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天马行空_一画 2019-12-05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12月3日的保利秋拍中,王蒙的密体山水画《芝兰室图》以1.46亿成交价扛鼎古代书画夜场,使密体山水再一次获得瞩目。

张彦远说,论画前要先知道画有疏密之分。

还进一步说明顾恺之、陆探微的画风是密体,张僧繇、吴道子的画风是疏体,他们的画分别是靠密笔和疏笔来表现。

疏体指简练写意,密体就是细密工致,画分疏密二体是中国绘画的独特现象。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王蒙《东山草堂图》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倪瓒《渔庄秋霁》

密体画格在六朝时期诞生,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大多为宫廷画家所采用,并且涵盖了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画科。

在人物画领域,从六朝时期的顾恺之、陆探微到唐代的张萱、周昉,再到五代时期的周文矩、顾闳中,已是蔚然大观。

山水画领域中以大小李父子的青绿山水为发端,至元代王蒙而达到巅峰,并且在王蒙的山水画中,可以看到元以后疏密二体逐渐走向兼容并蓄。

花鸟画领域中,从唐代的薛稷、边鸾二人的初露端倪到五代“黄家富贵”的官方风格,都说明了密体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历史发展中,密体画本身的形式也在不断完备。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从发展规律上来说,绘画一直有着由粗向细、由陋向精的追求。但密体画的密,并不是画得满,而是画得细,画得精。与疏体相比,密体画更重视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探索,疏体画则偏重于对形而上层面的体味,但是并非密体画不重意境,疏体画不重形式,二者只是相对而言。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密体画的重形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意”,疏体画的轻形也恰恰为了达“意”,但要达“意”,都离不开对技法的精研,疏密二体虽然看起来截然相反,其内在精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气韵生动”而服务。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张僧繇“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他的疏朗笔墨实则是在顾恺之的密体画中孕育而出,倪瓒的山水秀林疏石,实则“意密”,王蒙山水天下一繁,实则“意朗”。

疏者不疏,密者不密,疏与密,是辩证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疏,也没有绝对的密。疏密二者合则相长,相济则有功。精与简,密与疏,不过是看作画者是何种心境,更喜欢用何种形式寄情罢了。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逸”这一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境界中最高的品位,往往被认为是大写意的专属,但并不是只有大笔阔墨的空与疏能表现“逸”的疏朗意境,精与密同样可以表现“逸”的超然脱俗。

惜墨如金与惜白如金,谁更得“意”?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密体画占据着主流地位,同时也为疏体画的发展铸就了一张温床,疏密二体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美学,且余韵绵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