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序员去阿里面试被怼:30岁找工作还靠简历?网友炸锅了……

 禅来烦去360 2019-12-05

简历一直被誉为是工作的敲门砖。

但是到了30岁,简历就成了人的“回忆录”。仿佛简历不精彩,就是在彰显前30年的“碌碌无为”。

这无形中变成一份所谓“羞耻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想找机会令人难堪。

1

程序员:从不想伤害别人,却总被伤害

最近在脉脉匿名社区看到这样一个帖子:程序员去大公司面试被“秒拒”,面试官说,30岁还靠简历找工作的都是垃圾,一律不要!

30岁,做不到靠人脉、靠猎头找工作,究竟是不是垃圾?程序员的工作性质,需要他们常常与代码、电脑打交道。他们一直被“教导”:你只需要精进技术就好了,剩下的,交给产品经理。他们并没有太多与人交际的机会,高负荷的工作,甚至让他们都没时间与友人相聚。

“马斯洛需求”第一层就是“生理需求”,生存是基础。程序员每天被写不完的代码和Bug消耗,忙起来的时候,饭都吃不上,觉也没得睡。

连基础需求都无法保障,还如何去满足第三层次的社交需求?

他们只是在努力的活着,有什么错?而一些偏激、狭隘的人,却站在“上帝视角”去中伤无害的人。正是这些偏激的人,才让社会陷入了焦虑!

在《奇葩说》中,李诞的一段话被“疯传”:“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个世界的维系靠的是我这样“自私”的人,我们这样“自私”的活着,但我们不伤害别人,这个世界才能更好地运转。而正是那些为了所谓宏伟的事业、远大的目标,去不计后果地牺牲别人的人,才频频让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2

占比高达68%!

互联网投递简历仍是主流找工作方式

你可以说程序员交际圈窄,但是你不能因为30岁、写简历而说人垃圾。请在“上帝视角”之前,看清现实:

“个推”在2019年求职报告中表明,25~34岁的互联网简历投递求职者占比68%,互联网投递简历仍然是主流找工作方式。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人年届30,大概率会接到一些猎头推荐,如果你没有,那么需要反思你的工作有成果吗?这些年来,我的工作规划、阶段性计划,是不是只为了说给面试官听?

从大学开始,“就业”就是被老师牵着走的。

为了就业率,老师会劝你考研、会劝你去做不喜欢的实习工作,然后告诉你:“有个工作先干着,比没有强,大家都是这样的”!

于是你信了。但是没有工作成果,你是拿不到期望工资的。即使“包装”简历,面试成功,入职后仍然举步维艰,一秒“打回原形”。

3

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才能一点点稳步上升

清华大学教授吴维库曾说,体会每一次微小的成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职业规划的一步步错误,会使人工作只剩下满满挫败感

我有一位朋友,她有15年大厂HR总监经验,他曾说过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1、职业规划,才是走上社会的开始,而“写简历”不是。

2、太多人随大流,只因为别人都在做,而假定一个“梦想”。

3、这个世界,有太多骗你的所谓“老师”,为了钱他们不会说真话,他们不会说你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最后难受一辈子的只有你。

讲了这么多,暂不说哪个观点孰对孰错,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让自己先强大起来,如果自己能成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甚至于成为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就不会存在30岁了,还到处发布简历找工作的现象!就像崔晓光老师的一个28岁HR学员所说:“我自从跟儒思创始人崔晓光老师学习了薪酬体系设计线下实战课后,用他所教的方法帮助老板解决了“薪愁”之患,用所学方法设计薪酬体系,不但让员工能吃到更多的肉,而且还让企业赚到更多的钱!员工工作由原来的单纯靠领导催促变成了现在的主动自发!同时,我个人也收获了升职加薪的殊荣!“

小编觉得,让自己强大起来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才能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

本文来源:CSDN,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儒思HR实战智库”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