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民街

 秋林夜雨藏书阁 2019-12-03

但凡对于西安有一点了解,“回民街”的鼎鼎大名就一定是不陌生的。

从鼓楼后头一探头,走到北院门的区政府为止,短短几百米,日常拥挤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上海有城隍庙,成都有宽窄巷子,重庆有磁器口,武汉有户部巷,北京有簋街,似乎回民街也该是这样具体而标签化的。

不过对于真正的老陕来讲,回民街该是广义的,除了旅游攻略里铺天盖地写满介绍的这条小街,和据你认识的第一个西安人所说的藏着很多正宗小吃的西羊市,真正的回民街还该包含着北广济街、桥梓口、大皮院、化觉巷和洒金桥等数条街道。就连“回民街”这个称呼其实也是对外的名字,正宗的叫法应该是“坊上”

在坊上有这样一个地方,夹在满是游客的西羊市和日渐网红起来的洒金桥中间,依旧保留着许多当年的余味,不仅藏着美食,还有着许多谜团和传奇,让老西安人有了挂念和谈资,这里就是——庙后街

往前一步是繁华,后退一步是市井

庙后街的全称是城隍庙后街。前头是城隍庙,又紧靠着回坊,北边有西仓,过去还是“凤邠盐法道署”的所在,吃的玩的,严肃的活泼的,买卖交易和国家机器,这一切存在都成就了庙后街的混搭气质

庙后街是条老街,至少在唐朝时期,这里就是皇城的第三横街,明宣德年间,因位于西大街的都城隍庙后,才有了“庙后街”这个称呼,虽然几经改名,但都没有“庙后”这个充满了指向性的名字更让人印象深刻。

庙后街,是回民街最长的“动脉”。由东向西依次和北广济街、光明巷、城隍庙、大学习巷、西仓、小学习巷、白家坑、布袋巷、大麦市街、洒金桥等多条街道相连,从早到晚,都有着川流不息的人来车往,和最靠近生活的烟火气息。

学堂林立

庙后街的“地标”,就应该是现在的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和庙后街小学。这两座学校的历史,都是非常悠久的。

从清光绪年间的《陕西省志·教育志》中可以看出,二十五中的前身是就是“西安府立中学堂”,光绪三十一年创办于城隍庙后街盐道署。民国时,中学延续了下来,先后有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私立西北音乐学院”这些大学借用校舍办学,到1954年,正式改名为今天的“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

庙后街小学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月,曾先后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实验小学、陕西省立第二实验小学、陕西省立西安西仓门小学,后来才将今天的名称固定了下来。

除了林立的学校,庙后街还有一座神秘的“张公馆”,深深庭院除了吸引过路游人一探究竟,更留下了许多谜团——“张公馆”的主人究竟是谁,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结论。

神秘的“张公馆”

这座排场又精致的182号大院,相传是清代一位川陕总督的府邸,但并没有人能说清这位总督的姓名。

最多的推测,是说这所宅子是年羹尧在当川陕总督时建的,离任后转交给了下任总督张广泗。从史料中来看,张广泗也是唯一一位张姓总督,于1746年就任,但是年羹尧1726年就被杀了,时间上来说差得很多,几乎不可能存在年羹尧把宅院交给张广泗的可能。

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182号院是一位山西籍张姓商人的宅院。这里的主人是一位儒商,因躲避战乱迁居海外,且终身没有回国,最终与这座老宅失去了联系。

不论是清代官邸,还是民国大宅,这座体现了西安传统民居特色的老宅,都已经在百年风雨的蚀刻中愈加古朴厚重了起来。惊鸿一瞥间雕梁画栋的影子,还依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据这里的老住户说,这院子有四进,院中还有戏台,最早时窗户都是“满天星”的木雕窗棂,很漂亮,与大门相对的街对面还有一块砖砌的照壁,门房前有一排拴马桩,可惜在文革时被砸坏了。

2012年,这里作为危房接受了抢修,“张公馆”所剩的富丽堂皇,也将继续在庙后街延续和生长,在神秘中引人追问探寻。

“坊上”的红色记忆

在革命时期,庙后街也曾有许多英烈留下了足迹,其中最出名的要属我国年纪最小烈士“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了。

▲宋绮云

宋绮云(1904-1949),原名元培,字复真,曾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生,1927年加入共产党后,曾先后在多地辗转,展开地下工作,因白色恐怖,他易名绮云,几次转移,最终由组织派往杨虎城军部,担任《皖南日报》总编,1930年随杨虎城部来到西安,主编《西北文化日报》。

自宋绮云加入杨虎城部后,十多年在西安的生活都是在庙后街西段路南中药铺后院度过的。由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的需要,他经常在回坊一带活动。

▲宋绮云(二排右一)与杨虎城(后排左一)

于右任(前排右一)邓宝珊(后排)

随着地下党交通线的建立,不时有一些延安、西安的同志到报社找宋绮云,引起了怀疑:“宋社长的亲戚朋友怎么这么多”在征得组织同意后,他决定在西安开一个饭馆,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宋绮云从徐州找来了亲近中共的西餐师傅蒋自明,开办了“莲湖食堂”,这个饭店成了西北特别支部的地下联络站

▲蒋自明申办莲湖食堂的呈文

当时宋绮云还和庙后街的“抗日救国图书馆”馆长马正卿私交甚密,有些年纪大的居民依然记得当年宋绮云给“图书馆”送书送报的情景。

在小小的庙后街,宋绮云为促成杨虎城与中共方面的统战关系做出了不少贡献,就在“西安事变”的前一晚,宋绮云还在全部报纸停刊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组织编发了两个“号外”,一个是对外刊发“兵谏”的消息,另一个则是对外刊登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对时局的8项主张。从那天起,宋绮云在《西北文化日报》上连续发表了10篇社论,在谣言四起的时刻,第一时间为人民群众带去了第一手的消息。

后来因国共和谈,河北省成立了临时政府,在政治处任职的宋绮云受到了临时政府鹿钟麟等人的排挤,根据组织指示再次回到了十七路军中。

1941年7月,回西安探亲的他被逮捕,先后在贵州、重庆等地被辗转关押八年之久,1949年9月6日,与杨虎城一起被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他及妻子和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一起被人称为“一门三烈”,而宋绮云烈士在西安活动的事迹,至今依然在坊间流传着。

庙后街:繁华里的人间烟火

饱经风霜的庙后街,如今是安详的,从麻家什字沿庙后街往西,回坊的熙攘逐渐归于平静,东段光明巷口附近有两家较大的餐馆——兰艺斋回坊人家,多为回坊人婚礼宴请的场所,民族特点突出。街道两旁也渐渐从餐饮往服饰超市、调味糕点过度,中小学校银行应有尽有;西仓路口,则是集中着菜市肉铺,生活气息浓厚。

志亮灌汤蒸饺、刘老四牛肉擀面、宏顺祥卤汁凉粉、尔里油香坊都是这里的经典美食记忆,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早餐牛肉饼,中午酸汤饺子,晚上则沿着路边的小摊一路“打关”,左手一个蛋菜夹馍,右手端碗小贾八宝粥,饭后甜点还有柿子饼……吃到扶墙也花不了多少钱,简直就是亲姥姥一般的存在。比起已经被全国各地游客“占领”的回民街,在这里,才有许多西安人亲切和熟悉的味道。

在西安

“庙后街”一般

既有着历史记忆

又有着生活气息的老街

还有很多

他们都在以斑驳的墙壁

八九十年代的楼房

纵横交错的电线

讲述着过去的年代里的点滴

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老街

不妨跟着小骏

继续去探索属于西安的符号和记忆吧!

来源:骏途旅游网*图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