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完美主义”帝王的处世之道

 晚霞心语书屋 2019-12-04

雍正出生在紫禁城永和宫,六岁的时候就进了尚书房,跟着张英开始学习四书五经,还向徐元梦学习了满文。和他关系最好的是顾八代,他说其“品行非常的端方,而且学术也非常的醇正”。

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他,受到了父皇和师傅的严格管教,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也在这个时候,他写了很多的诗歌。年龄稍微大一些之后,他就跟着康熙帝四处巡幸,并开始奉命办理一些政事。

在他登基后,经常告诫自己的臣下,不可以“因循玩愒”。他比较反对因循守旧,认为那是清除改革道路上的一些思想障碍,登基后他整顿吏治,让人民可以休养生息。他比较反对朋党,希望通过整顿吏治,达到富国富民的目的。

他从自身的体验中深知结盟朋党的危害,认为朋党之间各做个的事,破坏了朝廷政治的统一,有损害于君主的权威。而且各个朋党之间互相攻击,随意的私人,不仅失去了正常的一些用人原则,同时也干扰了君主的权柄。他认为“有治人无治法”,好的君主和官吏就能把政治办好,这也是他的基本观念。

另外,他主张从政就要务实,从政就要从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办事,这是从政的思想灵魂。还主张施政必须严猛,要有着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这也是他施政的一种策略。在他的全部政治思想观念中,兴利除弊是他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他从政的基本特色。

雍正比较重视吏治,很赏识执法严格、做事风格雷厉风行和有开拓气魄而且政绩显著的那些官员。刚登基的时候财政亏空非常严重,于是他就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场关于钱粮一次清查。并亲自组织了一个非常得力的领导班子,由怡亲王胤祥担任了总理事务,对中央和地方都进行了清查,这次清查也的确让财政情况有所好转。

雍正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性格从其审美方面也能窥见一二。他大部分文玩的风格大多都以“素净”为主,一如雍正的性格属于直来直去,简约而不简单。

雍正对文玩的最大品评也基于“俗”和“雅”之间,审美眼光极高极挑剔,这其中有其宫廷成长的豪奢环境有关,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性格所致。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戴假发扮洋人的画像非常具有特色,不仅如此,雍正十三年下旨:“做像西洋人黑胡子”一件。八月初三做完送给他,也是他去世的最后一个装饰品。他对自己的穿衣戴帽极端精致讲究,制作袍服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尔照朕指示,将黑地伏酱色地仗织圆金龙五彩云蟒袍画样看下,不用画水,不要像大蟒袍样,亦不要像寸蟒妆缎花样。”

不仅袍服,就算一个带子也丝毫不放过:“此四张鞓带纸样皆不如意,俱交给海望,着他做二副带子,只要好,若不如意,朕不依!”《活计档》类似的例子很多,很难想象一个帝国当家人如此繁忙却在穿戴上如此讲究,除了奢侈外,便是追求毫无瑕疵的艺术效果。

狮子改洋狗:旁边的狮子不好,着改做西洋狗。或是“此仙人旁边的猫不好,改做狗形。”图书改镇纸“将字磨去,配做压纸用。”痰盂改棋盘“着将此痰盂改做大棋盘,铜镀金里子拆下,另配做紫檀木痰盂。”

他不仅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还是性格善变、做事极端认真的人,见到养心殿东暖阁地砖色调不合,即命更换。

以上的这些都属于简单提出意见,更多的时候,雍正站在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提出的想法也越来越专业复杂。雍正十二年(1734)要为关帝庙铸造神像,雍正很重视这项工作,特意传旨:“将景山东门内庙里供奉着骑马关夫子像,着照样造一分,其像要如意法身高一尺六寸。先拨蜡样呈览,准时再造。”

一个月后,做好的样本连同周仓等从神六尊一起送上,雍正看了不满意,又提了一大堆意见:“关夫子脸像拨的不好,照圆明园佛楼内供的关夫子脸像拔。其从神像款式不好,着南府教习陈五指式拨像。”十天后,雍正看了新做好的蜡像后仍不满意:“关夫子的脸像特低,仰起些来。腿甚粗,收细些。马鬃少,多添些,廖化的盔不好,另拨好样式盔。”

几天后第三次拿给他看,依然不称心:“关夫子硬带勒的甚紧,再拨松些。身背后无衣折,做出衣折来。鞋大镫蠢,俱收小些。膝旁放高些。持刀的从神并上身做秀气些。”四月初二第四次呈送时,雍正还在挑剔:“帅旗往后些,旗上火焰不好,着收拾。马胸及马腿亦不好,亦着收拾。”

两天后,当雍正说出:“甚好,准造像,做绣旗”后,负责这项工作的内务官员才长出一口气。且不论雍正审美水平到底如何,单就他个人眼光来看,非常有点审美强迫症,在权利的作用下,往往因为一个极微小的细节也会让他觉得不舒服,这些都是完美主义性格的通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