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糖尿病特征性皮肤病变

 天使之剑 2019-12-05

除了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容易伴发与血糖代谢相关的皮肤病变还有很多。这些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有的为糖尿病患者所独有。

糖尿病性皮肤病

也称胫前色素斑,为发生于胫骨(即小腿靠内侧的长骨)前的淡棕色萎缩性色素沉着斑,是糖尿病特征性皮肤损伤,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病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男性多于女性。早期表现为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境界清楚的表浅暗红色丘疹,水疱或紫癜, 以后渐次形成褐色萎缩斑。数目不等,双侧都可发生,但不对称。本病患者无自觉症状,疾病发展缓慢, 常被忽略,经1~2年往往可自愈,愈后表皮萎缩,遗留色素沉着,但新的皮损可继续发生。该病与微血管病变有关。

治疗要点:没有什么特殊方法, 主要是积极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是糖尿病较特异病变( 偶尔也可见于非糖尿病患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男女发病比例为1:4。糖尿病患者中本病发生率为0.3%~1.6%。皮损好发于下肢胫骨周围及踝部,偶见于大腿、臀部。皮损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楚,小而坚实的暗红色丘疹,后缓慢扩大, 融合成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坚硬斑块,成为直径数厘米,甚至覆盖整个胫前的皮肤损害。其中约l/3可发生溃疡,后期可感痛痒、灼热和触痛。严重时,皮损处感觉可部分或完全缺失。微血管病变和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治疗要点: 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但有一些有益的治疗方法。如免疫抑制剂治疗、抗炎治疗、抗凝治疗、高压氧治疗、外科治疗等。

糖尿病性大疱病

本病是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皮肤病变。比较罕见,发生率约0.5%, 多见于病程较长和伴肾病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好发于四肢末端,以足、趾多见,呈紧张性、浆液性大疱。直径1.5~10.0厘米大小,周围无炎症反应,无自觉症状,如不发生感染,多数可自愈,但一旦合并感染,可导致局部溃烂,是糖尿病坏疽的诱因之一。偶为出血性大疱,愈后可有瘢痕和萎缩。可能与糖、钙、镁代谢紊乱有关, 也可能与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障碍等有关。(图示为糖尿病性大疱)

治疗要点:由于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目前本病无特殊治疗措施。为预防局部感染,给以清洁换药, 大多数可获痊愈,但仍有少数患者发生溃烂,发展成为肢端坏疽,使病情复杂,甚至致残。因此治疗一般加强局部处理,保持局部不发生感染。较小的水疱,局部可涂龙胆紫, 不必弄破。较大的水疱,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再行局部加压包扎,定期更换敷料。

黑棘皮病

本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是以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及乳头瘤样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以后发病者约50%合并肿瘤。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肿瘤等因素有关。

多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 如颈、腋窝、腹股沟等处。多表现为灰棕色或黑色色素沉着,表面干燥、粗糙,逐渐增厚成细小乳头,如绒毛状,亦可进展成疣状或疣状赘生物。天鹅绒状改变为其特征皮损。糖尿病患者多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体重过大等原因引起。(图示为发生于颈部的黑棘皮病)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治疗要点:减重、应用胰岛素增敏剂等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糖尿病硬肿病

约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本病, 多见于中年以上肥胖患者。主要表现为颈及肩背部皮肤增厚隆起, 皮肤呈淡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 呈实质性非凹陷性硬肿,橘皮状外观。用手按压时,不会出“坑”。常伴有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病情可以持续多年,很少自愈,只有当糖尿病控制以后,才能逐渐好转。

治疗要点: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报道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按摩、热疗等方法可以缓解病情。

黄色瘤

糖尿病患者中发病低于0.1%。因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血脂紊乱,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长期升高,沉积在皮肤内,出现大小不一的黄色结节、斑块样皮疹, 好发在上眼睑内侧、四肢关节伸侧,严重者全身发病。有效控制血糖及血脂后,皮损可在6~8周内消失。(图示为眼睑侧的黄色瘤)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治疗要点:控制血糖,血脂。影响美观者可以采用局部冷冻、电切等方式治疗。

( 另外还有一种胡萝卜色素沉着症,糖尿病患者发生率可高达10%,也是多见于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表现为局部皮肤呈橘黄色,如皮脂腺分泌多的部位鼻翼、前额, 角质层厚的部位手掌、足底、肘、膝等处。无自觉症状,很似黄疸,但眼巩膜无黄染。无需治疗,糖尿病控制后皮肤黄染可消退)

湿疹

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病因复杂。自觉症状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皮疹呈多形性,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皮疹以外露部位多见,往往对称性分布。

治疗要点:应尽可能地寻找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作过敏原检查;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必要时外用激素及口服抗过敏药物。

无汗或多汗症

糖尿病可引发自主神经病变, 从而导致汗液分泌异常,造成无汗或多汗。另外如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也可引起汗腺萎缩,使汗液分泌减少。

建议:皮肤干燥、脱屑的无汗症患者,可外涂一些油性护肤品,穿棉制内衣。多汗症患者最好勤洗澡,尽量保持皮肤干燥,多用毛巾擦拭皱褶处的汗液,尽量少吃烫、辣等刺激出汗的食物。

其他如雷诺氏病、环状肉芽肿、白癜风、红斑坏死等等,也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的皮肤病变,临床上较少见,不再赘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