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拨开抑郁的“迷雾”

 智能人做超人 2019-12-02

近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来自心理健康、精神卫生领域的多位专家用科学的视角“解读”抑郁,共同为公众拨开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迷雾,用科学理性的知识和应对方式驱散大家的“心霾”。

如何鉴定“抑郁症”,迄今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严格的生理学指标参考。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具有几点核心症状: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的丧失,以及精力下降或过度疲劳。抑郁状态下,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然而,引发抑郁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遗传学因素是患病的主导因素,临床调查显示,一级亲属中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其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3倍。其次,性格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举例来说,完美主义者或是性格相对脆弱的人更易患病。此外,特殊的环境与恶劣的气候条件也是抑郁情绪的诱因,如秋冬季节光照减少、气温骤降、雾霾频发,都会引发人们的消极情绪。

对于如何排解抑郁情绪以至于最终告别抑郁症这一问题,来自中科院专家说:“对于那些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来说,足量、全疗程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然而,临床显示,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能起到根治的效果,患者停药并回归日常生活后,依旧存在60%的抑郁症复发率。由此看来,心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根治精神类疾病。除此之外,祝教授还指出,社会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抑郁症的复发。所谓社会支持,就是指患者周围的人适时给予他们鼓励,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结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与正确的引导,理解并关爱这一群体,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彻底告别抑郁的迷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