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04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我的儿子好像不太喜欢看书,每天回家做完作业最喜欢的就是看电视、打游戏。让他看书,就像是给他分配学习任务。>我家孩子是喜欢看书,但他看的那些书好像都没什么营养,总喜欢看一些打打杀杀的漫画。>我家女儿很乖,我让她多读书,她也会认真看。但每回看完书,我问她看了什么,她都说不出来。>我家女儿那看书叫一个“呆”,眼睛盯着书、脑袋在发呆,半天翻不了几页……

以上这些问题,您的孩子有中招吗?如果有,那今天我分享一些陪伴孩子阅读的心得,或许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从家长做起,帮助孩子选书、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是第一步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明白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且不用说什么日后能“荡涤心灵的浮躁与尘埃,增加人生的高度与厚度”,就说当下的功利需求,阅读也是提高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但是想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光说教是没有用的。现在很多学校老师、网络平台都会给孩子们推荐很多的书单。很多家长也会按照这些书单买书,让孩子读。我想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已经出现一些阅读障碍的时候。

市面上给孩子推荐的书单太多了,让孩子都读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不同性格的孩子,不同阅读能力的孩子,对图书的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每一个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此对症下药、帮助孩子选书,家长的参与不可或缺。帮助孩子选择难度适中、契合孩子阅读兴趣的书是第一步。当然,这并不代表一味的对孩子“投其所好”、降低要求。我们需要对孩子做适当的引导、告诉孩子这书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读完之后你能够有怎样的收获。甚至你可以尝试跟孩共同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中的话题。所谓言传身教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有人会说,做家长太累了,这不是要我十八般武艺个个都会吗?我哪有时间?曾经,我也有这样的苦恼。但是,当我决定一定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当我深刻的认识到阅读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阅读能创造的价值时,我会发现:时间总是有的。当我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时,我发现我收获的不仅是孩子的成长,还有我自己的成长。更好的亲子关系、更愉悦的身心、更睿智的思考……这些难道不是你想要的吗?

亲爱的你们,您有帮孩子选过书吗?您读过孩子在看的书吗?您有跟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吗?如果没有,那就从今天开始做起。帮助孩子快速提升阅读能力,必须先从家长做起。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每天半小时,有意识地训练阅读速度

科学研究指出,人类的思维速度至少能达到600字/分钟,但一般人说话的语速却只有150字/分钟左右。所以,孩子仅靠在学校学习语文课的方式去练习阅读能力是非常低效的。因为不论是老师上课,还是学生自己朗读,都是跟不上思维速度的。如果想提升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在校外有意识地训练阅读的速度。

还有一组数据: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200-300字/分钟,职业读书人的阅读速度大概是900字/分钟,顶尖的阅读牛人速度可以达到1500字/分钟。这个阅读速度是在保证不丢掉书中主要信息的前提下测算的。而这个阅读速度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训练提升的。

我们仔细观察孩子读书,是不是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书、心里不自觉地默念着读书、读书就是把一本书认认真真的从头读到尾……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就是缺少有效的阅读方法训练。

逐字阅读不仅会影响阅读速度,还会因为过分纠结于细节而影响了对整本书的理解。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也常常会让我们分不清主次。大家可能会问:一本书不认真读完,这种习惯好吗?我想问:认真读完,你就可以讲述出书中所有的内容吗?人类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一般只有3-7个组块。所以,一本书读到最后,你能够收获3-7个知识点就很不错了。我们不要因为错过什么内容而遗憾,这种遗憾心理会大大降低我们的阅读效率。事实上,我认为每一本书的作者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在书中反复强调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因为能出书的作家通常都具备归纳总结、紧扣主题的能力。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好了,问题指出来了。那接下来看我们如何改进。

1、每天专门留出30分钟时间,利用当下的课外读物,训练高效阅读能力。之所以是每天,是因为我不仅希望孩子能提高阅读速度,还能建立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2、阅读前的准备:设立阅读目标,给自己一个独立的空间。选好书,别忘了粗略估算一下这本书的字数。半小时内,我大概能阅读多少内容,以此作为这次阅读的目标。实现目标,一定要有量化思维,这样才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创造一个能够安安静静与书本独处的环境,这是孩子训练专注力的前提。

3、阅读方法:去掉声读,减少聚焦,强化目标感找关键词。心中默念着阅读、逐字阅读,是阅读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我们前面说过,说话的速度大大低于思维速度。所以我们要尽量用视觉来处理信息。关掉声读有一个办法,就是教孩子整块阅读,而不是逐字逐行阅读。阅读一段话,尽量减少眼睛跳跃的次数。这就像是照相机成像,你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成像,还是一段话一段话的成像?有人对阅读高手做研究发现,真正的阅读高手读书时都不是循规蹈矩的,而是眼球上下左右乱跳着获取信息的。读到后面,如果感觉思维跟不上、逻辑说不通,就把目光再拉到前面搜索一下有效信息。只要能让自己的思维通畅就继续读下去。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带着问题和目的读书

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点有意思的发现。

我带儿子在美国读书的期间,自己也在读Adult SChool。这是美国专门为新移民开设的学校,旨在帮助新移民跨越语言障碍,融入美国社会。所以里面开设的所有课程都是极具实用性的。美国老师教我们阅读时,总是会强调先找问题或者问:你想了解什么?做阅读训练时,也总是让我们先读题,带着问题到文中寻找答案。如果你没有直观感受,大家不妨想想国内的英语考试阅读题。国内英语考试的题目风格和国外英文阅读训练的题目设计风格基本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是不是发现:在做英语考试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阅读短文会更快,更有目标感一些?是的,这就是阅读训练的技巧所在。有针对性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完成目标,这也是我们平时学习、工作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

因此,我们在读每一本书之前,最好能先看一下书名、摘要、序言,获取一些关键信息。然后对这本书提出问题,写下想读这本书的目的与动机。问题、动机都不用写太多,一个足矣。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读这本书的思考主线。

举一个我陪儿子阅读的例子,以《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中《神秘莫测的光》这本书为例。在阅读之前,我写下了这样的提问:我很好奇,作者是怎样将光学这么专业的物理学知识,浅显易懂的表达出来,让一个小学生能够理解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阅读,下文继续分享心得。

边阅读,边做思维导图

很多学富五车的名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说明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阅读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及时的归纳,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地理解并记忆书中的内容。那么,怎样践行才能做到既有效果,又不至于花费太多时间呢?

我认为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关于思维导图怎么做,我这里不展开说,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专门查找相关资料学习。我在这里谈一点误区,供家长借鉴。

今年暑假,儿子学校老师也布置了思维导图的作业。我发现,很多孩子画出来的思维导图更像是一幅美术作品。过于强调构图的美观,而忽略了思路的梳理和内容的延展。事实上,思维导图是自己内在思维模式的一种呈现,便于自己归纳、总结、理解就好。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会画思维导图。那也没问题,你可以先尝试带着问题和目的,去书中寻找与问题相匹配的关键字和段落。然后把关键字、关键句记录下来。段落可以不用记,记下页码即可。重要提示:记录的关键词和关键字一定不可以太多,不然既影响归纳、总结,又浪费时间。一般以20个左右为宜,写下的内容大概也就是一张A4纸可以覆盖即可。

伴随着阅读的进行,我们会发现:用笔记录能够不自觉地把自己带入归纳、总结的状态。最终我们可以把这些关键点归纳成3-7个要点。如果是做思维导图,那就是将一本书要讲述的内容划分为3-7个分支。上文有提到:人类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一般只有3-7个组块。因此我们每一次阅读能够总结出3-7个要点已经完全合格了。

孩子的思维通常比较发散,也许他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与最初提问并不相关,但很有意思的话题,衍生出更多的想法。没有问题,这样很好。那我们就把这些关键点记录在另一张纸上。等读完这一遍,我们再根据这些关键点提出另外一个问题,然后带着第二个问题把书再读一遍。科学研究表明:花1个小时看一本书看两次和花2个小时看一本书看一次,用时虽然一样,但是前者的阅读效果会明显好于后者。

接着上个例子,下文继续分享我带着提问阅读《神秘莫测的光》一书所做的一些总结。这是我从妈妈的角度做的思考和总结。因为我想通过读童书了解孩子的心理,让平日里跟孩子的沟通也变得生动有趣。孩子的思考角度肯定会有不同,她们有自己的认知和兴趣。没关系,只要懂得思考与归纳,就会对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这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人类使用光、研究光的整个探索进程,同时也介绍了自然界关于光的一些奇特现象,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和兴趣。好奇心永远是激发人类探索精神的源动力,作者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关于如何将专业的知识写得生动有趣,我觉得这几种方法很有帮助:1、漫画体的适当植入,增强可读性。拟人化的表述手法,小朋友读起来会更轻松。2、操作性极强的科学小实验,匹配问题互动,更易于理解科学小常识。比如说到光的反射,作者会让孩子们拿着表面光洁锃亮的勺子,用正面和反面分别照一照自己,看看有什么奇特的发现。然后作者再来解释光的反射原理,孩子们一下子就能理解了。3、对很多生活中的小常识发问,引发小朋友的思考。比如说,星星为什么会闪烁(眨眼睛)?太阳光很强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南美洲的原始人捕鱼,为什么总是扎不准?猫咬死老鼠后,为什么看到的血是绿色的?……这些问题是不是听起来都很有意思,让孩子很想去书中一探究竟?4、书中植入了很多跟光学有关的科学家的小故事。这些名人小故事,不仅让孩子们能够了解每一个科学原理是通过怎样的实验总结出来的,还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家锲让不舍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不仅学知识,而且很励志呢。这种潜移默化的植入很有效,值得借鉴。5、书信体的对话,拉近孩子与科学家的距离。让我觉得比较特别的是,作者在书中植入了很多书信体文字。有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对话,也有科学家之间对问题的探讨。文字通俗易懂,而且总会设置一个不太懂科学、困惑发问、探求知识的人设。这让孩子感觉那个人设好像就是自己。虽然渺小,但依旧能够与智者对话。这就一下子拉近了科学与孩子的距离。6、书中最后引出无线电、激光这些人类最新的光学运用。孩子们会了解到现代所有的通讯设备都和光波(无线电)有关。激光不仅可以击落导弹,还可以裁剪布匹、焊接金属、做手术、录歌曲、打印纸张、探测地震……光如此无所不能,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神秘莫测的光的好奇、想象、与探索。

学会分享阅读,强化归纳与总结,强化表达

在美国,我的老师曾跟我们讨论过学习知识的平均留存率问题。她说,通过阅读,知识只能留存10%,通过看见可以留存30%,通过讨论可以留存70%,通过亲身经历可以留存80%,通过教别人可以留存90%。这就是说,最好的学习,是与别人分享我们的收获。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所以,我经常会挑一些儿子近期看的书,跟他一起做阅读分享。对于超过100页的可读书籍,我会画思维导图。没有美术功底的我,通常会把图画得很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跟儿子讲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包括我阅读的方法和心得。

每一次互动,我和儿子都颇有收获。我时常在讲述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更深刻的认知灵感。而儿子也常常深受启发。比如说,我告诉他:能一次读完的书,就千万不要做两次读,这样对书籍的感受力会更好。儿子会若有所思的告诉我,以前分好几次读某本书,就出现了忘记前面阅读的内容,不得不从头读的情况。尽管儿子生性内敛,但是现在他能够时常跟我们分享阅读心得。我也发现:儿子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快速阅读并不意味着放弃精读,好词好句要摘抄甚至背诵

前面我们一直在谈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抓重点。很多家长和孩子可能会困惑:那就不要精读了吗?当然不是。训练快速阅读,是为了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和理解力。而精读,同样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力。精读文学作品,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大家知道学校语文课和英语课都有阅读训练。有人留意过这两门课的阅读题有什么差异吗?我的理解:英语阅读题的训练重在抓重点,培养的是快速阅读的能力。而语文阅读题的训练重在理解文章内涵,培养的正是精读能力。这也正好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的表达相对含蓄。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优美的辞藻、深刻的哲理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孩子们更需要通过精读一些文学作品,更好的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文字之美。

儿子学校有一项语文作业:每天选取读过的一本书,摘抄好词好句,并写出自己对这段文字的认知和思考。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读书方式。这很像文学大家钱钟书阅读时做的读书卡片。钱钟书一生写过十万张读书卡片。据说他一生学贯中西、博览群书,但是家中永远只有一书柜的书籍。剩下的都是通过读书卡片保存的。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我很少管儿子日常的学校作业,但我会反复跟儿子强调认真对待这项作业,所思所想一定不可以空洞,不然就不要写。我甚至建议:特别好的句子描述可以尝试背诵下来,便于以后学以致用。很欣慰,儿子执行得还不错。从有这项作业开始,他就一直被老师视为班级的摘抄标兵。

建立好的阅读习惯,想快速的提升阅读能力,最一开始是不能怕麻烦的。学会按照科学的方法给自己找点事。然后在执行中,不断摸索、不断领悟,最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高效阅读法。

孩子为何不会读书?因为你不会用这6招

结束语

当我们的孩子逐渐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挑战一些更高难度的阅读。比如,读一些超出目前理解能力的书,读更多品类的书。尽可能的拓宽知识面,科普类、传记类书籍都是很好的选择。不要害怕读不懂,哪怕只能读懂10%,也能够建立一个基本的概念。这种碎片化的记忆,一定可以在日后的某一个时间引发更深的体悟。当你再次读起这本书时,人生的阅历会让你的理解力大大增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