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二)

 明月美誉馆 2019-12-03

接上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一)

三、诊断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诊断应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诊断标准如下:(1)1次或多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2)可有以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为表现的异常阴道流血并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其他疾病,也可有慢性盆腔痛、不孕等其他临床症状;(3)三维经阴道超声(TVUS)、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宫腔声学造影(sonohysterography,SHG)、MRI及宫腔镜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有特征性的表现。 

1.TVUS:最简便、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不高,最佳检查时机需在有临床症状时,即月经期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时。典型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 浆膜层连续而肌层不连续,存在1个或数个边缘模糊的楔形或囊状液性暗区,尖端突向浆膜面且与宫腔相通,此处子宫肌层厚度减小。 

2.HSG:表现为子宫下段的囊状结构或呈线状、带状缺损。检查时需向宫腔内加压注入造影剂,目前已逐渐被SHG所取代。 

3.SHG:将超声造影剂(通常为0.9%氯化钠液30~50ml)注入宫腔,经阴道行超声检查,待子宫前后壁内膜充分分离,见典型的子宫下段楔形或囊状液性暗区;同时观察宫腔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由于造影剂增加了病变与宫壁之间的对比度,诊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与TVUS相比均较高,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CSD患者也有良好的诊断作用。 

4.MRI:其特征表现为子宫前壁下段可见瘢痕影,局部变薄,龛影与宫腔相通。CSD信号表现为T1加权成像(WI)等信号或高信号、T2WI高信号,其 矢状位龛影形态大致可分为浅凹陷、三角形、小囊形及囊袋形4种。MRI扫描 T2序列子宫瘢痕处呈低信号,对应部位的局部子宫肌层变薄,宫腔面内陷。T1WI序列增强扫描显示成熟的子宫瘢痕供血少,不强化或轻度强化,憩室显示明显,与宫腔相通。MRI检查在显示软组织方面更具优势,能从多个平面更好地观察子宫瘢痕部位和所有子宫肌层的中断情况,缺点为价格较为昂贵。
5.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可见子宫峡部前壁剖 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凹陷形成憩室结构,切口下缘的纤维组织形成“活瓣”,凹陷内可见陈旧积血或黏液,憩室内局部血管增生、迂曲扩张,有时可见较薄的子宫内膜生长。因宫腔镜的直视性等优点被认为是诊断CSD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 沈平虎.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3):145.

内容来源:西交一附院妇产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