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只能培养孩子一个能力,必须是这个!

 Mingming5687 2019-12-05





在后台,经常看到父母这样的留言: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退缩不前;让他尝试新事物,还总是唯唯诺诺,拒绝尝试。这到底咋回事?

为什么遇到困难,有的孩子能迎难而上,有的孩子却退缩不前?

为什么取得成绩,有的孩子能再接再厉,有的孩子却骄傲自满?

为什么遭到失败,有的孩子却能跟获胜者学习,有的孩子却嫉妒战胜自己的人?

这种积极向上、不骄不躁、注重学习能力的孩子,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呢?


这一连串的疑问,都指向了一点,叫成长型思维。

研究表明,造成孩子之间差异的性格品质,成长型思维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它是由世界上最顶尖的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的,并获得了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一丹奖”,被认为对人类教育和进步有巨大价值。

成长型思维有多厉害?

一项大数据研究发现:最贫穷家庭的孩子,当他拥有成长型思维时,成绩竟然和最富但固定型思维的孩子相差无几。

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能消弭最富和最贫穷家庭的背景差异。

因此,当下爸妈在为孩子拼各种学区房、教育资源的同时,不如停下来想一想,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是否开启了?这才是激发孩子成长的最大内驱力,否则,拥有再好的物质条件,没有成长型思维,也会被其他孩子轻易超越。

那到底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我们又该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呢?

我们邀请了资深家庭教育讲师,“美国HTT认证培训师”苏菲老师来给我们详细科普。

上一期“爱的科学”专栏,苏菲老师分享了跟孩子“沟通”的妙招,今天我们更深一步,看看怎么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

为方便阅读
以下内容为苏菲老师第一口吻撰写

1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指相信通过学习和努力,每个人都是有成长潜力的。

与之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相信才智与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

这两种思维方式,会在五个纬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甚至会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路径。
第1个纬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回避挑战,也不愿意尝试自己之前没做过的事情。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他关注点在学习上,遇到有难度的问题,会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迎接挑战,最终搞定它。
第2个纬度,面对人生的障碍。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通常是放弃。比如说,认为自己没有数学天赋,不擅长数字,所以索性不学了。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遇到障碍和挫折时,他会想:可能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加倍努力、找到方法,肯定是能克服的,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3个维度,如何看待努力。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为,没有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聪明的人不刷题,也能学好,根本不需要那么努力练习。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非常相信努力的力量。他认为付出努力才能成功,没有什么人是天生什么都擅长的。

第4个维度,如何看待批评。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觉得所有的批评都是对“我”的否定,别人就是看我不顺眼,觉得我不够好,这会让他忽略很多有用的建议和意见。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把批评当作反馈,积极地吸收意见做调整。

比如学员说我这门课讲得过于冗长,容易犯困,我会积极地想,是不是教学手段太过单一,让学员失去了专注力,下次穿插更多的活动会不会好一些?

把批评当作反馈来看,每一次都会有进步。
第5个维度,如何看待他人的成功。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为,所有同伴都是竞争对手,他成功了我就没法成功,把别人的成功看成威胁。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把别人的成功看作是可借鉴和学习的。他为什么成功?我能不能跟他请教一下方法?哪些可以借鉴?


从这个五个纬度来看,成长型思维是一种开放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这样的人眼中:困难、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别人眼中的成功没有意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才有意义......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只要在过程中有收获,最终会取得成功。

当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方式,就会认可学习本身的价值,更主动去掌握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能,快乐地学习。他们的内驱力会被激发,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这样的孩子是真正的终身成长型的孩子,未来也很难被困难打倒。


2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很重要一点是,家长要先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如果家长本身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就很难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他会生活中每个细节中向孩子传递出消极的信息,孩子根本不可能有长出成长型思维的机会。
举个例子,孩子做错题,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这题怎么又错了?上次都讲过了怎么还不会?就不能上点心吗?
这几句话不仅仅是责备,还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错题是可耻的,不应该的,你要为此感到内疚,你该想尽办法避免错误。
但孩子做错题,可能是有原因的。

也许是基础薄弱、能力还没达到,有时候错误是没法规避的。这时候家长再禁止孩子犯错误,他会觉得我没法学习了,可能我就不是学习的料,非常沮丧。
如果家长有成长型思维,他会意识到:犯错误不是坏事,能帮助孩子找到知识漏洞,及时把小洞补上,避免以后更大的错误。

同时也有机会让孩子反思,怎么改进才能做好,看到错误的积极意义。

所以家长可以跟孩子说:这个地方你错了几次,是不是有些部分没掌握好,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吗?我们一起解决。
如果家长有了成长型思维,就有了很好的教育基础。


下一步,就是要关注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家长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让孩子相信,努力和学习是一种力量。

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讲大脑发育:我们的大脑还没定型,你在成长中遇到的挑战,都会帮助它变得越来越厉害。

当孩子面对困难感到挫败时,提醒他:知道吗?你的大脑现在正在成长哦。
另一方面,家长跟孩子沟通时,要用积极的信号。

比如说孩子把玻璃杯打碎了,如果家长只聚焦在批评上,孩子什么都学不到。
家长这个时候就可以问孩子:玻璃杯是怎么打碎的?孩子可能会说我手上同时拿了太多的杯子。

家长还可以继续问:那下次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孩子就会知道,我可以一次拿一个杯子,这样就不会打碎了。

这就让孩子在积极的沟通中学会了很多道理。

3

这些扼杀成长型思维的行为,不要做

生活中哪些行为会扼杀孩子成长型思维?家长最好不要做。

一是,家长强化孩子“聪明”的特征。

比如孩子英语每次都考满分,如果家长跟孩子说:你太棒了,太有语言天赋了,这会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因为聪明和天赋才取得好成绩。

再深一层解读就是:如果下次没考满分,是不是说明我不够聪明,没有天赋?所以被夸聪明的孩子基本上很难再付出努力。

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都说他特聪明,就是不好好学。

其实越这样说,孩子越不可能好好学,因为他唯一剩下的优点就是聪明了,他很担心,如果我好好学了还考不好,连“聪明”的金字招牌都要失去了。
所以,不断强化孩子“聪明”的特质,其实就是堵住了孩子想要努力这条路,他不敢去努力了。


不要夸“聪明”,夸“努力”。

如果孩子考满分,家长可以说,你的好成绩跟你在英语上不断努力是相关的,你坚持每天学英语、做阅读还是有效果的,要继续加油!
这会让孩子形成另一种归因模式:好成绩来自努力。下次如果想考好,还要继续努力,一旦哪次没考好,说明努力还不够,并不是我学不好它。

二是,不要在孩子面对未知的挑战之前,帮他下判断。

比如家长我经常听家长说,足球这个项目不是你擅长的,咱就别尝试了。这对孩子是一种不信任。

我们关键是让孩子明白,如果这是你的目标,应该如何实现目标?家长可以提醒你这个项目有挑战性,你要是真喜欢,就要付出努力,并且为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

比如孩子想提高踢球水平,那计划是什么?每天练习一小时,一周练习几天呢?这个是需要家长支持孩子共同制定的。


三是,家长不要过于看重结果和成绩,好像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取得外在的认可。
相对于问孩子,英语考了多少分?家长可以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比如这次英语比赛,你收获了什么?哪怕是英语比赛没有取得名次、失败了,仍然可以关注到通过这次历练,学到了什么。
总结一下,家长如果老是讨论聪明不聪明,过于关注结果,就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束缚了孩子发展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会问,如果固定型思维方式已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还能补救嘛?该如何补救呢?
用成长型思维来看,任何时候都可以进步的,所以一定是可以补救的。
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家长能意识到以前的行为给孩子传递出“固定型思维”,这已经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家长了。

觉察的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

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孩子:爸爸妈妈也会犯错,但只要我们意识到并改正就可以,这就是一个来自生活的绝佳案例。


最后,还要跟大家说,两种思维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个人身上都是混合存在的。

就像没有人是绝对内向或绝对外向,只是有所偏向而已。我们提供后天的环境,就是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让他倾向于用成长型的思维方式生活。

还有家长疑问,这算不算“强扭”孩子的性格特点呢?其实不是。

这种培养或改变,不是说把原来西瓜的种子,改造成土豆了。只是让西瓜有更好的成长而已。
教育的本质是,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你希望的样子,而赋予他自我成长的能力,让他拥有成长型思维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