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的深度教学策略 ——以“物质的鉴别”复习为例

 GXF360 2019-12-04

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的核心任务,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前提,这需要深度教学策略引发深度学习。教师在中考总复习阶段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深度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宏观整体性把握知识,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深度教学,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专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深度教学的策略和实践作深入探讨。

2013年开始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中西部708个连片特困地区县,惠及130余万名乡村教师。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渠道得到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合理待遇得到保障并有所提高,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形成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喜人局面;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调整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范围,国培计划共培训教师1729万人次,乡村教师基本轮训一遍。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是传递”,在社会发展相对缓慢、知识来源相对单一的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权威通过“说教”的方式传递知识,被认为是教学的途径,这一理念对教学实践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然而,随着信息、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来源变得多渠道、多样化,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更需要评判信息。教学还是定位于“传递”,强调通过“灌输”、“控制”达到知识积累的目的,或者徒有探究之行而无探究之神,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无助、无益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这正是深度教学研究、实践的价值。

所谓深度教学,是指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从表层的知识符号走向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性质、内在结构和规律,提升的教学。深度教学是针对于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提出来的,而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就越好。深度教学具有以下特征:注重整合与联结,注重活动与体验,注重本质与变式,注重迁移与应用,注重价值与评价。

由图4可知,孔径D=2.7mm时,压铆连接能承受的推出力为1 410N;孔径D=2.78mm时,推出力只有760N。随着孔径的增加,压铆螺母的推出力逐渐减小。这是因为板件孔周围材料受压力被挤进沟槽中,使螺母与板件连接。当孔径增大时,被压入沟槽中的材料变少,接触区域也变小。因此,其所能承受的推出力也变小。这表明,为了保证压铆连接的可靠性,板件的孔径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二、专题复习课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

现以“物质的鉴别”专题复习为例,探讨专题复习课的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整合现有认知,暴露知识盲点,促成思维的深度联结

“物质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酸、碱、盐、单质、氧化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的规律,酸、碱、盐的溶解性,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在水溶液中的颜色,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等等。这些知识点多而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好且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性较大。故专题复习课开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课前布置任务,进行教学的前测:结合(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典型反应方程式,(2)金属活动性顺序,(3)溶解性表,(4)常见的易生成沉淀的离子,(5)溶液中有颜色的离子等知识点,进行自主复习,整理出“物质的鉴别”的知识框架。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而言注重综合,更注重知识的演绎,将知识框架置于专题复习课前正是基于该理念。学生在课前相互讨论、比较彼此总结的知识框架,评价进而优选班级中较好的知识框图,老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框图加以完善。

专题复习课设计的起点应是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教师要通过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暴露知识盲点或思维误区等方式使认知水平显性化。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复习的教学内容,让学习始终处于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知识的深度联结。

2.设计真实情境,创新化学实验,培养师生的深度关系

深度教学需要与客观事实相联系,提出有意义的,指向解决问题的学习任务。深度的师生关系是深入教学的动力基础。认知心理学将人的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深度教学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知识建构,从而更有效提升专题复习。

年轻人都出门了,去城里打工,只有老人留在村中,走在过去的石板路上,住在过去的老宅院里,守着日出日落,过着和几百年前一样的生活。

【师】下面请大家看各自小组桌面上都摆放着哪些实验用品?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师德的建设,语文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对每天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记录并总结,积极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又或者在班级中可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让班级的学生对于自己平常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个评价,为了评价的公平公正,问卷以匿名的方式上交,整个过程语文教师不得过多参与,最好是让班长执行,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心声。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应进行自我反思,改善教学方式,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师德建设,促进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生】有贴着A、B、C标签的三种溶液,有酚酞试液、石蕊试液、pH试纸、水、玻璃棒、试管若干、试管架。

【师】例1:现有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只用一种试剂将三者区别开,说说你的方案。个人思考后小组内先讨论,商量好方法之后再动手实验,实验结束后派代表描述你们组的实验方法及鉴别的结果。

【生】讨论热烈,然后动手实验。各小组实验结束,派代表描述本组的实验方法及鉴别结果。答案大约有:石蕊试液、pH试纸、碳酸钠溶液……鉴别结果是:A为氢氧化钡溶液、B为稀盐酸、C为硫酸钠溶液。

“你说得很有道理。”海力喝了一口酒,沉吟了半晌,“我早就想请你吃饭,表达我的崇敬。真的,我觉得我做得再好,也不及你和龙斌高尚圣洁,与你们相比,我可以说什么都不是。钱是什么?如果把它与生命相比,是何等微不足道啊!”

设计意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是其他教学活动无法替代的,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设计与复习内容相契合的情境是实施深度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情境的引入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而且以前教学中没有出现过相关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出现各种内生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起到推动复习的作用。

【师】(选择石蕊试剂的小组将实验现象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能看出什么问题吗?

【生】一支试管里溶液仍然是紫色,一支试管里溶液变成红色,一支试管里溶液变成蓝色。而其中蓝色和紫色的溶液区别不是很明显,不能说明哪支试管里装的是氢氧化钡溶液,哪支试管里装的是硫酸钠溶液。

【师】说得很好!石蕊试液在理论上能把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区别开,而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我们在实验中选择试剂时,一定要选现象最为明显的试剂,在解答习题时,还是可以选择石蕊试液鉴别碱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因为理论上这样是可行。哪位同学能说一下,用什么试剂来代替石蕊试液,可使现象更明显?

【生】用pH试纸代替石蕊试液比较好。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是稀盐酸,能使pH试纸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钡溶液,使pH试纸呈现黄色的是硫酸钠溶液。

设计意图:深度教学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对话的民主关系,不同于常规复习课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师补充实验,探索石蕊试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不足,寻找替代药品。学生在实验现象的强刺激下,积极思考,深刻体验到物质鉴别的方法和思路,锻炼了推理、评价的深度思维。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培育深度交往的师生关系。

老蒋得知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临阵脱逃一事大为震怒,立即免了莫与硕和参谋长胡炎的职,要求押解重庆军法审判。

3.修正错误观念,完善知识网络,实现个体的深度反思

如前所述,前概念具有顽固、易反复的特点,形成后难改变。所以,在专题复习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反思,集中力量改变错误的前概念。在探寻物质鉴别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时,让学生思考:(1)你能识别出实验室里一袋没有标签的白色粉末是固体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还是固体氯化钠吗?(目的:总结加水鉴别常用固体物质的一般方法。)(2)有四瓶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没有试剂如何鉴别?(目的:总结无试剂鉴别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纠正错误观念,完善知识网络。因为专题复习课的深度教学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习的正迁移,触类旁通,有效地解决化学问题。

例2:修改完善“物质的鉴别”的知识框图。

很多学生再建的知识框图比较全面,也很有创意,最典型的知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框图

专题复习课再建知识网络,是对已有知识网络的再反思、再完善。在深度复习过程中,学生深入思考每个知识点及相互联系,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尝试从新的视角优化和重构已有知识网络。知识重构,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扩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结语

深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专题复习课的深度教学包含三个方面:深度知识联结是其基点,深度师生关系是其旋律,深度认知反思是其归宿。深度教学的专题复习设计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关键,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以富有层次的问题链为主线,让学生体会探究、思考、顿悟、重构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胡先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深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3)

[2] 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