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参

 青青草颜 2019-12-04

《本草纲目》苦参

《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苦、苦骨、地、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1、热病狂。用苦参末,加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

2、伤寒结胸(伤寒流行时,感病四、五日,胸满痛,大发烧)。用苦参一两,加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后能吐即愈。

3、疸(头昏、心慌、发黄。这是大病后暴食伤胃所引起)。用苦参二两、龙胆一合,共研为末,加牛胆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麦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4、毒热足肿。用苦参煮多擦。

5、梦遗食减。用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共三为末;另取雄猪肚一个,洗净,在罐中煮烂,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小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体转健,食量增加,不再梦遗。

6、饮食中毒。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两次服,取吐即愈。

7、血痢。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汤送下。

8、脱肛。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9、齿出血。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一天擦齿三次,有效。

10、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

1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

12、大风癞(按:即麻风)。用苦参五两,切片,浸在酒三斗中,过一个月后,每取取酒饮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断。又方:苦参末二两,缝在猪肚子中煮熟,把药去掉。病人先饿一天,第二天早晨,饮清水一碗后,即取食肚,如吐出,须再吃。过一、二时后,以汤调“无忧散”五、六钱服下。有恶物排出时,即为见效。再服皂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调入苦参末,另加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还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癞。又方: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等,用苦参(去皮,晒干)一斤、枳壳(麸炒)六两,共研为末,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13、皮肤疥癞,手足坏烂,时出黄水。用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十六两,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诸瘘(或在颈部,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疬结核。用苦参末四两,加牛膝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热开水送下。

16、汤火伤。用油调苦参末敷伤处。

18、赤白带下。用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雄猪肚一个,在水三碗中煮烂后,再捣成泥,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引用:《本草纲目》苦参

下载:《本草纲目》chm电子书

《本草备要》苦参

《本草备要》

泻火燥湿补阴

苦燥湿,寒胜热。沉阴主肾。补阴益精,养肝胆,安五脏(湿热去则血气和平,而五脏自安)利九窍生津止渴明目止泪(泪为肝热)。

治温病血痢(纯下清血者,风伤肝也,宜散风凉血;下如豆汁者,湿伤脾也,宜清热渗湿),肠风溺赤,黄胆酒毒。热生风,湿生,又能祛风逐水杀虫,治大肠疥癞。然大苦大寒,肝、肾虚而无热者勿服(张从正曰∶凡药皆毒也,虽苦参、甘草,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偏胜为患。经曰∶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注曰∶气增不已,则脏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令人暴夭。《笔谈》曰∶久用苦参擦牙,遂病腰痛,由其气伤肾也。经又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按∶人参补脾沙参补肺紫参补肝丹参补心玄参补肾。苦参不在五参之内,然名参者皆补也。药能医病,不能养人,食能养人,不能医病)。

糯米泔浸去腥气,蒸用。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子漏芦。反藜芦(苦参一两,或酒煎,或醋煮,能吐天行时毒)。

引用:《本草备要》苦参

《本草便读》苦参

《本草便读》

苦参图片

大苦大寒.纯阴纯降.达心脾而及肾.三经湿热尽蠲除.治疥癞与诸疮.下部火邪都涣散.梦遗精滑.皆缘湿火为殃.血痢肠红.并是阳邪作咎.若治黄瘅积聚.宣泄中州.至其逐水杀虫.流通火腑.(苦参苦寒沉降之品.宜入肾脏血分.多服则腰重不能行立.以其降性太过.伤肾伤骨也.非下焦湿火炽盛者.不宜用之.其所以能治风杀虫.亦热生风湿生虫.宜用于洗方丸方中为佳.若煎方不可多用.)

引用:《本草便读》苦参

《本草乘雅半偈》苦参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曰∶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间,近道处处有之。高三四尺,叶色细碎,极似槐叶,春生冬凋。色黄白,七月结角,如莱菔,内有细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三五料并生,长五七寸,两指许大,色黄褐,味极苦。生河北者,无花无子,苗茎根叶,皆相若也。五、六、十月,采根曝干。修事,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有腥秽气,浮在水上者,须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晒干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菟丝子、漏,反芦。

【 】曰∶苦者,言其味;参者,言其功力相参上下内外也。炎上作苦,故一名陵节,一槐、菟槐、苦 者,禀水曰润下之寒化尔。合从至阴,对待火热为因,积聚为证者也。更观根生三、五并立,亦苦三相参,伍相伍,故得自参以上,明目止泪,自参以下,逐水余沥。

自参以外,除痈肿黄胆。自参以内,破结气症瘕,盖心腹居中,积聚火热,斯成众眚,对待火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苦参

《本草害利》苦参

《本草害利》

〔害〕虽能泄肾中之热,除湿热生虫为厉,然气味苦寒,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热者勿服。

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皆不宜服。

沈括《梦溪笔谈》云∶久用苦参擦牙,遂病腰痛,由其气伤肾故也。

〔利〕苦寒,入肾。除热祛湿,治痈肿疮疡,肠 下血,兼能利水,固齿明目,祛风杀虫

参子,一名鸦胆子。治肠风下血,能清肝明目,功同槐实

〔修治〕八月采子,十月采根,曝干,糯米浓泔一宿,其腥秽气并浮在水面上,须重重淘过,即蒸三时,取晒切用。

引用:《本草害利》苦参

下载:《本草害利》chm电子书

《本草经集注》苦参

《本草经集注》

味苦,寒,无毒。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 ,止渴,醒酒小便黄赤,治恶疮,下部 疮,平胃气,令人嗜食轻身。一名水槐,一名苦 ,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一名白茎,一名麻,一名岑茎,一名禄白,一名陵郎。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三月、八月、十月采根,曝干。(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反藜芦。)

今出近道,处处有。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荚。根味至苦恶。病患酒渍饮之?

引用:《本草经集注》苦参

《本草易读》苦参

《本草易读》

糯米泔浸,蒸晒用。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野槐根也。

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太阳、少阴药也。补阴益精,明目止泪。治湿热血痢,住肠风血泻。兼疗大风疥癞,最除痈肿阴蚀。溺赤疸黄之疾,积聚症瘕之 。清乙木而杀虫,利壬水而泄热。肝肾虚无热者勿用。近道处处有之。叶与槐相似。

白带同蛎粉各两,猪肚煮烂,捣丸豆大,每酒下百丸。(验方第一。)

汤火伤,香油合末敷之。(第二。)

瘰 结核,四两末,牛膝汤丸豆大,每三十丸。(第三。)

下部漏疮,水煎日日洗之。(第四。)

热病狂奔,蜜丸服,薄荷汤下,水煎亦可。(第五。)

伤寒结胸,天行疾,胸满壮热,醋煎一两服,取吐且取汗。(第六。)

谷疸食劳,头旋心怫郁不安,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用二两,胆草一合,牛胆丸服十丸。(第七。)

小儿身热,煎洗之。(第八。)

热毒足肿,作痛欲脱,酒煎渍之。(第九。)

梦遗食减,苦参三两,白术五两,蛎粉四两,猪肚一个,沙釜煮烂,捣丸服。(第十。)

中恶心痛,苦酒煎服。(十一。)

饮食中毒,上方吐之。(十二。)

血痢不止,炒焦丸服。(十三。)

脱肛,同五倍子、陈壁土煎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十四。)

齿缝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揩之。(十五。)

鼻疮脓臭,有虫也。苦参、枯矾、生地煎汁滴之。(十六。)

遍身生疮,肺热也。米汤丸服。(十七。)

遍身风疹痒痛,为末一两,皂角二两,取汁熬膏丸服。(十八。)

热毒风疮疥癣,一斤,枳壳六两,丸服酒下。(二十。)

疥癞痛痒,黄水及大风手足烂,苦参二斤,穗一斤,丸服。(二十一。)

 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二斤,水三斗,渍之去渣,入黍米酿熟饮之。(二十二.)

引用:《本草易读》苦参

《雷公炮制药性解》苦参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经。养神定志,破结除症,消痈散肿,排脓止痛生肌长肉,治风邪留热,眼赤狂闷,骨节疼痛,四肢不遂。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理妇人经脉不调,血崩带下。

按∶丹参色赤属火,味苦而寒,故入手少阳经,以疗诸般血证。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苦参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苦参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味苦寒。主心腹结气,苦入心,以散热结之气。症瘕积聚,苦极则能泄。黄胆,寒能除郁热。溺有余沥,心通于小肠,心火除则小肠郁塞之气通矣。逐水,小肠通则水去。除痈肿诸疮皆属心火,心火清则痈肿自去也。补中,《内经》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即此义也。明目止泪。寒清肝火,苦除肝湿。

此以味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

引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苦参

下载:《神农本草经百种录》chm电子书

《医学入门》苦参

《医学入门》

苦参气寒吐大热,平胃能除心腹结,逐水利疸破 瘕,大风恶疮虫疥杀。

味至苦,入口则吐。无毒。沉也,纯阴,入足少阳经。主时气恶病大热,伏热结胸,用此为末,醋调吐之。平胃气补中,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治疸逐水,除心腹结气 瘕积聚,及大风赤癞眉脱,遍身胸胫脐腹近阴处生风热细疥痒痛,杀疥疮虫、下部 。又能明目止泪,治卒心痛、肠 热痢、热毒风、皮肤烦躁止渴醒酒,狂邪发恶,饮食中毒。丹溪云∶苦参属水而有火,能峻补阴气。有用揩齿而致腰重者,以其气降而不升,非伤肾之谓也。胃弱者慎用。

糯米泔浸一宿,蒸三时久,晒干,少入汤药,多作丸服。治疮,浸酒;治肠风,炒至烟起为末。玄参为使,恶贝母、菟丝子,反藜芦。

引用:《医学入门》苦参

《中药大辞典》:苦参

【别名】苦骨(《纲目》),川参(《贵州民间方药集》),凤凰爪(《广西中兽医药植》),牛参(《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豆种植物苦参的根。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挖出根后,去掉根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鲜根切片晒干,称苦参片。

【原形态】苦参,又名:水槐(《本经》),地槐、菟槐、骄槐、白茎、虎麻、岑茎、禄白、陵郎(《别录》),野槐(《纲目》),山槐子、白萼。

亚灌木,高50~120厘米。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土,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苦参,先需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并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晒干细锉用之。"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从新》:"大苦,大寒。"

【归经】入肝、肾、大肠、小肠经。

①张元素:"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胃、大肠、肝、肾四经。"

③《本草新编》:"入心、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气,令人嗜食。"

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④《药性论》:"治热毒,皮肌烦燥生,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⑥《日华于本草》:"杀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

⑦《珍珠囊》:"去湿。"

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②《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③《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贮藏】置干燥处。

【附方】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⑤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⑦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⑧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⑨治瘰疬:苦参四两,捣末,生牛膝和丸如梧子。食后暖水下十丸,日三服。(《随身备急方》)

⑩治鼠瘘诸恶疮:苦参二斤,露蜂房二两,曲二斤。水三斗,渍药二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梢饮,日三。一方加猬皮,更佳。(《补缺肘后方》)

⑾治汤熨火烧疼痛:苦参不以多少,为细末,用香油调搽。(《卫生宝鉴》绿白散

⑿治旋耳疮(又名月蚀疮)初起在耳轮上或耳后,耳垂处发一黄色米粒样疙瘩,周围发红,顶白透脓,奇痒难忍,破后脓水外溢,蔓延传染,不几日耳前后成为一片,脓水淋漓,此疮小儿最易传染:苦参、黄柏各五钱,苍术海螵蛸各三钱。各研极细,和匀。用温开水调敷患部,每日早晚各换药一次。(《浙江中医杂志》(6):27,1958)

⒀治齿缝出血:苦参一两,枯矾一钱。为末,日三揩之。(《普济方》)

⒁治毒热足肿作痛欲脱者:苦参煮酒渍之。(《姚僧坦集验方》)

【各家论述】①《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②《本草经百种录》:"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按补中二字,亦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

③《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