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气_《四圣心源》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12-04

脾为己土,

以太阴而主升;

胃为戊土,

以阳明而主降。

升降之权,

则在阴阳之交,

是谓中气。


胃主受盛,

脾主消化,

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

脾升而善磨,

水谷腐熟,

精气滋生,

所以无病。


脾升

则肾肝亦升,

故水木不郁;


胃降

则心肺亦降,

故金火不滞。


火降

则水不下寒,

水升

则火不上热。


平人

下温而上清者,

以中气之善运也。


中气衰则升降窒,

肾水下寒而精病,

心火上炎而神病,


肝木左郁而血病,

肺金右滞而气病。


神病则惊怯而不宁,

精病则遗泄而不秘,


血病则凝瘀而不流,

气病则痞塞而不宣。


四维之病,

悉因于中气。


中气者,

和济水火之机,

升降金木之轴,

道家谓之黄婆。

婴儿姹女之交,

非媒不得,

其义精矣。


医书不解,

滋阴泻火

伐削中气,

故病不皆死,

而药不一生。


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

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

是以阳明之燥,

不敌太阴之湿。


及其病也,

胃阳衰而脾阴旺,

十人之中,

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胃主降浊,

脾主升清,

湿则中气不运,

升降反作,

清阳下陷,

浊阴上逆。


人之衰老病死,

莫不由此。


以故医家之药,

首在中气。


中气

在二土之交,

生于火

而火死于水,

火盛则土燥,

水盛则土湿。


泻水补火

扶阳抑阴,

使中气轮转,

清浊复位,

却病延年之法,

莫妙于此矣。


黄芽汤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炙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气之治,

崇阳补火,

则宜参姜,

培土泻水,

则宜甘苓。


其有心火上炎,

慌悸烦乱,

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


肾水下寒,

遗泄滑溏,

则加附子川椒温肾


肝血左郁,

凝涩不行,

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


肺气右滞,

痞闷不通,

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四维之病,

另有专方,

此四维之根本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