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四起贪污案:从偷刑部匾额看雍正皇帝的吏治整顿

 梦想童年594 2021-06-10

导语

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吏治,吏治好坏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政权的安危。康熙末年,吏治每况愈下,继任者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就面临着贪污严重、吏治腐败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为了整顿吏治,雍正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些持续不断的整顿和改革,使吏治腐败问题大为改观。有人说,康熙打江山,雍正治江山,乾隆坐江山,雍正皇帝对吏治的整顿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十年四起贪污案:从偷刑部匾额看雍正皇帝的吏治整顿

偷刑部匾额治“懒政”

康熙后期,朝中官员疏于政事,官场一片乌烟瘴气,雍正帝登基后决定全面整顿。作为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雍正最恨官员的庸政懒政、在位不为的坏习气。

一天,雍正派人悄悄把刑部大门上的匾额拿走,看看刑部的反应。可是一连七天,刑部一点异常也没有。雍正召见刑部官员,问衙门外的匾额还在吗?官员不知何意,答道还在。雍正脸色阴沉,让人将匾额拿出来,厉声说道,这块匾额已经被拿走七天了,这么大的缺陷你们竟然没有注意到,不知平日里会疏忽多少事务!刑部官员吓得两腿发软叩头请罪。这件事传开后,朝中官员办事作风大为改观。

十年四起贪污案:从偷刑部匾额看雍正皇帝的吏治整顿

铁腕手段治“贪腐”

雍正即位之前就分管过朝中很多衙门,作为一个风里来雨里去、从基层干起的的阿哥,他对官场上的腐败积习一清二楚,深知官员的贪腐之道。一般来说,官员贪腐主要有三招,一是与上司勾结,互相包庇;二是借钱粮补亏空;三是套取报销。针对这些贪腐门路,雍正也是对症下药,见招拆招。

一是直接派钦差查办亏空,不给地方官员任何包庇的机会。更狠的是,这些钦差还带着一批候补官员去办案,差一个贪官就地免职,再直接从候补官员中选一个补上。官官相护的官场顽疾在雍正这里被刹住了车。

二是一旦发现借钱粮来填补官府亏空,这些钱粮便被收归国有。这样一来,富商大绅们便再也不敢借钱借粮给地方官府了。

三是成立“会考府”,对官员的报销进行逐一稽查核实。地方或中央部院报销开支和经费时,都要经过“会考府”核实,这样一来谁也动不了手脚了。

十年四起贪污案:从偷刑部匾额看雍正皇帝的吏治整顿

雍正帝通过一系列政策狠狠打压了贪官污吏,朝廷吏治为之一清,仅五年大清国库储银也有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加至五千万两。

毫不手软灭“朋党”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田文镜在河南推行雍正的 “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新政而得罪百官,百官联名参奏请雍正罢免田文镜以谢天下。这份联名奏折让雍正惊呼“朋党”又在大清朝出现了,而这是雍正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实际上,雍正对“朋党”的打击向来毫不手软。雍正登基后,对“八爷党”一帮势力的处理极其狠辣,将他们逐一置于死地。后来,素有战功的年羹尧、帮助雍正登上帝位的隆科多也都迅速膨胀坐大,这对皇权是极大的威胁,雍正也迅速将他们处理。

八爷党、年羹尧、隆科多等朋党集团的铲除对稳定当时的朝政、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雍正整顿吏治的重要内容。

十年四起贪污案:从偷刑部匾额看雍正皇帝的吏治整顿

火耗归公实施“养廉银”

清朝初期,官员的俸禄微薄,甚至不能维系日常开销。官吏薪俸的微薄和财经经费的不足加剧了清初贪污纳贿之风的发展,使得吏治腐败。雍正便想寻找一种既提高官员俸禄,又达到整顿吏治的办法。

雍正即位后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改革,而地方可提取一定的火耗银子作为地方衙门办理公务及日用薪水的需要,这就是后来的“养廉银”。雍正曾多次组织讨论完善养廉银制度,到后期一套相对完善的养廉银制度基本确立。

按照规定,上自总督,下至笔帖式、杂役等均可领到一份数额不等的“养廉银”。实行养廉银制度后,地方各级官员的个人正常收入比原来增加了几十甚至上百倍。养廉银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对整顿吏治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当然,到后期火耗摊派的增多使一些贫困地方的百姓负担加重,也为日后养廉银制度的破坏埋下了祸根。

十年四起贪污案:从偷刑部匾额看雍正皇帝的吏治整顿

结语

雍正对吏治的整顿使得雍正年间的官场风气大为改观。据史料记载,康熙四十九年到五十八年的十年间,所记载的贪污案件共计三十次,平均每年三次。而雍正四年至十三年这十年间,所记载的贪污案仅四件,平均每年只有0.4次。由此可见,经过雍正皇帝的大力整顿,清代确实出现了一段政治相对清明的短暂时期。有人说“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算是和事实比较相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