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觉的建设性与成事习惯(二):构建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源泉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03

自觉的建设性与成事习惯(二):构建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源泉

如果你看到地上有一堆的树叶,你会想到什么?如果看到旁边有一堆石子,你会想到什么?如果你看到一群鸭子,你会想到什么?当然有的人什么也不会想到,有的人看到鸭子会想到烤鸭,有的人看到地上的树叶会感到忧伤,有的人看到石子会想到建筑等等。这就是人们不同的大脑活动习惯和思维的惯性,当一个人习惯于“能用这个干点什么呢?”这种思维习惯时,那她/他就具备了自觉的建设性和成事习惯,很简单的道理,具有自觉的建设性和成事习惯的人,其一生当中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更多的目标、完成更多的事情,这样的人,其一生更具有价值、得到也也更多、拥有的也更多、生活的也更充实。

自觉的建设性与成事习惯(二):构建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源泉

自觉的建设性和成事习惯和进取心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品质,有了前者没有后者,人可以有比较丰盈的一生,有前者也有后者,人就可以有比较光辉的一生。自觉的建设性和成事习惯一般在孩子的3-10岁期间养成。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的生活环境就是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在这种环境下,对孩子来讲一般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性的事情,那家长就可以经常的引导孩子去逐步形成“自觉的建设性和成事习惯”思维,比如看到几个废弃的塑料瓶,就可以引导孩子看看能不能做成什么玩具;如果看到一张废弃的纸片,就引导孩子看看能不能折成纸飞机;看到路边的几个小石子,就引导孩子看看能不能像积木那样堆成一个小城堡;看到几个小朋友在旁边,就引导孩子看能不能想个小游戏大家一起玩;看到一个吹破了的气球,就引导孩子看看能不能将其做成一个小弹弓等等。你看,这种做法和买一个现成的玩具单纯的玩不一样,这是在引导孩子去凭空的创造、无中生有的创新……

自觉的建设性与成事习惯(二):构建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源泉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是只做一次两次,而是有机会就要引导孩子去做,并且家长也要有创新力,不能总是引导孩子用石子垒城堡,石子这次垒城堡,下次就得换成摆小动物的形状,再下次就要换成表演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当中就形成了习惯:当看到身边的各种事物和条件时,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可以用他们做成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遇到一群人能不能组织起来干成点事,而不是像有些孩子那样对这些事务视而不见或者只知道嬉闹?那家长注意了,你可能已经意识到这其中的意义和价值了,发明家、领导力、工程师的影子是不是有一点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要破坏孩子的快乐童年,因为在做这个的过程中家长只是引导,不能强迫,其次这写事情本身就是一些游戏,不是什么任务和规定动作。

自觉的建设性与成事习惯(二):构建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源泉

这种自觉的建设性和成事习惯的养成,和其他的素养品质结合起来,会有不同的效果,和进取心及探索型习惯结合起来就是发明家,和进取心及商业思维结合起来就是企业家,而其自身独有的作用就是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到了幼儿园之后,会有一些轻度任务型的作业,完成这些作业只能锻炼孩子的组织意识和社会规则观念,不断的追求把任务做好才可以培养进取心,把作业举一反三的多思考,才可以培养孩子的自觉的建设性、创造性、多向思维和成事习惯,比如一个剪纸的作业,可以引导孩子多用几种剪法等。更重要的是,上面所说的上幼儿园之前的那些好做法应当继续坚持。

自觉的建设性与成事习惯(二):构建孩子创造性的思维习惯和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