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上手作 | 草木染,从未褪色的手工艺

 板桥胡同37号 2019-12-03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花开花落,自然色彩瑰丽唯美,如何才能留住四季之色,一直是古人想要探寻的答案。

随着古人对自然植物逐渐深入的了解,草木染,这门古老的手工艺诞生了。

草木染不仅在民间得以广泛运用,早在周朝便设立了“掌染草”一职,专门管理与宫廷相关的染色事宜。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草木染就是把植物中的色素染到织物上。

早期的植物染料有茜草、栀子、紫草根、蓝草等。

古代以五色——青(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赤(茜草、红花、苏木、棠梨等)黄(栀子、黄栌、槐蕾、姜黄等)白(天然矿物绢云母着色,但更多用漂白法)黑(五倍子、麻栎、胡桃、乌桕等)为基本色。

再由本色混合调出更多缤纷的颜色,称为“间色”。

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原这些多件的冷色调染色植物中加入了西域的一抹鲜艳,如红花的大规模引入拓展了中华染色谱系的范围,“红花颜色掩千华,任是猩猩红未加”,正红成为亮丽千年的色彩。

但在宋元年间,世人所追捧的流行色是染制难度极大的紫色。尽管在当时,多色套染技术已经成熟,但紫色作为间色,需要两种植物色素叠加而成。

现而今,这种问题已经不再是难题。因为,咱们有化学染!想要什么颜色没有?!

但,正如去年一篇火遍朋友圈的旧闻《你穿的每一条牛仔裤都在毁掉我们的未来》所说,化学染尽管满足了我们强大的需求,却也悄无声息的给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

从蓝染这种古老的印染之美,到草木染这趟自然丰富的染色之旅,我们看到了一种有别于化学染色的质朴手工艺。

也找到了一群执着于此的现代草木染手作人。

尽管我们可能重拾了他们的制作工艺,但对于细节来说,认真程度远远不及古人。

每一次对古老手工艺的追溯,都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感喟不已。

对于自然的利用开发,他们比我们更精心、更尽心。

比如在唐代的时候,他们会根据产地、时令对植物进行定期的采染。《唐六典》记载:“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

源自植物,流经双手,沉淀于水,固色于光。即使是染色,他们也将“天时地利人和”融合得如此契合。

还有哪些让你心生敬意的古老手工艺呢?

咱们下一篇见!

说到草木染手工艺, 朋友圈有位朋友也在做一件有意思的事,看了很是心动——旧衣翻新!

早就知道他在做草木染,染出来漂亮的围巾、T恤、包包

这次利用草木染工艺,将穿旧了、看腻了的衣服重新上一个颜色,会不会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呢?

看样板,似乎还不错哦~

既经济又节约还环保!

这样的活动也算是老手艺与新时代的结合吧!

深圳附近的朋友想试试的话可以联系咨询一下哦~

香的秘密

微信:sgz_2013

专注冷制手工皂

关注美丽、自然、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