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与抑郁孩子沟通和接话技巧

 刘淑姿 2019-12-01

配乐 来自奥兰的黑玫瑰 03:41

这篇东西的目的在于,我想总结一些可以在日常亲子沟通上可以快速运用的技巧记忆所谓接话的技巧,可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快速运用它,从而真正有效的减少因为沟通障碍而对他们的抑郁情绪造成更多的泛滥,加剧亲子关系的矛盾。

【文章动机】

 这篇文章的定位是父母,所以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父母的角色其实不是一个很容易当好的,大部分父母的思想也很顽固和旧化,很多观点是非常局限的。

所以怎么去处理自己抑郁的孩子,首先要认清自己,自己能给他什么?而不是他要做什么前面我们说过,你要把问题分开去处理,你才能做好自己的角色。


 所以这里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他不看书不运动不肯好好自律,前提是你自己看了多少运动了多少?很多人不断问我文章适不适合他看,或者一看到有什么药别人吃了好,就恨不得他自己马上学会或者变好。

 或者很多家长也拼命问我有什么办法马上治好他或者怎么样才能让他运动,所以我觉得很多的想法太强迫了,这部分家长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所以不管你孩子是什么问题,药物和医院治疗体系绝对是基础也是根本,但是很大很多人就是在就医的过程很多细节没处理好,导致孩子的病耻感增加,从而抗拒或者耽搁治疗。

 还有就是很多人试图通过药物解决:让他听父母话让他好好上学让他不玩手机等等。这些问题岂是药物能解决的?整天在那里嚷嚷说药物和医生没有用,首先你要认清哪部分是药物的责任,还有你的责任。

 父母的责任不应该是盲目依赖某个人试图去改变他,或者依赖哪篇文章能马上改变他,这是很大父母的强迫性思维。

实际上家长最大的责任就是教育,但是这种教育本身单纯的生硬的很粗糙的那种说教首先你需要自己本身是有一个高度的,有能量去影响他,你才能侧面去渲染他,所以要帮助你的抑郁孩子,就踏踏实实先去慢慢学习,改变,了解,你就会没那么焦虑。

 所以我能提供的东西就是尽量给父母去建立一个模板与思路,和分析问题去给出一个自己的经验,先改变自己,努力去学习心理知识,不断去分析思考他。

 【过早介入就是应付,谋定而动才是根治】

 过早介入的意思是说他处在高度抑郁期或者颓废期,这个阶段你能做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因为颓废期是一个很必要的过渡期,你不能老是唠叨或者强制他去改变,父母在形象糟糕,共情能力差时就去试图控制改变他,这个就是过早介入。

自己应该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你才能在无意间让她接受你自己的能量与积极引导,才能做有效的陪伴与帮助,这个就是谋定而后动。

 【建立关系】

 我觉得想在抑郁阶段去与孩子平等沟通,自己的话他能听进去,其实是需要先打破之前与他僵硬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学会去从朋友做起。所以我觉得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是父母要能做到共情。

 有些事情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其实在孩子眼中却十分重要理解孩子的立场,有助于父母看清问题的本质。

 其次是不能被孩子的负面情绪左右,比如孩子突然生气一下,说一些伤害自己的话,你就瞬间失去冷静和客观,他那一刻也许丧失了理智,但是作为父母可能不能也盲目焦虑,更应该冷静。

 像我之前每次其实也是在我与母亲两个人都冲动的基础上,我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或者说一些过激的话,但是父母越不冷静,其实作为孩子的角度也就会越去激烈说话。

 父母应该身体力行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面对和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主导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宽松,但是不意味你自己的情绪被牵制

 再次,不要试图一边处理矛盾一边说理,往往会让自己更加急躁父母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把道理解释给孩子。争吵时或者你状态不好时,不要过早去说教

 虽然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且挫折不断,但孩子就是在这样反复磨练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父母也是。

 【详细的沟通切入】

1】交流的最初。

告诉对方你已经留意到他的异样,为他担心。愿意仔细耐心地倾听,对方存在什么问题。倾听:全神贯注倾听孩子的诉说,看着孩子眼晴,关注孩子的情绪起伏变化。

 理解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说的对与错,都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用肯定的语言认同孩子的感受反映孩子的情感:用简短的语言对孩子所表达的感受进行反馈,接纳孩子的情绪,准确get到孩子的点。忌否定、评判、说教。

 孩子情绪平复后,用想象的方式为孩子从另一角度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可能,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例句:告诉对方,已经察觉到他/她的(如:忧郁、沮丧心事重重等),为他/她感到(如:担忧、紧张等),愿意听他/她诉说。

 “我不知道妈妈能做什么,但是妈妈一直在,妈妈会倾听你的一切”“妈妈希望你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有什么可以愿意与妈妈分享,不要压抑。”“妈妈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所以妈妈会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尽量不影响你”

 妈妈希望不要因此而令你感到焦虑或者感到没有安全感,妈妈并没有不理你或者抛弃你,妈妈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在自己状态不好的时候影响你,妈妈希望你理解。

2】交流以倾听为主,适当的给回应。

 作为家长,不可能能接住他时时刻刻的情绪,或者能在每一次给与满意的回应。所以需要明白,不可能事事顺利,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有答案,所以作为家长,你总有帮助不了的时候。

 不要老是想自己怎么样才能【一键拯救他】应该去想此时此刻自己怎么去接近他,【陪】他!

 但是希望,你作为家长,不要因此感到焦虑或者自己没用。也不要因此给他带来负担和伤害,所以,有时候,不一定要回应。学会拥抱,和倾听。

 交流以倾听为主,对他的倾诉有积极的关注。

 情绪上要能做到尽量的照顾到对方,不要做评判,更不能去指责和侮辱他如:患者存在某些让自己觉得不聪明/不理智的想法/行为时,不要去指责他患病或陷入痛苦中是自找的)。

3】做试图理解他/她的表示

 每个人所患有的疾病,经历的创伤所带来的感受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患有同样的疾病,经历同类型创伤的人,也难全然去理解另一个遭遇这些的人的感受。所以表示上只能是试图理解,而不是表示真的理解,因为没人能做到全然的去理解另一个人。

 例句:听到你承受了如此多的痛苦,我感到很抱歉。我无法想象患病是什么样子。那必定是非常困难和孤独的经历。

4】建立足够的信任感。

表示不会因为对方的坦诚,离开或疏远他。

很多患者有病耻感或有负面的经历,担心说出自己的状况后被人疏远。倾听者没有信心做到这点,请跳过这个小节的内容。

 例句患不患病,你还是那个你。我都能接受。没关系,我一直都在的;不好的东西都会过去的;还有,记住你是被爱的。

 表示肯定的支持例句我不太能理解你的感受/想法(或给你遇到的难题做何种的解答),但是我会在这里一直支持你。不管怎样,我会为你出现在这里。你对我很重要。(这句根据关系的亲疏来,不要随便说)

给他/她打气

尽量保持自己较为轻松愉快的情绪,多说些笑话和愉快的事,也能通过情绪感染影响到患者,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例句抑郁症的发病终将过去,我们可以一起走出来。””想说什么吗?我很高兴听。倾诉可以帮助你。”“你想来个拥抱吗?(根据关系的亲疏)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5】鼓励和正向的引导

这个部分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很多起初不会轻易接受帮助。但是希望父母不要因此失去信心。患者在患病期间会有很多消极、自卑的想法。交流时多鼓励他。引导他往好处想。

 例句:你没有(如:健康、好心情),但是你有(如: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关爱和支持、治疗的机会)你遭遇了(如:失业、失恋、离婚)的打击,失去了原有的(:职位、恋人),但是(:工作机会/恋人还能再找)。患者受病情的影响,完成学业或工作,甚至日常起居和一些小事都会有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多给他/她鼓励,少去批评。

 例句:慢慢来,不着急。这次做得比上次有进步,再接再厉!不要强迫他患者做不愿意做的事,多鼓励他/她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例句不想做什么或为什么感到不愉快,一定要告诉我。规律作息和饮食、出去散散心/运动/旅游、参与兴趣爱好/社交活动,对心情有好处。

6】建立和维持他/她的安全感

 我们需要做到前面那些,可能才会有机会重新去建立和他的信任感,才能更好去帮助他,所以有时候可能只是自己做不的不够,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不愿意理你。

 保持稳定的联系不要轻易变更交往的模式。比如一阵保持密切联系,一阵突然冷落,不告知原因不联系几天,是最有可能引发他/她不安情绪的模式。

长时间离开或无法联系他/她前需告知,不然会引起他/她的不安情绪。对于患病的好友/恋人/家属,记得外出时开通手机方便他/她能及时找到自己。

例句:接下去我要为了(如:工作、会议、学业)离开(多少时间),请耐心等我回来。我忙完会立即与你联系。我现在正在忙(如:工作、会议、学业),需要离开(多少时间),等忙完再联系。有急事可通过(如:短信、电话、邮件)联系到我。

7】微信聊天

因为很多父母的聊天风格会比较老土,或者唠叨。所以,我建议,在他在网络上比如微信表现出自己很消极很自卑的一面,比如心情不好或者不想活了,我觉得第一时间:

你不要发一堆的问候的话,和那些大道理。其次是你不要继续询问和追问学会发一发拥抱的表情包。发多几个,他就不会埋怨你,或者继续消极。或者,发发他喜欢的表情包,学会幽默化解他这些情绪。

因为有时候网络上难免会有很多情绪,所以会表达比较直接,但是很多家长会大惊小怪,反而继续追问他,这个可能会让他觉得烦。所以,发发拥抱的表情包,就可以了。或者他喜欢的表情包。

他觉得想继续说,他就会往下说。

【最后】

如何与抑郁的人陪伴和沟通这是一门学问,当自己不足够了解就冒然去说一些自以为是的话就可能再次刺激敏感的他们并且推向奔溃边缘。

抑郁症心境下的人头脑思维是非常活跃敏感的,哪怕一点风吹草动他都能听出弦外之音,虽然我们常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情绪的感冒,但是我们劝慰一个感冒的人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多喝点开水呀。多一些运动啊。


如果我们有这种刻板的思维去劝说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时候:你看外面多么美好啊!快让自己高兴起来呀!那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让他会更加的自我封闭!呈现更加无意识的状态!

所以有一件事情是我觉得非常重要而且必须遵循的原则那就是收起你自以为是的关心,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就可以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接纳他们,你才能近距离观察他们,你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感受,才能做到感同身受,他的伤心恐惧无助绝望并不是在你看来那样无缘无故无理取闹,你才会近距离的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痛苦。

当你放下了好为人师的态度,当你不再强行灌鸡汤,当你不再唠叨说教个不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你也能感觉到他们的感觉,这是意识疗法,也是所有心理咨询师必须拥有的能力那就是共情的能力共情的能力就是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去感受他们的感受,他们感受到的,你也能感受到,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如果你想有效劝说他们,最好就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在意识疗法里面也提到感受是真实的,情绪是虚幻的思维也是虚幻的,当你说出你的感受的时候对方他也能感知到你的真诚,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情绪上的对抗,而实际上当父母看到孩子抑郁了,他往往迫切的想让孩子好起来,这中间会发生冲突,这个冲突会导致一种情绪上的对抗,让孩子更加的自我封闭!

长久的陪护永远比说教来的有效,孩子向你敞开心扉表达他的感受的时,彷徨无助不安全迷惘的时候,或者说一些很消极的话,难亦或是痛苦难受时,其实不用说很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因为肢体的接触会让大脑分泌一种催产素的东西,这个东西会让人感到很安心很安全,有助于缓解这个抑郁,同时也向孩子传达了一个信号:有我在,你很安全,有你在,我很开心。

营造一个有能量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孩子抑郁的时候家长会很焦虑,在无觉知之间会将这种焦虑的情绪投射给孩子,加上孩子的这种心境障碍,这里需要改变家长的一个认知,抑郁症并非是一无是处,代表着孩子在思索他自己的一个人生的意义,是他内心深处自我复苏的一个过程。

有些孩子他可能会很叛逆,很调皮他往往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不大,他会他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人格障碍,而这些都取决于父母对这个抑郁症的认知。当你持续的告诫自己抑郁症不过是情绪感冒的时候,这样也会缓解你的焦虑情绪,同样也可以帮助到孩子。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孩子的生理治疗可以交给医院的心理医生,家长可以督促孩子的用药,因为处在抑郁心境下的人,他是无意识的,所以他可能不会按时服药,这会导致后来的撤药反应,同时将心理干预交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一劳永逸。

但是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个抗拒药物的过程,这是一个过渡期,当你发现他严重抗拒药物时你不应该强迫他去服药,因为药可能吃了,但是你们的关系更差了,可能他会逐渐彻底远离你,所以不管怎么样,不能太强迫。

我觉得人只有被自己疗愈,但是也有前提条件的,离不开父母的包容接纳,生理症状的药物控制,以及心理思维模式认知模式的引导,缺一不可,治愈恢复不是靠简单的某个东西改变的,它是一个漫长的改变认知改变思维模式的一个过程,从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作为父母如果精心与耐心陪伴孩子,见证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孩子成熟成长的过程,更是父母与孩子最宝贵的时光。

【结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