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州楚国墓出土荒帷,这位修复专家用一个“绝”招,终于将其复原

 历史解密坊 2019-12-05

位于湖北省的荆州古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自从“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这个地方更是在民间的广为流传。2007年11月,在荆州的谢家桥发现的楚国一号墓,在墓中,出土了一件荒帷,专家们甚至使出了一个绝招,才最终将其修复。这件荒帷是什么东西,修复它为什么这么难,而专家们使出的绝招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谢家桥楚国一号墓出土的这件荒帷,就是当时用于覆盖墓主人木棺的棺罩。它是由对兽对鸟几何纹锦作缘,中间主要部分由绢地乘云绣制成。说这件荒帷珍贵,不仅是因为它制作精美,奢华无比。同时,这件荒帷还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代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丝绸棺罩。
我们都知道,丝织品是保护难度最大的出土文物之一。因为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在墓中潮湿的环境存放得太久,荒帷在出土时,虽然没有腐烂变质,但已经粘连成一团,仿佛一堆“烂泥”。当时的考古人员,不要说动了,吹气都怕给吹坏了,只得将其整体搬到了博物馆。

还能不能将荒帷修复呢?又如何修复呢?博物馆先后找来几路修复文物的专家,可是大家一看“腐烂”成泥,吹口气都能成灰的荒帷,没有一个人敢接下这个“棘手”的活儿。最后,有人推荐了吴先生为首的文物修复团队。吴先生是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著名的漆木器保护专家。多年来,作为国内竹木漆器文保修复的顶尖团队,他们用自己研发的乙二醛填充脱水法,连二亚硫酸纳脱色法等技术,成功地修复过长沙走马楼竹筒,岳麓书院秦简,里耶秦简等文物。

吴先生起初也很为难,虽然 他们拥有成熟的修复竹木漆器的技术和经验,但是,竹木和丝织品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竹木是木质纤维制品,而丝织品是蛋白质纤维制品,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最终,吴先生还是接受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吴先生接下来,带着他的团队开始的苦心研究。但是,经过了好几年,始终没有个头绪。直到2000年,吴先生想出了一个“逆向思维”的方案:既然丝织品是蛋白质,最怕细菌破坏,那就反其道行之,再用细菌来对丝织品文物进行保护如何呢?

按照这个思路,吴先生牵头,联合有关单位和专家成立课题攻关小组。他们以出土的已经糟朽的丝织物为突破口,运用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就是寻找一种微生物,让它们既能“吃”掉丝织品文物里的霉斑、结晶盐等有害物质,同时,对我们需要保存的,丝织品文物本身的蛋白质结构又不产生破坏。

整整4年又过去了,经过了无数次试验,培养了无数种细菌,最终,他们研发出一种清洗丝织品文物的微生物发酵提取液,利用木醋杆菌原位合成加固的技术,对丝织品文物进行精密修复。经过清洗、加固、修复、保护等多道程序,丝织品文物,终于显露出本来的面目。修复后的荒帷,黄底的丝绸上,褐色的凤鸟栩栩如生,整件荒帷不仅恢复了原有的光泽度和外观,而且还可以随意折叠、卷曲,丝织品的柔韧度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2004年8月,国家文物专家组对吴先生这项“绝技”进行了鉴定,认定这项技术是文物保护技术上的“一场革命”,是具有“开拓性,原创性的工作”,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总之,今后我们再不怕考古发掘了丝织品文物了,因为我们已经完全有能力修复它们,并保护它们。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张洪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