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圣”怀素的书法用笔、结体、章法赏析

 不易齋2 2019-12-04

怀素的草书有着独特风格,在用笔、结体、章法上自成体系,影响了一代代的习草之人。关于怀素的书法技艺,历来书论分析不够详尽,给学草者带来不便。今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中的一些感受。

用笔。他以篆入书也好,线条为篆书笔法也好,都是一个意思,即线条呈篆体书意。以《自叙帖》为例,全帖笔笔中锋,一以贯之,没有懈笔怠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凌厉的气势,娴熟的笔致,强劲的笔力,一气呵成。这幅纵28.3厘米,横755厘米,703字的巨制长卷。他成功了,这件草书成为他的代表作,直上草书峰巅,“草聖”地位千百年来岿然不动。这不能不得力于他的扎实的基本功,写遍蕉叶,写穿漆板,写坏的笔埋成“笔冢”,这种功夫不是常人所达到的。他控笔的准确度,点画的到位,体势的把握,真是此笔只应天上有,世间怎有人相比。这种出神入化的笔翰技巧支撑着他能够完成这种强度极大、难度极高的作品。

我觉得他的笔锋偏硬,似用兼毫或狼毫,笔锋则不短不长。我曾见过日本二泉社印刷的《自叙帖》原大作品,字体似与核桃般大小。他执笔应该是偏下一点,便于掌控笔锋。不知他写时喝酒没有,开卷却十分清醒理智,写得不疾不徐,从容有致,虽左缠右绕,含筋裏铁,字字跳跃,颠狂纵逸,但始终不偏法度,不离竖列中轴线,虚实映带,明牵暗连,笔锋起运相当到位,不败一笔,不错一字。即使到了后面篇章,情绪高涨,出现了大开大合,纵横凌云,霎时万千气象,尽显笔端,但丝毫未乱阵脚,仍是体势趋同,大字硕大醒目,小字清晰可辨,毫不走形,大气磅礴中含着理性。特别是圆转笔法的运用之妙,恰似盘弓射月,又如太极环抱,大圆转、中圆转、小圆转,运用纯熟、自如,恰到好处,不着痕迹。这种用笔风格,体现出他以禅入书,用高迈的禅定功力,抑制住情感不致冲垮“堤坝”,让激情与理智适度相融,加上娴熟的技艺,笔笔做到杀锋入纸,达到极为和谐的程度。

怀素草书的结体,宽博苍劲,伸展大气,看似激情飞扬,而草法森严,入规合矩。比之汉晋草法结体,圆转力运过之,大开大合胜之,比“二王”多了遒劲,比张旭多了开张,其中的“打眼”之字,如“戴”、“固作虚荡”、“玄奥”、“激切”、“辞旨”等字,体式劲硕,肆意开合,审美冲击力极强,细审祥察,结体之美又在法度之中、意料之外。我认为,怀素草书创作中的激情并不来自于人们普遍认知的张狂与不可一世,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极度平静和高度的纯粹。大自由、大自在、大格局、大境界,其表面上的醉意狂态,掩盖不了他内心的强大定力与浩然之气。他的草书布局、结体、气势,完全是笔随意象,纵横驰骋、意气风发、动人心魄。

再简谈他的章法。他的书法章法率意天成,大小错落,浓淡枯湿,上下左右呼应映衬,牵丝连带,既有图画之形,又显线条之美,构成了佳构锦篇,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

怀素以狂继颠,谁曰不可!但仔细研究一番,其实笔法、结构他成竹在胸,理性贯穿了书写的整个过程,整幅大作显得秩序井然,不狂不怪,其格调、境界、气象,是唐代以后书家所望尘莫及的。(文图/侯和平)

责任编辑:梁飞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