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岁男童吃鱼后,抢救7天才活过来!这种鱼有剧毒,不少人却拿它补身体

 七侠荡寇志 2019-12-04

俗话说,地上跑的不如天上飞的,天上飞的不如水里游的!

说到水里游的,就不得不提我们餐桌上的常客“鱼”了。

一直以来,鱼都是大家钟爱的一道食材,它种类繁多,做法百样,好吃又营养。

然而,鱼肉虽好,但有一种鱼却是万万不可乱吃的。

9岁男童吃了这种“鱼”致心脏骤停

抢救7天才转危为安

10月25号,福建漳州一名9岁男童在吃了家人为他准备的补身体的“鱼”后,不久便出现了口周发麻、四肢麻痹的症状。

父母在察觉到孩子不对劲后,赶紧将他送到附近医院。

不一会儿,孩子很快就出现了昏迷,继而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症状。

医生立马对他进行心肺复苏,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稳定生命体征。

图源/网络

随后,男童被转运到厦门市儿童医院进一步治疗。

经过7天的积极抢救, 男童的神智才慢慢转清。

医生诊断,导致男童出现中毒的罪魁祸首,正是家人为他准备的那道补身体的菜——河豚。

医生表示,幸亏孩子当时食用河豚的量不大,再加上及时送医治疗,中毒不深,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新闻来源:江苏公共新闻)

河豚毒素:比氰化钠毒性高1250倍,0.5毫克就能致命

说起河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小小的个子圆鼓鼓的肚子,像个球,萌态十足。

然而,谁能想到它萌萌哒外表下,却身藏剧毒!

河豚体内含有有毒物质“河豚毒素”,分布于河豚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卵巢、肝脏、血液、鱼鳃、脾、胃、睾丸,就连鱼皮都有毒。

这种毒素属于神经毒素的一种,毒性非常强,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0.5毫克就能致命!

研究显示,河豚中毒的死亡率约为60%,且死亡多发生在中毒后6~24小时内。

其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开始症状为身体麻木,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致死,重症者可于发病后30分钟内死亡。

而且这种毒素比较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难以将其破坏。

一般的家庭烹调方法无法将毒素去除,所以在此提醒大家:

千万不要擅自食用未经处理或未处理好的河豚,每吃一次都有丧命的危险!

日常生活中,除了河豚外,还有许多食物其实也暗藏“杀机”。

7种食物暗藏毒素,食用千万要谨慎

未煮熟的四季豆

四季豆含有皂素等有毒物质,如果吃了未熟或凉拌的四季豆,半小时到几小时之内就可发生中毒。

发芽的马铃薯

马铃薯发芽后,龙葵碱的含量特别高,对胃肠道有较强的腐蚀性,还有中枢麻痹及溶血作用。人大量误食后,会口中发麻、口干,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发热、呼吸困难、抽搐等。 

因此,已发芽的马铃薯最好不要再吃。

毒蘑菇

很多人会通过外观判断野生菌是否有毒,但某些毒菌,例如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菌及白帽菌,其外观与无毒菌相似,常因误食而引起中毒。

如果误食可能会出现胃肠不适、神经功能受损、溶血、光过敏性皮炎、肝功能受损等症状,甚至会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的严重后果。

所以,对于陌生的菇类,应尽量避免食用。

木薯

木薯含有能产生氰化物的成分,食用方法若不当,就可造成中毒,尤其是用火烤熟这种吃法,特别容易中招。

轻者头晕、恶心,自觉浑身软绵绵、精神不振;重者脉搏快、呼吸深快,转而呼吸困难、不规则甚至昏迷。

所以,吃木薯一定要注意方法,正确食用方法为

剥皮后削去内皮,用水浸泡3~5天,每天换一次水;食用前放入锅内加水长时间煮沸,弃汤而食。

蟾蜍

蟾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癞蛤蟆”,也是吃不得的,其皮肤腺分泌物蟾酥含有剧毒,毒性可以与毒蘑菇、河豚相比,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会产生严重损害。

一旦中毒,轻则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鱼胆

鱼胆的主要成分(氢氰酸、胆盐和组胺等)具有具有细胞毒性,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以肝、肾为“重灾区”。

氢氰酸可造成细胞缺氧窒息,还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呼吸麻痹而死,组胺则通过变态反应损伤内脏。

而且这些毒性物质特别耐高温、还不怕酒精泡。

因此,无论是生吞、熟食还是冲酒喝,都能造成中毒。

的木耳

木耳长时间地泡发,再加上外部环境不良,比如泡发木耳周围有过期变质的食物,或者浸泡的容器残留着其他食物变质的残渣,就容易产生毒性非常强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

人一旦不小心食用了,可造成肝肾损伤,甚至引发器官衰竭和死亡。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致命毒素产生,泡发木耳一定不能太久。

最好当天泡发当天吃,因为短时间内泡发的木耳,基本不会产生毒素。

通常来说,用冷水泡1~2小时左右就可以食用了,最多也不要超过4个小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