,以这个点为顶点,分别向外下和内下画直线,这两条直线均应在乳晕范围之外,且这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夹角大小,取决于乳房的肥大程度和宽度。如果乳房宽大,只有该夹角度较大才能获得较好的缩乳效果;如果乳房较窄,则该夹角度就不能过大,否则切除过量的皮肤后会造成切口难以缝合。根据笔者的经验,中国妇女的乳房,大部分病人所需要的角度在60°左右,但也有肥大的乳房者超过90°,达到钝角。确定完以新乳头位置为顶点的夹角后,在此夹角的两条边上分别取两个点,设定外侧边上的点为A点,内侧边上的点为B点,这两个点到O点的距离为7 cm,即术后乳头到下皱襞的位置。然后取腋前线和下皱襞的交点为C点,胸骨旁线与下皱襞的交点为D点,连接AC和BD形成两条线即重建的下皱襞。再从乳头做垂直线与下皱襞线相交于H点,在设计时,尽量使AC与CH的距离接近,BD与DH的距离接近,这样对合时皮肤会比较平整。倒T切口完成后,切除相应的皮肤和腺体,最终A、B和H三点缝合在一起,AC与CH缝合,BD与DH缝合,OA与OB缝合,形成一个倒T形,这就是倒T切口的由来。以O点为中心的皮肤开孔形成新的乳头位置,乳头乳晕皮肤保留,乳头血供来源的蒂上的皮肤去除表皮,移至新的乳头孔位置缝合形成新的乳头。倒T切口法示意图见图4、5。

        上文提到乳头血供的来源需要依靠“蒂”,目前比较流行的缩乳手术的方法中,根据乳头血供蒂的位置,主要分为下蒂法、内上蒂法和垂直双蒂法。其中下蒂法切除的腺体包括外下、内下和乳头上方三个区域;内上蒂法基本上切除了乳头下方的所有腺体;垂直双蒂法由于蒂位于乳头的垂直上方和下方,切除腺体范围为除蒂以外的内侧和外侧腺体。由此可见,位于乳房上方的肿瘤,可以考虑应用下蒂法;位于乳房下方的肿瘤,可以考虑应用内上蒂法;而位于乳房外侧和内侧的肿瘤,可以应用垂直双蒂法。也就是说,位于乳房所有位置的肿瘤,基本都可以应用倒T切口、采用不同的乳头蒂来进行保乳整形手术。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这类病人的乳房必须比较大而且下垂,才有条件接受这类手术。

2.2    垂直切口法和J形切口法[8]     垂直切口法也是缩乳手术中常用的切口设计方法,类似于柄朝下的网球拍法,但双环的外环会更大一些,外环的圆心比内环会更高,这样可以让乳头提升至新的位置;作为“球拍柄”的楔形也会更饱满,有时类似于椭圆形,这样可以切除更多的皮肤和腺体,来达到乳房容积缩小的目的。因此垂直切口法应用于保乳整形手术时适应证比较局限,只适合于位于乳头正下方的肿瘤。而乳头血供的来源往往取上蒂法或内上蒂法,这需要根据乳头提升的距离来决定。垂直切口法示意图见图6。

        J形切口法的切口设计与垂直切口法类似,但适合于位于乳房外下象限的肿瘤[5]。

3    结语
保乳整形技术的目的与传统保乳手术是相同的,都是要在保证病人肿瘤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病人的乳房外形完整和美观。保乳整形技术的种类繁多,本文只介绍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种类的技术将会推陈出新。肿瘤外科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以及术者自身的习惯和技术掌握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但同时需要强调并倡导在肿瘤外科生中进行基本的整形外科技术培训,使更多的肿瘤外科医生掌握此技术,以及使更多乳腺癌病人受益。
(参考文献略)
(2019-09-15收稿)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