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阳棉城郑氏孔安堂

 岭东忘时堂 2021-04-21

    潮阳棉城有萧赵姚郑陈五大姓氏,五姓各于宋明间先后立建有宗祠家庙而各有特色,其中郑氏为宗祠,号孔安堂,始建于南宋,历史传今八百余载。郑氏宗祠孔安堂位于棉城亭脚路西门头,占地面积二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百余平方米,为土木结构,为三间一仪门二进式兼抱印拜亭格局。祠之门楼为小五间而实三间之亭坊式仪门,为全石构,设三山门,门上为木质牌匾,各刻:郑氏宗祠、左昭、右穆,回照滎阳世泽等。

    三山门外,是大阳埕与照壁,其中阳埕因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旧城改造至今路面多次修复抬升,已呈凹陷状。门后是天井并前厅,前厅内四根金柱,据传为铁力木,每条长12米,宽0.8米,厚0.5米,为本土民居建筑中所罕见,厅三间上各悬科举牌匾十八方,如广西监察御史、王府府正长史、贵州左布政司、贵西兵备道台、钦点翰林院士、授命国子监丞、父子连登进士、兄弟同举人、父子三名武举等等。

    前厅后隔天井是拜亭,其内悬屋架下有夔州府知军州事、梅州府知军州事、潮州府知军州事等大匾,两旁又各立有朝奉大夫、学正、编修等类牌。再往后为后厅,三间各设香案龛几奉祀列祖,心间则悬孔安堂。

    据资料介绍,南宋绍熙年间(1191—1193),朱熹倡道东南,讲述儒学正宗,即理学。邑士郑南升偕揭阳郭叔云负笈从之,潜心孔孟理学,称为朱门高第,学成回梓,邑人侍讲郑开先特地于潮阳棉城西门内侧为其建了馆舍号孔安堂,作为讲学之用。宋宝佑年间(1253—1258),郑开先之子郑慈珍为夔州正堂兼军州知事,其继承父志,将孔安堂扩建成三厅二天井配两廊及左右龙虎门,加阳埕照壁,称郑氏礼房祠,仍作讲学之所。明洪武年间,因垒建城墙,孔安堂进行修建,正德年间作乡校址。清康熙八年(1669)因斥界内迁,原井都神山系郑氏始祖祠被毁,族人将郑氏始祖至四世祖木主神位移至邑城孔安堂内奉祀,并改称为孔安堂青龙门郑氏祖祠。共和以后,孔安堂被征用作为校舍。1994年,泰国侨领郑午楼致电致函政府要求归还孔安堂。2004年,孔安堂物归原主,并于是年开始兴工重修。2005年,孔安堂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孔安堂重光。

    郑氏宗祠孔安堂,被誉为潮阳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理学讲堂旧址,在始创的南宋及至如今,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人才辈出,如北宋知夔州府正堂军州事郑慈珍、南宋理学家郑南升、元袁州路使郑佐龙、明文本督查御史郑文奎、太朴寺少卿郑同元、大名府正堂郑、王府长史郑义、贵州左布政使郑、清湖北兵备道郑之侨、贵西兵备道台郑肇奎、翰林院庶吉士郑邦任、民国领袖郑子彬、现代电影先驱郑正秋、东南亚金融大亨郑午楼、纺织业巨子郑创基、泰国国务院院长郑良淡、中国科学院院长郑儒永、深圳特区拓荒者民营企业家郑世进等等,皆出于此。

    孔安堂,原是潮阳郑氏神山溪礼房祖祠,后因清楚迁界影响,神山郑氏始祖祠遭毁,郑族遂将一至四祖神位移祠奉祀,改称郑氏宗祠。关于神山郑氏有如下:

    潮阳郑氏神山系始祖郑徽,列世郑六十五世,系莆田郑露之十世孙。郑徽,字仲德,行九,号九公,又称解元公,生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为宣和四年(1122)福建乡试解元,官广南道三泊漕运货泉都运使。绍兴元年(1131),率长子朝奉郎郑诚、孙宣教郎郑宥,举家自莆田南下宦潮,初居县城西门,后与弟郑衍之孙郑昇移金浦乡,因见练江对岸隆井都一片平川,又偕家择居隆井都神山乡另创基业,被尊为潮阳神山系郑氏之始祖。相传,郑徽素以礼义教人为善,和睦邻里,济助贫寒,曾鉴于隆井滨海水咸不可食用,专门勘察地脉,寻穴凿井二十四眼,乡民得以安居,从事渔耕。配□氏、宜人美贞赵氏。传二子,长诚,又名坤;次禾,又名组,传七世而他迁。

    二世郑诚,字克忱,行三十,官居太学博士,朝奉郎。配孺人倪氏。传子二,长恩,生五子分金、木、水、火、土五房,移他县;次宥。

    三世郑宥,字宏泽,行四十八,官居都郎,配孺人倪氏,传二子,长子开先,次子外迁。

    四世祖开先,字通显,行七十八,官侍讲,配宜人敦惠沈氏。传五子慈瑞、慈详、慈珍、慈宝、慈鉴,分仁、义、礼、智、信五房。

    五世仁房慈瑞,行念一,宦居政,居沙陇乡,后裔有分海陆丰、神山茆港等地。

    五世礼房慈珍,号念三,弱冠举孝廉,宋淳祐四年(1244)辛丑科特奏进士,六年授翰林编修,实录院检讨。宝祐元年(1253)升知夔州军州事,着力医治战乱创伤,慰抚流离百姓,教育人民力耕勤学。后因贾似道专权,遂辞官归乡。时夔州官员百姓依依泣別,当地百姓建祠奉祀,《潮阳县志》有载。传七子,分天、地、玄、黃、宇、宙、洪七房,子孫繁多,大部份聚居本籍神山乡及周边的龙尾、双山和潮阳城区。慈珍后承父志,将棉城孔安堂扩建为郑氏宗祠。景定五年(1264)卒,年僅四十二,入祀潮阳忠义孝悌祠。

    关于棉城的郑氏孔安堂,已闻名多年,然机缘未至,故而还没机会前往参观一番。此次9月26日与少忠叔、台湾益宗兄、澄海小明兄弟来访棉城,是机缘成熟了,是计划要去走一次棉城五大姓的祠厝的,随着行程,在访陈氏龙头厝后按地图去到一片即将旧城改造被铁皮和人团团维护看管的老聚落中找不到赵氏铜门闾,便赶紧下一站,来到孔安堂。

    孔安堂有很多惊艳的地方,其一居然修旧如故并保留各种原物,其二周边高楼大厦而郑氏族人坚持保护不被时代改造,其三因旧城改造路道抬升而祠被下陷令人唏嘘,其四祠内明代的各种木柱或者木雕装饰基本完好,其五从讲理学的孔安堂到郑氏礼房祠再到郑氏宗祠之变化历史记录在册清晰明白,这些,都是难能可贵。图为孔安堂的梁架、柱式、木雕等。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