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生谈死谈骷髅,再谈心灵归宿

 garyhyz 2019-11-30

谈生谈死谈骷髅,再谈心灵归宿

作者:诚嵩

来源:以武入道(ID:gh_rudao)

后素系列原创书品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终极问题,中外哲学大家均有涉及,对各门各派的宗教也是重大课题。大概过了生死关,看透了生死,就没有什么不能过的坎了。我们先从列子天瑞篇谈起:

列子到卫国去,在路边吃饭,看见道旁已有百年的髑髅。髑髅dú lóu”(独楼)有专指死人的头盖骨的意思。骷髅kū lóu”(哭楼)泛指人死后楼下的一副骨头。列子拔起一根飞蓬草指着它,回头对他的学生百丰说:“只有我和他懂得万物既没有生,也没有死的道理。生死果真使人忧愁吗?生死果真使人欢喜吗?“

列子显然已经证得了生死,所谓,形则有生有死,神也无死无生,我如神在,彼如神去,髑髅与我生死不同,若悟其神,未尝生死。

庄子至乐篇也谈到了髑髅的,庄子对髑髅没有列子那么客气,不仅用马鞭敲打,还抱住髑髅睡了一觉,后来演变为著名的庄子叹髑髅。以下是古诗文的翻译,摘录如下:

庄子到楚国去,途中见到一个髑髅。庄子用马鞭从侧旁敲了敲髑髅,问道:“先生是贪求生命、失却真理,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遇上了亡国的大事,遭受到刀斧的砍杀,因而成了这样呢?抑或有了不好的行为,担心给父母、妻儿子女留下耻辱,羞愧而死成了这样呢?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抑或你享尽天年而死去成了这样呢?” 庄子说罢,拿过髑髅,用作枕头而睡去。

到了半夜,髑髅给庄子显梦说:“你先前谈话的情况真像一个善于辩论的人。看你所说的那些话,全属于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没有上述的忧患了。你愿意听听人死后的有关情况和道理吗?”庄子说:“好。”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命的神来恢复你的形体,为你重新长出骨肉肌肤,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左右邻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这样做吗?” 髑髅皱眉蹙额,深感忧虑地说:“我怎么能抛弃南面称王的快乐而再次经历人世的劳苦呢?”

人没有死过,出于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也对现状的贪恋,因此恐惧死亡,然而,髑髅也有髑髅的乐处,没有了活着的痛苦。庄子文中,如果可以选择,髑髅并不愿意活过来重新做人。

     庄子叹髑髅的故事,后来又有深入的衍生。从东汉张衡的《髑髅赋》到南宋李嵩《骷髅幻戏图》,以及元曲、冯梦龙直到鲁迅都有涉及。其中有骷髅死去复活,而又死去的桥段,十分有趣深刻。特摘录宋代王重阳的诗词如下:

堪叹人人忧裹愁,我今须画一骷髅。

生前只会贪冤业,不到如斯不肯休。

子贡倦学的故事,流传很广,《列子天瑞篇》,《孔子家语》、《荀子·大略》都有记载。摘录《孔子家语》困誓篇古诗文翻译如下:

子贡向孔子问道:“我对学习已经厌倦了,对于道又感到困惑不解,想去侍奉君主以得到休息,可以吗?”

孔子说:“《诗经》里说:‘侍奉君王从早到晚都要温文恭敬,做事要恭谨小心。’侍奉君主是很难的事情,怎么可以休息呢?”

子贡说:“那么我希望去侍奉父母以得到休息。”

孔子说:“《诗经》里讲:‘孝子的孝心永不竭,孝的法则要永远传递。’侍奉父母也是很难的事,怎么可以休息呢?”

子贡说:“我希望在妻子儿女那里得到休息。”

孔子说:“《诗经》里说:‘要给妻子做出典范,进而至于兄弟,推而治理宗族国家。’与妻子儿女相处也是很难的事,哪能够得到休息呢?”

子贡说:“我希望在朋友那里得到休息。”

孔子说:“《诗经》里说:‘朋友之间互相帮助,使彼此举止符合威仪。’和朋友相处也是很难的,哪能够得到休息呢?”

子贡说:“我希望去种庄稼来得到休息。”孔子说:“《诗经》里说:‘白天割茅草,晚上把绳搓,赶快修屋子,又要开始去播谷。’种庄稼也是很难的事,哪能够得到休息呢?”

子贡说:“那我就没有可休息的地方了吗?”

孔子说:“有的。你从这里看那个坟墓,样子高高的;看它高高的样子,又填得实实的;从侧面看,又是一个个隔开的。这就是休息的地方了。”

子贡说:“死的事是这样重大啊,君子在这里休息,小人也在这里休息。死的事是这样重大啊!”

“生无所息“。人生在世其实也很不容易,有着各样的痛苦折磨,无论是学业、为官侍奉君王、和父母、子女、朋友共同生活、哪怕是相对简单的种庄稼,都有各自的难处。平平安安一辈子也是芸芸大众的期盼。

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不管是轰轰烈烈的能人志士,抑或是恶贯满盈的奸臣坏人,到头来留下的还只是骷髅坟头。

因此古人认为人死就是归天,死人就是归人。老子道德经所说的归根曰静,复命为常。庄子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确实是异常深刻。气聚为生,气散为死,看透了生死,还会执着于人生的琐事吗?跟随后素,共同寻找心灵的归宿。

作者:诚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