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1月,最后三天,从南到北自东向西,中国人民欢腾雀跃地观赏“四星连珠”的所谓天文奇观。其实木星、金星和土星三星会聚的天象不算罕见,“五星会聚”才罕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那可厉害了。 如果有心人能利用一次天文现象,积极学习一点天文学知识,比起单纯看星星有益得多。我瞄了一眼“四星连珠”,觉得可以谈一谈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历史的小知识小故事。 首先,这次“四星连珠”天象,发生在“十二次”的“析木”天区(如图一)。什么是“十二次”?“十二次”是华夏先民在遥远的颛顼时代(公元前2700年前后)将二十八宿重新组合划分,分出来的十二个天区,如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次”是古巴比伦人“黄道十二宫”的原型(如图二)。 其次,天文学界和历史学界不知道的是,二十八宿是华夏先民创设的,古巴比伦人继承的是华夏先民的天文学成果,因为华夏先民就是世界文明的创始者苏美尔人,华夏文明勃兴于两河流域,公元前2100年左右才东迁,公元前1800年前后进入黄河长江流域。 这次“四星连珠”天象发生在“析木”天区(图一标红区域),“析木”大大的有名——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当天,“日在析木之津”。不过那一天,月在天驷(房宿),岁(木星)在鹑火。 第三,这次“四星连珠”,月亮自西向东从尾宿依次经过箕宿和斗宿,今天下午就要抵达牛宿了。我觉得特别好玩的,就是月亮经过箕宿。“箕有好风,毕有好雨”,说的是华夏先民发现,月亮到达箕宿所辖天区时会有大风,月亮到达毕宿所辖天区时会有大雨。“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华夏先民还发现,月亮起晕也表示要起大风。我观察了一下,箕风毕雨已经不灵了,“先知风起月含晕”却是准确的。 最后,最最最最好玩的小故事来了,每想一次这个小故事,我都会笑很长时间,觉得太史公司马迁哥哥真的是太太太太好玩了。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夫子死后,弟子们想念得不得了。咋办咧?孔子的学生有若,长得很像老师,其他学生就把有若立为老师,“师之如夫子时也”。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有子,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昨天晚上月亮到毕宿了,为啥没下雨咧?有子目瞪口呆,无以应答。学生们于是起哄:你这水平,不能坐在老师位置上,于是把有子轰下了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