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等4位格雷厄姆亲传弟子长期持续战胜市场,表明价值投资非常有用。 1984年,《证券分析》出版50周年,哥伦比亚大学专门召开纪念研讨会。在会上,巴菲特这个格雷厄姆唯一给了A 的学生发表演讲。 巴菲特用客观的数据和事实说明,价值投资到底多么有效。他查阅了数千份投资人的业绩记录,发现只有少数人取得了持续战胜市场的长期优秀业绩,而这些投资的长期大赢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用的都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巴菲特演讲中介绍了其中9个代表性投资人,前4个是和巴菲特一起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的同事,可以说是格雷厄姆四大亲传弟子。 1. 大师兄沃尔特 ·施洛斯(Walter Schloss) 沃尔特·施洛斯回忆说:“1935年,我在路伯-鲁德证券公司工作,我向公司合伙人之一阿蒙德·俄普夫请教,如何能进入相当于现在投资研究部的统计部,他告诉我说,格雷厄姆刚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叫《证券分析》。他说,‘好好读《证券分析》这本书吧,一旦你真正全面读懂读透这本书里讲的所有东西,就再也不用再看别的投资书籍了。’” 沃尔特·施洛斯尽管根本没有上过大学,读完这本书之后,大受启发,马上花钱报名去读格雷厄姆在纽约金融学院开的夜间投资课程,相当于读的是夜校。1935年到1940年一直坚持学习了5年。后来1946年受到邀请进入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1955年离开,自己创立投资公司,其后20余年中他的投资合伙公司累计业绩为23105%,年化收益率为21.3%,而同期代表美国股市整个业绩平均水平的标准普乐500股票指数累计业绩为887%,年化收益率只有8.4%。 沃尔特·施洛斯的投资策略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策略。巴菲特在演讲中这样说:“沃尔特·施洛斯根本不与外界进行沟通,也没有任何获取有用信息的渠道。事实上华尔街上根本没有人认识他,他也根本不理会华尔街上的任何想法。他只是仔细查看股票手册上的有关数据,向公司索取年报,他所做的一切仅此而已。” 沃尔特的投资组合多元化,他通常持有100多只股票。他知道如何发掘那些股票市值明显低于公司私有化价值的股票。这就是他要做的一切。 2.二师兄汤姆·纳普(Tom Knapp) 汤姆·纳普,也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同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普林斯顿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战争结束后退伍回家,终日在海滩上游荡。得知戴维·多德将在哥伦比亚大学开设夜间投资课程,汤姆·纳普一开始只是想听听试试,不要学分,选修了这门课程。很快他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式注册进入哥伦比亚商学院学习,后来还获得了MBA学位。35年后,巴菲特打电话给汤姆核实以上情况,这时他仍然在海滩游荡,唯一的不同是,他现在拥有这片海滩! 1986年,汤姆·纳普与同样是格雷厄姆信徒的艾德·安德森(Ed Anderson),以及其他几位有共同投资理念的人,合伙组建了特维帝·布朗合伙公司(Tweedy, Browne Partners),其投资策略也是按照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进行高度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偶尔也会并购企业取得控制权,但其非控制权投资业绩与控制权投资的业绩基本相同。其成立15年来累计业绩1661%,年化收益率20%,周期标普指数累计业绩239%,年化收益率7%。 3. 三师兄沃伦· 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巴菲特1954年进入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是第三位员工,1956年格雷厄姆宣布退休,想让巴菲特接班,但巴菲特选择自立门户,回到老家奥马哈,成立巴菲特投资合伙公司。格雷厄姆和夫人还主动给巴菲特介绍客户入伙。 那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完全遵循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甚至是完全模仿格雷厄姆的投资操作方式,到后期才逐步强调公司的质量和定性分析。 巴菲特在1969年主动解散合伙公司,成功避开了牛市泡沫的破裂。这13年的业绩最能代表巴菲特学习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中经典价值投资策略的效果:累计业绩2795%,年化业绩29.5%,而同期标普指数累计业绩153%,年化业绩7.4%。从这13年的业绩来看,巴菲特绝对排名第一,不愧是格雷厄姆在投资课程上唯一给了A 的学生。 4. 四师兄比尔·鲁安(Bill Ruane) 比尔·鲁安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工作。但是他在工作中意识到,自己需要接受一种真正的商业教育,于是报名参加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投资课程,巴菲特和比尔·鲁安正是在那里初相识。从1951年到1970年间,比尔所管理的资金规模,相对于平均水平而言小得多,但投资业绩却远远超过平均水平。 1969年巴菲特结束巴菲特合伙公司时,推荐给合伙人的唯一人选就是比尔·鲁安。当时,巴菲特就认定,比尔·鲁安的红杉基金,能取得每年战胜市场4个百分点的长期业绩。结果比巴菲特预期的最好业绩还要好:接近15年来,红杉基金累计业绩775%,年化业绩17.2%,而同期标普指数累计业绩270%,年化业绩10%,红杉基金超过市场7个百分点以上! 这4个人都上过格雷厄姆的投资课,他们用的教材就是《证券分析》,而且都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过,所以我称他们是格雷厄姆四大亲传弟子。 巴菲特演讲中说的其他5个追随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思想的投资人,业绩也非常优秀。巴菲特说,这9人只是几个代表,他还认识好多长期业绩同样优秀的投资人,而这些长期战胜市场的投资人,多数都是学习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专注于寻找价格相对于价值过于低估的股票。 “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人,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讨论什么Bet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证券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他们对这些东西丝毫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连这些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人,只关心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 “尽管他们的投资风格不同,但其投资态度却完全相同:购买的是企业而非股票。他们当中有些人有时会整体收购企业,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只购买相当于企业一小部分股权的股票。不论整体收购企业,还是购买企业的一小部分股票,他们所禀持的态度都完全相同。他们中有些人的投资组合分散投资好几十种股票,有些人则集中投资于少数几只股票。但是每个人的投资业绩都来自利用企业股票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的差异。 ” 从这些人的真实案例来看,读《证券分析》,学习和运用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真的有用。 喜欢学术研究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塞思·卡拉曼在序言中特别提到的一项价值投资实证研究成果:崔帝布朗公司综合44项研究成果而成的报告《什么投资策略才有效》,其研究结论是:估值低的股票(按照市净率、市盈率、股息率等估值指标衡量)的长期业绩表现往往优于估值过高的股票,而且市场表现落后的股票(3年到5年以上)将来长期业绩表现会优于近期市场表现领先的股票。这些研究表明,价值投资真的有效,读《证券分析》真的很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