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禹十六葬法》·【唐】廖禹 撰

 草庐经略 2019-12-02
·

廖禹十六葬法
【唐】
廖禹 撰


    《
廖禹十六葬法
其实就是托名杨筠松所撰的《葬法倒杖》法,所整理出的葬法,也就是十六葬法基本原则,所谓:“盖、粘、倚、撞,脉之四穴;斩、截、吊、墬,息之四穴;正、求、架、折,窝之四穴;挨、并、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纲也。”

    至于《葬法倒杖》为何又被称之为《
廖禹十六葬法
》,六愚认为是由于廖禹对于《葬法倒杖》的内容,做了一些微小的修正,后世风水师推崇廖瑀在风水领域上的成就而名之;否则就是古代风水师对于名称之误传了。

    《葬法倒杖》首先是将穴分为脉、息、窟、突四种,每穴再各以四种葬法用之;脉穴用盖、粘、倚、撞葬法;息穴用斩、截、吊、墬葬法;窟穴用正、求、架、折葬法;突穴则用挨、并、斜、插葬法,故而共计有十六种不同的葬法。

【正文】

廖禹十六葬法》总论

    盖粘倚撞脉之四穴、斩截吊墬息之四穴、正求架折窝之四穴、挨并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纲也。星体穴情既有主见,入手工夫自有定法,一法可配四法,四法总归一法,天地人三穴该尽天地妙用,俗学以高下名之,误矣。


一、脉之四穴
 
1、盖穴葬义
    盖耆盖也,有如合盘之形,盖之脉自坤而见于干,盖之法自干而施于坤,姤合之大道存焉,天地之精蕴存焉,须是精求慎毋苟且。盖小盖大则伤其元气,盖大盖小则泄其元气,盖上盖下则脱其来气,盖下盖上则失其止气,盖左盖右或犯其剥气,盖右盖左或受其冷气,纵得龙穴之妙,必遭横逆之祸。顶薄舍盖云者,舍之不用,非令上取下,舍高就低之谓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审穴言,意义自别。

2、粘穴葬义
    粘者沾也,如沾恩宠之义,粘之脉自来而止于止,粘之法自止而止于尽,施承之大道攸存,化工之生物将着,法理未精,夭渊悬隔。粘上粘下则脱其来气,粘下粘上则失其止气,粘左粘右则左死而右亦伤,粘右粘左则右伤而左亦亡,纵得砂水之美,终叨玷辱之危。下薄莫粘云者,弃之不用,非弃上杆下之谓也。粘之真,虽下临长江大河,无碍工巧,岂有下薄莫用粘之理乎。

3、倚穴葬义
    倚者依也,如倚居之义。倚之脉自上而临于下,倚之穴自傍而依于正,傍栖之形既成,变化之义自着,切不可骑脉而扦,亦不可脱穴而葬。倚左倚右则失正而就于偏,倚右倚左则犯刚而投于燥。倚上倚下谓之脱脉,始见隆而终受孤单;倚下倚上谓之中杀,初见合而终必散离。固知有左右之穴,终是失倚依之正,纵得局面之奇,必见衰凌之患,本其挨法相似,挨法施于突之平,倚法用于脉之直,非上智其孰知之。

4、撞穴葬义
    撞者抵也,如鬪斧之义。撞之脉自傍而就于正,撞之穴从正而就于傍,傍来之脉既专,专一之情可见,切不可过脉而扦,亦不可离脉而撞。撞上而失之下,则气从下散。撞下而失之上,则气因上浮。撞深而失之浅,则生气虚行。撞浅而失之深,则生气枉泄,纵得来脉之真,终失止脉之吉,亦与斜插相似,但斜插施于突之直,撞法施于脉之斜,一毫千里之远,江河几席之间,不可不察。

    盖粘倚撞四大作用也,包罗万象统率万物。盖似天穴、粘似地穴、倚撞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纲也。盖粘倚撞,大领也。纲领既知,则万目斯举,往钦哉。


二、息之四穴

1、斩穴葬义
    斩者断也,斩截其生气,生气见于息之横,高不可侵顶晕,薄也;低不可近足底,寒也。是以斩上恐失下,斩下恐失上,斩中心恐失左右,斩左右恐失中心,细观息象明白,次观穴情的当,然后以斩法施之,则上下左右自成体段。然息体也,体之微。斩用也,用之广。若不细察,遽尔投棺,则生气受伤,子母遭挫,纵得包藏之,固终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斩,其息必小,小则难以投其大,斩施于息,其莹必大,大则难以容于小。

2、截穴葬义
    截者剖也,剖辟其生气,生气露于息之直,高若侵顶谓之剖首,低若站麓谓之剖足,是亦截上恐遗于下,截下恐遗于上,偏左而截失之右手,偏右而截失之左肢,呵气而成谓之一息。一息既成,贴于穴体,穴体微茫,切勿轻举。斩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木用截,接尽生氛,势不相侔,作用迥异,若不细玩,遽尔轻投,则体用两伤,生气破泄,大抵脉息之穴,不可双葬,正谓宁失之小,毋失之大。

3、吊穴葬义
    吊者悬也,悬提其生气。生气奔于息之下,上不可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脱其脉。生气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一阴既盛,一阳复生,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无可混,上下最宜参究。吊与粘相似,粘乃吊之垂,吊乃粘之起。吊与墬相似,吊者墬之半,墬者吊之全,因材器用之道,量职官人之义,须当此处辨之。

4、墬穴葬义
    墬者落也,墬落其滴露,生气既完,如果脱蒂,墬高则就其偏枯,墬下则入于偏驳,坠上坠下,来而不来,墬下墬上,止所非止,是以上不可顶脉而扦,下不可离脉而就。顶不离弦,来意专一;足不离褥,生意直墬。设若怠心一乘,则必失其本体。大抵与粘穴相似,粘乃坠之全,坠乃粘之半,息体丰肥,褥弦出转,穴星轩昂,出口吐脉,尽是吐落之情,并依墬落之法,脱上则退其刚硬之枯、开唇则舒其呼吸之气。高不如吊,低不如粘,若不细用心思,则首受杀伐、足履卑污,左右虽有缠绵,本主自难抵敌。

    斩截吊坠四大作法,阐扬蕴奥,昭示精详。吊似天穴、墬似地穴,斩截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井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经也。斩截吊墬,大法也。经法既明,则得手应心尚慎哉。


三、窝之四穴

1、正穴葬义
    正者整也,整肃其身体,收敛其心志也。窝象既小,生气初凝,过于大,未免伤其元神之真,入于深岂不坏其细嫩之体。伤其元神则气不足,坏其细嫩则体不完,亦有上下之误,岂无左右之偏,阴阳妙合,归于中正之天,刚柔相济,止于中正之地,见阴正于阳,见阳正于阴,见显正于微,见柔正于刚,显者发之过,刚者弱之强,三分损益,一理推行,斯义得之一。有云:正当作止。其义亦通。

2、求穴葬义
    求者度也,度量其大之止,追求其止之真。窝象既大,生气弥漫,过于大则生气流而不专,过于小则生气游而不息,流而不专则度之末真,游而不息则求之未切,虽见窝象明白,下后百无一发,是能求之于穴不能求之于求,或能求之于求不能求之于穴,求上求下而上之不能度,求下求上而求之不能量,求得于左忽又求失于右,求全于右倏焉求失于左,亦有高低之分,岂无浅深之误。一真吐露,六义匀停。一见了然,五行自着,自然高不容下,低不必上矣。

3、架穴葬义
    架者加也,加棺于木,故名曰架。窝象深下,下藏阴杀,上而畏风,故气聚于下;下而畏湿,故气薄于上。下上受敌,故气凝于中。失之于上,难免暴败之祸;失之于下,必遭阴消之患,必度其受气之源,以定其止聚之基。须先用木以渗其暴败之情,然后加棺以颛其滋溢之气。水性就下,下之阴杀见木,即消阴杀薄上。上之暴气,遇凰而散,其中之生气愈见蕃盛,脉续不穷。若执夫窝不葬心之说,是未明夫通变之权,但要如深浅之法,务必度土石之宜架左当虚其右,必左来脉而将右为界限也。架后当空其前,必后脉至而取前为界限也。架之高,高不可三分;架之低,低不可三分,察土石以定来脉,审变化以定高低,茔前水道不妨直出。

4、折穴葬义
    折者裁也,以斤断木,故名曰折。窝象既浅,四顾茫然,杀乘风旺,气随风散。风旺则杀愈高,气散则杀益炽,故生气之避杀气,犹君子之避小人,默聚于一穴,至难折析也。立于上要砂水均应,立于下必龙虎匀朝,诚如坦坡之象,分明游布之势,须审其出彼入此之真机,预定其叅前倚后之定向。折中其上下,分扒其左右,而折之意详矣!是法深不过五、浅不失三,前后无容于遗,左右须详其误。正于架相似,而架则正之深;折于求相似,而折则求之阔,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少有懈怠,则施于甲者施于乙,用于丙者用于丁,定不见福。

    正求架折四大作法,开示蕴奥,剖露天机。求似天穴、折似地穴、正架似人穴,统同也。似夭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节也。正求架折,大目也。节目既审,则随施随应,勉之哉。


四、突之四穴

1、挨穴葬义
    扶者傍也,傍就其生气,故名曰挨。突象既彰,阴脉微现,求其上来处,又急底于下止处,又缓乘其中,犹恐伤顶跨,其脊切虑难骑,渺茫无际,恍惚无栖。无栖则捉摸莫定,无际则居止无依,故步其微突之脉,折其曲直之宗而挨之。庶上不投其急而暴杀已和,下不受其寒而阴气旋复不乘,中而断其来不贴脊而绝其去。傍挨生生之气,爰直化化之原。挨与倚相似,而挨则倚之切;倚与挨各别,而倚则挨之宽。可挨处如种之方芽,龙之将蛰,当挨处形如转皮,气如仰掌,阴脉易见,阳脉难明,细观分穴之文,吉凶有如立见。
(挨者,傍也)。
    傍切其生气。突象既彰,阴脉单现,渺茫无际,恍惚无栖。无际则居止难定,无栖则捉摸难依。(注:厥;《四库全书》一段空白,故添列廖瑀批注如下。)须傍藉生生之气,借资化化之机,上不投其急而暴气冲和,下不受其寒而阴气旋复,此挨之法也。挨与倚相似,而挨则倚之切;倚与挨各别,而倚则挨之宽。可挨处如种之方芽,龙之将蛰,当挨处形如转皮,气如仰掌。

    (廖瑀批注:挨者,傍也,傍就其生气,故名曰挨。突象既彰,阴脉微现,求其上来处,又急底于下止处,又缓乘其中,犹恐伤顶跨,其脊切虑难骑,渺茫无际,恍惚无栖。无栖则捉摸莫定,无际则居止无依,故步其微突之脉,折其曲直之宗而挨之。庶上不投其急而暴杀已和,下不受其寒而阴气旋复不乘,中而断其来不贴脊而绝其去。傍挨生生之气,爰直化化之原。挨与倚相似,而挨则倚之切;倚与挨各别,而倚则挨之宽。可挨处如种之方芽,龙之将蛰,当挨处形如转皮,气如仰掌,阴脉易见,阳脉难明,细观分穴之文,吉凶有如立见。)

2、并穴葬义
    并者合也,合并其生氨,故名曰并。突象两彰,阴脉垂现,如浮鸥傍母之形,若嘉栗吐华之势。投其左则情意不专,投其右则生气不固。生意不固,直亡阳之杀;情意不专,直阴驳之祸。或两脉显其短长,或二突露其大小,相依不散,理势通同,故乘其短而小者穴之,合其大而长者并之,则理气合一而不散,元辰完而不伤,此义似觉易明,吾言无事迭琐。

3、斜穴葬义
    斜者切也,斜切其生气,故名之以斜。凡见突显之脉,直下棺体,切莫受首。挨其弦则脉落不到,就其顶则脉势专强。不到之处谓之退落,专强之中谓之刚雄。刚雄阳中之阳,偏阳不生也。退落阴中之阴,偏阴不成也。故斜而切之,斜则不直受其暴气,切则不疎远其真情,凶可去而吉可得,祸患远而福气滋,可斜处两金,担木一线,穿珠当斜处,阴见于阳,阳见于阴,阴阳迭运,急缓相济,而斜穴之名义立矣。

4、插穴葬义
    插者下也,下插其生氨,故名之以插。凡见突脉之斜,须详作穴之义,迎其来则去处牵扯,就其止则来处悠长,故乘其过续之中而插之以枯朽之骨,庶来气磅礡,源源不绝,转气茂盛,浩浩难尽,鬼福及人自有效验。可插处脉见活动如横抛之势,当插处穴情昭著似直撞之形。横抛之势则力愈健,直撞之形则情益专,愈健而愈见功效,益专而益见悠远,而插法之理致尽矣。

    挨并斜插四大作法,罄尽底蕴,开示良知。挨似天穴、并似地穴、斜插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本也,挨并斜插大原也,本原既立,则辄行辄效,往钦哉。

    地理由于一元,本于五行,根于太极,判于阴阳,是生两仪。脉息窝突,是生四象,十六作用倍于八卦,每一法变四,四四一十六,终六爻之义,共八八六十四法,分配八八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卦不出乾坤姤复之中,八八六十四法不出脉息窝突之外,仍有抛接辍迎等穴,自可以类推之。


《廖禹十六葬法》解读:

廖禹亦名廖瑀。

    依据清朝《赣州府志》及《江西通志》的记载则是:廖瑀,字伯禹,宁都人,年十五通五经,人称:“廖五经”;建炎中,以茂异荐,不第后,精父三传之术,卜居金精山,自称:“金精山人”。

    而据《古今图书集成》引《地理正宗》的记载则略有差异:廖禹,字尧纯或云字万邦,宁都人,隐金精山,世称金精山人。

    然而,根据民出风水名家刘公中《堪舆辟谬传真》的考据,廖瑀则有二人:《泄天机》及《扒沙经》,皆称宋乐平廖瑀着;考《泄天机》所附之地课,则系雩都廖氏所著,两人俱号金精。前廖重山峦,后廖专重星卦,名同实不同,后人混而为一,遂以重卦诬廖瑀,冤矣!

    事实上,廖瑀的生平事迹,也仅是在民间口耳相传而已,正史上,亦未见其人。

    《廖禹十六葬法》其实就是托名杨筠松所撰的《葬法倒杖》法,所整理出的葬法,也就是十六葬法基本原则,所谓:「盖、粘、倚、撞,脉之四穴;斩、截、吊、墬,息之四穴;正、求、架、折,窝之四穴;挨、并、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纲也。」

    至于《葬法倒杖》为何又被称之为《廖禹十六葬法》,应该是由于廖禹对于《葬法倒杖》的内容,做了一些微小的修正,后世风水师推崇廖瑀在风水领域上的成就而名之;否则就是古代风水师对于名称之误传了。

    《葬法倒杖》首先是将穴分为脉、息、窟、突四种,每穴再各以四种葬法用之;脉穴用盖、粘、倚、撞葬法;息穴用斩、截、吊、墬葬法;窟穴用正、求、架、折葬法;突穴则用挨、并、斜、插葬法,故而共计有十六种不同的葬法;每种葬式的解释,原文摘录如下:


1、盖穴葬

    盖者,盖也,有如合盆之形。

    盖之脉自坤而见于干,盖之法自干而施于坤,垢复之妙存焉,天地之精见焉。顶薄则舍之,切勿疏略,慎毋茍且。盖小盖大,则伤其元气;盖大盖小,则闭其生气;盖上盖下,则脱其来气;盖下盖上,则失其止气;盖左盖右,或犯其剥气;盖右盖左,或受其冷气,纵得龙穴之妙,必遭横来之祸。顶薄舍盖云者,舍之不用,非舍上就下、舍高就卑之谓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审穴言,意义自别,穴法不殊,略有差池,难致效验。


2、粘穴葬

    粘者,沾也。如沾恩宠之义。

    粘之脉自来而止于止,粘之法自止而止于尽。施承之道,攸存化生之意,将着下薄莫粘焉。理法少差,天渊悬隔。粘上粘下,则脱其来气;粘下粘上,则犯其暴气;粘右粘左,则失其正气;粘左粘右,或投其死气,纵得砂水之美,终是或承之羞。下薄莫粘云者,弃之不用,非弃低取高、弃下取上之谓也。茍粘之真的,虽下临长江大河,亦为无碍。工巧岂有下薄弃粘之理乎?


3、倚穴葬

    倚者,依也,如依居之义。

    倚之脉自上而冲于下,倚之法自偏而傍于正。傍栖之形既成,变化之道自现。倚左倚右,或受冷;倚右倚左,或犯刚;倚上倚下,谓之脱脉;倚下倚上,谓之冲杀,纵得局面之奇,必见衰凌之患。本与挨法相似,但挨法施于突之平,倚法用于脉之直,天精天粹之机,至密至微之理,非上智其谁能知?


4、撞穴葬

    撞者,抵也,如抵触之义。

    撞之脉自斜而就于正,撞之法自正而就于斜。斜来之脉既专,专一之情可见。撞上撞下,则气从上止;撞下撞上,则气从下出;撞重撞轻,则生气虚行;撞轻撞重,则生气太泄,纵得来脉之真,终失正脉之吉。本与插相似,但插施于突之傍,而撞施于脉之斜。一毫千里之远,江河几席之间,不可不察。


5、斩穴葬

    斩者,断也。

    斩窃其生气,生气见于息之横。高不可侵顶,顶晕薄也;低不可近足,足底寒也。是以斩上恐失下,斩下怕失上,斩左右恐失中心,斩中心恐失左右。细观息象明白,次观穴情的当,然后以斩法施之,则上下左右自成体段。然息则体之微也,斩则用之广也。若不细察,遽尔投棺,则生气受伤,子母遭挫,纵得包藏之固,终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斩,其息必小,小则难以投其大;斩施于息,其茔必大,大则难以容于小。必极到之理能明,斯中和之义自见。


6、截穴葬

    截者,剖也。

    剖辟其生气,生气露于息之直。高若侵巅,谓之剖首;低若站麓,谓之剖足。是以截上恐遗下,截下恐遗上,截左恐失右,截右恐失左。呵气而成,谓之一息。一息既成,贴于穴体。穴体微茫,切勿轻举。斩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垂用截,接尽生意。势不相侔,作用过迥异。若不细玩,遽而轻投,则体用两伤,生气破泄,虽有美润之玉,恐损雕琢之手。大抵脉息之穴,不可双葬。正谓宁失之小,莫失之大。此方极当。


7、吊穴葬

    吊者,悬也。

    悬提其生气,生气直奔入于息下,上不可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犯其气。一阴既息,诸阳来复,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无可混,上下最宜斟酌。若不细用心思,则首受杀伐,足践风寒,左右虽有缠绵,本主自难抵敌。大抵与粘相似,但粘乃吊之垂,吊乃粘而起,因材施用之道。量职官人之义,须当此处辩之。


8、墬穴葬

    墬者,落也,堕落其滴露。

    生气既完,如果脱蒂。上不可顶脉而扦,下不可离脉而作。顶不离弦,来意专一;足不离褥,生意直遂。息体丰盛,褥弦展转,穴星轩昂,吐出泡脉。坠左则就于偏枯;坠右则入于偏驳;坠下则来而不来;坠上则止所非止。须审吐落之情,并依坠落之法,若有怠忽,必失本体。亲上要退其刚硬之枯,就下要舒其呼吸之气,高不如吊,低不如粘,是为得之。



一、脉之四穴

    在脉上根据脉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盖、粘、倚、撞。

1、盖穴葬义(脉之盖:脉脊微起,把棺材直接压在脉上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立向原则是以脉气的来去方向来立向,让脉气从头上进去从脚上出去

    盖耆盖也,有如合盘之形,盖之脉自坤而见於乾,盖之法自乾而施于坤,媾合之大道存焉,天地之精蕴存焉,须是精求慎毋苟且。盖小盖大则伤其元气,盖大盖小则泄其元气,盖上盖下则脱其来气,盖下盖上则失其止气,盖左盖右或犯其剥气,盖右盖左或受其冷气,纵得龙穴之妙,必遭横逆之祸。顶薄舍盖云者,舍之不用,非令上取下,舍高就低之谓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审穴言,意义自别。

盖穴葬——盖者,盖也,有如合盆之形。

    盖就是跟打篮球的盖帽一个意思,就是从一个包的最顶上葬下,比如照天蜡烛穴就是用的盖法,这样葬的穴叫盖穴。

    盖之脉自坤而见于乾,盖之法自乾而施于坤,垢复之妙存焉,天地之精见焉。顶薄则舍之,切勿疏略,慎毋苟且。盖小盖大,则伤其元气;盖大盖小,则闭其生气;盖上盖下,则脱其来气;盖下盖上,则失其止气;盖左盖右,或犯其剥气;盖右盖左,或受其冷气,纵得龙穴之妙,必遭横来之祸。顶薄舍盖云者,舍之不用,非舍上就下、舍高就卑之谓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审穴言,意义自别,穴法不殊,略有差池,难致效验。

2、粘穴葬义(脉之粘:脉脊下垂,脉气能量聚集于底端,依据脉气的运行方向在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把棺材紧紧贴着脉放棺

    粘者沾也,如霑恩宠之义,粘之脉自来而止於止,粘之法自止而止於尽,施承之大道攸存,化工之生物将着,法理未精,夭渊悬隔。粘上粘下则脱其来气,粘下粘上则失其止气,粘左粘右则左死而右亦伤,粘右粘左则右伤而左亦亡,纵得砂水之美,终叨玷辱之危。下薄莫粘云者,弃之不用,非弃上插下之谓也。粘之真,虽下临长江大河,无碍工巧,岂有下薄莫用粘之理乎。

    粘穴葬法有二:渐渐近前脱脉而下为虚粘,若滴沥而虚粘叫鳌裙;绝梢稍添脉而下叫实粘,后山高峻而实结者叫覆钟。

    粘者,沾也。如沾恩宠之义。

    粘之脉自来而止于止,粘之法自止而止于尽。施承之道,攸存化生之意,将着下薄莫粘焉。理法少差,天渊悬隔。粘上粘下,则脱其来气;粘下粘上,则犯其暴气;粘右粘左,则失其正气;粘左粘右,或投其死气,纵得砂水之美,终是或承之羞。下薄莫粘云者,弃之不用,非弃低取高、弃下取上之谓也。粘之真的,虽下临长江大河,亦为无碍。工巧岂有下薄弃粘之理乎?

3、倚穴葬义(脉之倚:脉脊直而长,依据脉气运行的方向把棺材倚靠在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

    倚者依也,如倚居之义。倚之脉自上而临於下,倚之穴自傍而依於正,傍棲之形既成,变化之义自著,切不可骑脉而扦,亦不可脱穴而葬。倚左倚右则失正而就於偏,倚右倚左则犯刚而投於燥。倚上倚下谓之脱脉,始见隆而终受孤单;倚下倚上谓之中杀,初见合而终必散离。固知有左右之穴,终是失倚依之正,纵得局面之奇,必见衰凌之患,本其挨法相似,挨法施於突之平,倚法用於脉之直,非上智其孰知之。

    龙势直冲当头,有杀对顶,中分其脉,两边受穴,分开一脉而作两穴,脱中杀而傍脉倚穴者也。

    倚者,依也,如依居之义。

    倚之脉自上而冲于下,倚之法自偏而傍于正。傍栖之形既成,变化之道自现。倚左倚右,或受冷;倚右倚左,或犯刚;倚上倚下,谓之脱脉;倚下倚上,谓之冲杀,纵得局面之奇,必见衰凌之患。本与挨法相似,但挨法施于突之平,倚法用于脉之直,天精天粹之机,至密至微之理,非上智其谁能知?

4、撞穴葬义(脉之撞:脉脊横过,把棺材垂直插入脉气能量最集中的地方

    撞者抵也,如鬪(dòu)斧之义。撞之脉自傍而就于正,撞之穴从正而就于傍,傍来之脉既专,专一之情可见,切不可过脉而扦,亦不可离脉而撞。撞上而失之下,则气从下散。撞下而失之上,则气因上浮。撞深而失之浅,则生气虚行。撞浅而失之深,则生气枉泄,纵得来脉之真,终失止脉之吉,亦与斜插相似,但斜插施於突之直,撞法施於脉之斜,一毫千里之远,江河几席之间,不可不察

    脉缓中落用顺杖,以正受谓之撞穴
    
    撞者,抵也,如抵触之义。

    撞之脉自斜而就于正,撞之法自正而就于斜。斜来之脉既专,专一之情可见。撞上撞下,则气从上止;撞下撞上,则气从下出;撞重撞轻,则生气虚行;撞轻撞重,则生气太泄,纵得来脉之真,终失正脉之吉。本与插相似,但插施于突之傍,而撞施于脉之斜。一毫千里之远,江河几席之间,不可不察。

    盖粘倚撞四大作用也,包罗万象统率万物盖似天穴、粘似地穴、倚撞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纲也。盖粘倚撞,大领也。纲领既知,则万目斯举,往钦哉。

二、息之四穴

    在息上根据息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斩、截、吊、坠。

5、斩穴葬义(息之斩:当息是横着的时候,在息脉气能量最大最集中的地方垂直于息放棺

    斩者断也,斩截其生气,生气见于息之横,高不可侵顶晕,薄也;低不可近足底,寒也。是以斩上恐失下,斩下恐失上,斩中心恐失左右,斩左右恐失中心,细观息象明白,次观穴情的当,然后以斩法施之,则上下左右自成体段。然息体也,体之微。斩用也,用之广。若不细察,遽尔投棺,则生气受伤,子母遭挫,纵得包藏之,固终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斩,其息必小,小则难以投其大,斩施於息,其莹必大,大则难以容於小

    斩关者,龙去不住,审砂水应合得真气,斩截吉龙而葬,贵龙行度长远砂水奇应方位为裁制,不必拘诸山形式相似而作。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木用截,接尽生氛。

    斩者,断也。

    斩窃其生气,生气见于息之横。高不可侵顶,顶晕薄也;低不可近足,足底寒也。是以斩上恐失下,斩下怕失上,斩左右恐失中心,斩中心恐失左右。细观息象明白,次观穴情的当,然后以斩法施之,则上下左右自成体段。然息则体之微也,斩则用之广也。若不细察,遽尔投棺,则生气受伤,子母遭挫,纵得包藏之固,终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斩,其息必小,小则难以投其大;斩施于息,其茔必大,大则难以容于小。必极到之理能明,斯中和之义自见。

6、截穴葬义(息之截:截,剖开之意。当息是直着的时候,在息脉气能量最大最集中的地方顺着息放官

    截者剖也,剖闢其生气,生气露于息之直,高若侵顶谓之剖首,低若站麓谓之剖足,是亦截上恐遗于下,截下恐遗于上,偏左而截失之右手,偏右而截失之左肢,呵气而成谓之一息。一息既成,贴于穴体,穴体微茫,切勿轻举。斩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木用截,接尽生氛,势不相侔,作用迥异,若不细玩,遽尔轻投,则体用两伤,生气破泄,大抵脉息之穴,不可双葬,正谓宁失之小,毋失之大

    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木用截,接尽生氛。如北京是北脉燕山的截穴所在,师承拦龙截穴为损人利己,会损德折福。

    截者,剖也。

    剖辟其生气,生气露于息之直。高若侵巅,谓之剖首;低若站麓,谓之剖足。是以截上恐遗下,截下恐遗上,截左恐失右,截右恐失左。呵气而成,谓之一息。一息既成,贴于穴体。穴体微茫,切勿轻举。斩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横土用斩,截尽生意;直垂用截,接尽生意。势不相侔,作用过迥异。若不细玩,遽而轻投,则体用两伤,生气破泄,虽有美润之玉,恐损雕琢之手。大抵脉息之穴,不可双葬。正谓宁失之小,莫失之大。此方极当。

7、吊穴葬义(息之吊:息上小下大,息的脉气能量集中于底部边缘的时候把棺材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放进去以获得脉气的最大能量

    吊者悬也,悬提其生气。生气奔于息之下,上不可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脱其脉。生气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一阴既盛,一阳复生,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无可混,上下最宜参究。吊与粘相似,粘乃吊之垂,吊乃粘之起。吊与坠相似,吊者坠之半,坠者吊之全,因材器用之道,量职官人之义,须当此处辨之

    吊乃粘而起,粘乃吊之垂。

    吊者,悬也。

    悬提其生气,生气直奔入于息下,上不可过高,恐漏其气;下不可过低,恐犯其气。一阴既息,诸阳来复,半在息体之足,半在息体之衬。气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无可混,上下最宜斟酌。若不细用心思,则首受杀伐,足践风寒,左右虽有缠绵,本主自难抵敌。大抵与粘相似,但粘乃吊之垂,吊乃粘而起,因材施用之道。量职官人之义,须当此处辩之。

8、坠穴葬义(息之坠:息上边小下边更大,息的脉气能量更集中于底部边缘的时候把棺材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放进去以获得脉气的最大能量

    坠者落也,坠落其滴露,生气既完,如果脱蒂,坠高则就其偏枯,坠下则入于偏驳,坠上坠下,来而不来,坠下坠上,止所非止,是以上不可顶脉而扦,下不可离脉而就。顶不离弦,来意专一;足不离褥,生意直坠。设若怠心一乘,则必失其本体。大抵与粘穴相似,粘乃坠之全,坠乃粘之半,息体丰肥,褥弦出转,穴星轩昂,出口吐脉,尽是吐落之情,並依坠落之法,脱上则退其刚硬之枯、开唇则舒其呼吸之气。高不如吊,低不如粘,若不细用心思,则首受杀伐、足履卑污,左右虽有缠绵,本主自难抵敌

    坠,介于高不如吊,低不如粘。

    坠者,落也,堕落其滴露。

    生气既完,如果脱蒂。上不可顶脉而扦,下不可离脉而作。顶不离弦,来意专一;足不离褥,生意直遂。息体丰盛,褥弦展转,穴星轩昂,吐出泡脉。坠左则就于偏枯;坠右则入于偏驳;坠下则来而不来;坠上则止所非止。须审吐落之情,并依坠落之法,若有怠忽,必失本体。亲上要退其刚硬之枯,就下要舒其呼吸之气,高不如吊,低不如粘,是为得之。

    斩截吊坠四大作法,阐扬蕴奥,昭示精详吊似天穴、坠似地穴,斩截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井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经也。斩截吊坠,大法也。经法既明,则得手应心尚慎哉。

三、窝之四穴

    在窟上根据窟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正、求、架、折。

9、正穴葬义(窟之正:正,不是中间的意思,是整理、调整的意思。窝小的时候,找到脉气能量最多的地方,顺着脉气线在能量最多的地方放棺

    正者整也,整肃其身体,收敛其心志也。窝象既小,生气初凝,过于大,未免伤其元神之真,入于深岂不坏其细嫩之体。伤其元神则气不足,坏其细嫩则体不完,亦有上下之误,岂无左右之偏,阴阳妙合,归于中正之天,刚柔相济,止于中正之地,见阴正于阳,见阳正于阴,见显正于微,见柔正于刚,显者发之过,刚者弱之强,三分损益,一理推行,斯义得之一。有云正当作止。其义亦通

10、求穴葬义(窟之求:求,寻求、寻找之意。窝又大又浅的时候,找到脉气能量最多的地方,顺着脉气线在能量最多的地方放棺

    求者度也,度量其大之止,追求其止之真。窝象既大,生气弥漫,过于大则生气流而不专,过于小则生气游而不息,流而不专则度之末真,游而不息则求之未切,虽见窝象明白,下后百无一发,是能求之于穴不能求之于求,或能求之于求不能求之于穴,求上求下而上之不能度,求下求上而求之不能量,求得于左忽又求失于右,求全于右倏焉求失于左,亦有高低之分,岂无浅深之误。一真吐露,六义匀停一见了然,五行自著自然高不容下,低不必上矣。

11、架穴葬义(窟之架:窝深的时候,最下面阴气太重不宜放棺。在窝里找到脉气能量最大的地方打四根柱子,把棺材放在柱子上,棺材的底部恰好与脉气线的水平面高度一致,再做穹顶,穹顶上培土做坟。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寻求中和之气

    架者加也,加棺于木,故名曰架。窝象深下,下藏阴杀,上而畏风,故气聚于下;下而畏湿,故气薄于上。下上受敌,故气凝于中。失之于上,难免暴败之祸;失之于下,必遭阴消之患,必度其受气之源,以定其止聚之基。须先用木以渗其暴败之情,然后加棺以顓(zhuān)其滋溢之气。水性就下,下之阴杀见木,即消阴杀薄上。上之暴气,遇凰而散,其中之生气愈见蕃盛,脉续不穷。若执夫窝不葬心之说,是未明夫通变之权,但要如深浅之法,务必度土石之宜架左当虚其右,必左来脉而将右为界限也。架后当空其前,必后脉至而取前为界限也。架之高,高不可三分;架之低,低不可三分察土石以定来脉,审变化以定高低,茔前水道不妨直出

12、折穴葬义(窟之拆:拆,古书里也写做 “裁”,量体裁衣,思考裁夺之意。窝又浅又小的时候,寻找能量最大的地方顺着脉气放棺

    折者裁也,以斤断木,故名曰折。窝象既浅,四顾茫然,杀乘风旺,气随风散。风旺则杀愈高,气散则杀益炽,故生气之避杀气,犹君子之避小人,默聚于一穴,至难折析也。立于上要砂水均应,立于下必龙虎匀朝,诚如坦坡之象,分明游布之势,须审其出彼入此之真机,预定其叅前倚后之定向。折中其上下,分扒其左右,而折之意详矣!是法深不过五、浅不失三,前后无容于遗,左右须详其误。正于架相似,而架则正之深;折于求相似,而折则求之阔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少有懈怠,则施于甲者施于乙,用于丙者用于丁,定不见福。

    正求架折四大作法,开示蕴奥,剖露天机求似天穴、折似地穴、正架似人穴统同也。似夭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节也。正求架折,大目也。节目既审,则隨施隨应,勉之哉。

四、突之四穴

    在突上根据突的形状特征有四种放棺的方法:挨、并、斜、插。

13、挨穴葬义(突之挨:一个突的时候……的地方放棺

    扶者傍也,傍就其生气,故名曰挨。突象既彰,阴脉微现,求其上来处,又急底于下止处,又缓乘其中,犹恐伤顶跨,其脊切虑难骑,渺茫无际,恍惚无栖。无栖则捉摸莫定,无际则居止无依,故步其微突之脉,折其曲直之宗而挨之。庶上不投其急而暴杀已和,下不受其寒而阴气旋复不乘,中而断其来不贴脊而绝其去。傍挨生生之气,爰直化化之原。挨与倚相似,而挨则倚之切;倚与挨各別,而倚则挨之宽。可挨处如种之方芽,龙之将蛰当挨处形如转皮,气如仰掌,阴脉易见,阳脉难明,细观分穴之文,吉凶有如立见。

14、并穴葬义(突之并:两个突并临的时候用并的方法。遵循挨小不挨大的原则,顺……的地方放棺

    并者合也,合并其生氨,故名曰并。突象两彰,阴脉垂现,如浮鸥傍母之形,若嘉栗吐华之势。投其左则情意不专,投其右则生气不固。生意不固,直亡阳之杀;情意不专,直阴驳之祸。或两脉显其短长,或二突露其大小,相依不散,理势通同,故乘其短而小者穴之合其大而长者并之,则理气合一而不散元辰完而不伤,此义似觉易明,吾言无事叠琐。

15、斜穴葬义(突之斜:如果突上的脉气线斜着的时候……斜着脉气线放棺

    斜者切也,斜切其生气,故名之以斜。凡见突显之脉,直下棺体,切莫受首。挨其弦则脉落不到,就其顶则脉势专强。不到之处谓之退落,专强之中谓之刚雄。刚雄阳中之阳,偏阳不生也。退落阴中之阴,偏阴不成也。故斜而切之,斜则不直受其暴气,切则不疎远其真情,凶可去而吉可得,祸患远而福气滋,可斜处两金担木一线,穿珠当斜处阴见於阳,阳见於阴,阴阳迭运,急缓相济,而斜穴之名义立矣。

16、插穴葬义(突之插:如果突上的脉气线横着的时候……脉气线放棺

    插者下也,下插其生氨,故名之以插。凡见突脉之斜,须详作穴之义,迎其来则去处牵扯,就其止则来处悠长,故乘其过续之中而插之以枯朽之骨,庶来气磅礡,源源不绝,转气茂盛,浩浩难尽,鬼福及人自有效验。可插处脉见活动如横拋之势当插处穴情昭著似直撞之形。横拋之势则力愈健,直撞之形则情益专,愈健而愈见功效,益专而益见悠远,而插法之理致尽矣。

    挨并斜插四大作法,罄尽底蕴,开示良知挨似天穴、并似地穴、斜插似人穴统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异也。大抵天地人大本也,挨併斜插大原也,本原既立,则輒行輒效,往钦哉。

    地理由于一元,本天五行,根天太极,判于阴阳,是生两仪。脉息窝突,是生四象,十六作用倍于八卦,每一法变四,四四一十六,终六爻之义,共八八六十四法,分配八八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卦不出乾坤姤复之中,八八六十四法不出脉息窝突之外,仍有拋接辍迎等穴,自可以类推之。

廖禹十六葬总结

1、标准。廖禹十六葬法讲立向只有一个标准:依据脉气的运行方向来立向。认为只有脉气跑到棺材里了,棺材获得了最大能量的脉气才是吉利的。

2、流程。廖禹十六葬法是一套系统的点穴流程,是建立在龙脉是真龙活龙的前提下又把龙脉分成阴龙和阳龙,然后在阴龙或阳龙身上去点穴的。

3、阴阳。龙脉本身结穴即为阴龙,另起星峰结穴即为阳龙。纯阴不生纯阳不长,如果是阴龙,就要点阳穴;如果是阳龙,阳龙点阴穴。

4、圆晕。穴位就在开面处的太极晕里,是指龙脉止尽处结穴的山坡上有像手心一样微凹或者微平的地形。太极晕是指站在穴星对面的案山朝山上观看龙脉结穴之穴星开面处,在穴星开面处隐隐约约有类似太极图案形状的圆晕,这个隐约可见的圆晕就是太极晕。

5、点穴。凹陷的地方为阴穴,凸起的地方为阳穴。阴龙点穴,穴位应该点在太极晕中凸起的阳穴位置;阳龙点穴,穴位应该点在太极晕中凹陷的阴穴位置。

6、辩证。太极晕的形成是由地形地貌的变化形成的“正太极晕”,或者由土质土色的不同形成的“副太极晕”。

    “正太极晕”——太极晕是证明真龙身上是否有真龙穴的唯一标准。没有太极晕,无论龙有多么活多么真,龙身上都是假穴,或者是叫“虚花学”。

    “副太极晕”——选好穴位后挖坑,坑里有个太极晕。真假自辨!

7、归纳。阴穴或阳穴里有四种地形地貌的特征:脉、息、窟、突。这四种状态不相同,同样在阴穴或阳穴里点穴放棺材要根据这四种不同的状态去确定棺材到底应该放在阳穴或阴穴的哪一个具体的点上。

    脉:微微隆起,体积很小,呈长形,看上去软弱无力。

    息:其高度较高,看上去强壮有力,底边呈不规则形。

    窟:通俗地讲就是坑。坑又有大小深浅之别,把形状规则与不规则的坑用窟来表述较为准确。

    突:特征圆,地形为高起的半圆状,底边呈圆形。

    息和突有点类似,从几何的角度看,二者的区别在于:息底边呈不规则形;突是半个乒乓球的形状,底边呈圆形。脉、息、突有一点联系性,三者很难区分开。从体积上讲,息的体积最小;从形状上讲,最完美的是突,最不规则的是息。



【《
廖禹十六葬法
》全卷(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