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尔赫斯让我们看见文学的能与不能|刘亮程

 冬天惠铃 2019-12-05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2019
刘亮程 读书随笔集
译林出版社

黄金屋顶——读博尔赫斯


朋友约我写一点博尔赫斯的文字。我想不清楚这个人。我读他的文字时,也没读出一个叫博尔赫斯的人。一个作家和他文字的关系,已经结束。

读博尔赫斯,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三卷本的全集,几乎读完了。诗歌部分看了两遍。我更喜欢他的诗歌。小说当然也好,短短的千字文,适合我的耐心。博尔赫斯说自己懒,没耐心写长篇。说短篇可以创造统一的美。算一种说法吧。

《博尔赫斯文集》3卷本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

其实我也没耐心读长篇。因为有他的诗歌,那些小短篇也显长了,读到后来也觉烦躁。倒希望他把这些片断写成一部长篇,让人一口气读完。但又好像不可能,因为这些片断是博尔赫斯在其漫长一生中,分多少口气才写完的。

他没有给自己留下写一部长篇的生命时间,尽管他活了足够的长寿:87岁。但对于完成一部巨著长篇,这个寿命也显得短了。

我认为一个作家要有诗歌,就不用看他的短篇小说了。(阅读偷懒的最好办法是读诗歌。在一句诗歌中获得的,可能胜于数部长篇。)有短篇,就不用看长篇了。可惜好多有长篇巨著的作家没有诗歌作品,那是一开始就有堆砌文学巨塔野心的作家,不会早早以诗歌把他的黄金塔尖呈现给读者。对这样的作家,阅读是别无选择的。可惜这样的作家太少了。

博尔赫斯把他的黄金塔尖,单独的耸立在诗歌中。那些长度尺寸、质地都似曾相识的短篇,只是一座文学巨塔的贵重材料。今天,光这些零碎的材料就让我们目瞪口呆。

如果再有足够的生命,博尔赫斯可能会把这个巨塔垒起来。也可能依旧不能。当他说自己懒不愿写长篇的时候,他也许已经知道再勤快也忙不过来。一部文学巨著,应该是几代人的事情。几代人准备材料,等待他们中间的另一个人去完成。

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作家,都是材料型作家,他们的作品只是一大堆无价值的材料。只有在个别作家的材料中,有一两块可做巨塔的砖瓦。至于那个黄金塔尖,几乎是天赐了,一万个平庸作家的闪光点,也不能聚成一座文学巨塔的顶尖。

博尔赫斯让我们看见文学的能与不能,看见一个人即使生活在人类知识与智慧的图书馆里,像他本人一样,也只能在这个材料库里,添加一些另类特别的材料。

博尔赫斯尝试了一种写作可能,看到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神准备,对一个作家有多少用处。他不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他的。他可能有过建一座文学巨塔的野心,他早早在诗歌中呈现了自己的黄金塔尖,但这座巨塔一直没垒起来。失明也许是一个原因。

对于博尔赫斯,87岁的寿命还是短暂了。还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岁月,博尔赫斯告诉我们,在人类已有精神的材料库里,再扔一块砖头都是困难的,更别说建一座塔。读懂博尔赫斯,也就读懂作家了。

但是,博尔赫斯或许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写作可能,在图书馆之外,靠一颗灵通之心,和隐秘的传承,凭空造出文学的通天塔。


 《朗读者》第二季:刘亮程

20180707

他可能有过建一座文学巨塔的野心,他早早在诗歌中呈现了自己的黄金塔尖,但这座巨塔一直没垒起来。失明也许是一个原因。

——刘亮程

— Reading and Rereading —


《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2019
刘亮程 读书随笔集
译林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题图:博尔赫斯
Via Cromos 新闻摄影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