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天一小镇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六合同春。”

 昵称53281735 2019-12-03

今日,我们走进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隋唐时期的'大厘城',南诏时期的'十睑之一',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也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点侨乡之一。

喜洲古镇,是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位于洱海的西北,背靠苍山五台、沧浪、云弄三峰,东濒洱海,南隔鸡鸣江,与湾桥相连,北以龙首关为界,与洱源县接壤,从大理市的主城区下关到喜洲大约1小时车程。

全镇共有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筑。远远望去,像一座古朴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筑博物馆。那独具特色的造型,那几近完美的结构,都给人一种庄重雄浑而又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而又不乏自由洒脱的质感和美感,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

白族民居沉淀的历史时光

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现在所有的城市里都是毫无特色的高楼大厦,只有到这样的村镇才能感受到少数民族风情。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六合同春。”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特色,均可以在位于喜洲镇的严家大院里感受到,严家大院就是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缩影。

大理白族文化学者、喜洲历史文化专家张绅讲解道,严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占地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为“一进两院”“三坊一照壁”“四坊五天井”的院子组成,共六幢房子,两个大天井。两院称“六合同春”。从“一照两面”的走廊可进到里院———“四坊五天井”。这些都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的经典代表。

严家辉煌历史要追溯至严子珍,以及他的“永昌祥”商号。这个以茶起家的商号涉猎颇广,生丝、布匹、药材等几乎无所不包。据了解, “永昌祥”最繁盛的时候,共有遍布大江南北的70多家商号,员工3000余人,资产2000万银元(约合现在的40亿人民币),其商业帝国的规模可见一斑。

正是如此雄厚的资产,让严家大院看起来气势恢宏。走进这个深宅大院,便看到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飞舞着秀丽字画的照壁,以及别具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庭院中摇曳的花木为大院平添一分幽雅别致,虽经岁月的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严家大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白族建筑精美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白布扎染出的慢时光

“一针针一线线串起了时光的记忆。”在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久负盛名,历史悠久,下至三五岁的孩童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几乎人人会扎花,户户能扎染。

进入扎染小院,迎面就看见一片片染就完成的各色布料,晾晒在阳光下。布料多以蓝底白花为主,图案大多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花草虫鱼,也有不少自然流畅的纹路,颇有传统水墨画的写意,朴素而优雅。屋檐下,围坐着一群白族老奶奶,她们虽都已上了年纪,但飞针走线的扎花活计仍旧轻快灵活,还能不时扯上几句家常。

扎染工艺传承到段银开这里已是第十八代了,段银开五六岁时就开始在棉布上扎花。在她的巧手中,白布成了艺术品,寄托着白族人民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如今,段银开的22岁的儿子和8岁的小女儿也继承起了扎染这项技艺。“看到这个手艺后继有人,我就觉得很高兴。”

2006年,大理白族扎染技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喜洲镇也将继续保护发展特色产业,以推进经济发展。

徜徉花海的醉美时光

徜徉在紫色的花海中,犹如来到了法国的普罗旺斯,让人感受到极致的浪漫与沉醉。这一片花海,淡粉、黄色、紫色、红色等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

这片花海位于喜洲镇的仁里邑村,该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现代农业,于2016年6月成功引进了月辉集团在其北片投资花语农场项目,项目流转租用326亩面积的农田用于种植花卉,拉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该村还以榕树广场为中心,打造了大理市首个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

近年来,仁里邑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深入推进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取得了经济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让时光惊艳,岁月温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