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祯帝坚决弃用的魏阉头号走狗,为何被多尔衮、顺治帝都爱上了

 社会闲达 2019-12-06
向敬之
1
1644年,摄政睿亲王多尔衮督帅清军入关,总共人马不过十八万,却利用李自成与吴三桂之间的争斗,很迅速地迫降明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的数十万军队(《清史列传》说崇祯帝“令王永吉徙宁远兵五十万入卫,三桂留精锐殿后”),也很快将李自成东征的二十万大军击溃。
比较三股力量,多尔衮是不如吴三桂和李自成的。但,多尔衮有两年前从俘虏的明军中投降的洪承畴出主意:“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清世祖实录》卷四)吴三桂提出借兵分治,多尔衮并未及时出兵,待其真正屈膝时,才说平西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以藩王。一则国仇得报,一则身家可保,世世子孙,长享富贵,如山河之永也”(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一)。
图片
吴三桂
多尔衮出手大方,直接封王,世袭罔替,不像李自成仅升侯,还霸占了人家爱妾和家产。吴三桂降清得福,愿为前驱,追击李闯,成了多尔衮收降最好的榜样。
多尔衮一改过去劫掠财货、人口和牲畜的作法,严禁妄杀、奸淫、抢劫和偷盗,违者杀之。这有别于李自成进城后的所作所为,让曾惨遭刘宗敏、李过等义军首领疯狂清洗、掠夺和欺压的京城百姓和百官,可以接受另一伙战胜者,甚至合作。
多尔衮要定国安民,创建大业,下令让明朝降官按原来的官位品级任事。他极大限度使用降官,与其说是拉拢这些人不排斥关外来的满洲统治者,还不如说是利用他们对新朝的效忠为满人入主中原、统一中国贡献力量。
不知何人推荐,多尔衮给罢官十七年的冯铨写信,请他入朝做官。冯铨得信后随即赶去报到,被赐以朝服衣帽及鞍马、银币,命以原衔进入内三院佐理机务。
2
不能否认,冯铨有才能,十九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任检讨。其父冯盛明做过河南布政使,后任蓟辽兵备道,被熊廷弼治罪罢职,冯铨随父回籍。天启四年,魏忠贤到涿州进香,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被东林党弹劾丢官的经过。魏忠贤正借熊廷弼兵败辽东事件,大肆攻击东林党人,于是释放冯盛明,命冯铨以原官起用。
冯铨因那一跪,被魏忠贤倚为心腹。杨涟弹劾魏二十四宗罪,冯铨致书魏侄良辅联络,“言外廷不足虑”(《清史列传·冯铨传》),并教唆魏忠贤行廷杖以立威。冯铨被升少詹事,补经筵讲官。虽是正四品,但管皇后家事,还给天启帝当老师。
魏忠贤如此安排,使冯铨近距离接近皇帝。冯铨投桃报李,以廷弼之名伪作《绣像辽东传》刊行于世,利用给皇帝讲史时呈上,栽赃诬陷。熊廷弼死后,冯又暗设圈套,杖毙熊之姻亲、御史昊裕中。
图片
冯氏所为,一是报恩,二是复仇。魏忠贤兴奋了,赶紧让天启帝晋升冯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并入阁,一个月后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短短一年间,冯铨连升十多级,位极人臣。他在魏忠贤的授意下,主持编修一部篡改历史、恶名昭彰的《三朝会典》,为主子魏大太监歌功颂德。
狼狈为奸,权势炙热。魏忠贤的心腹、司礼秉军太监涂文辅说:“内有涂文辅,外有冯振鹭。”冯振鹭即冯铨,是魏忠贤在朝堂的头号走狗,被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位在魏忠贤养子、“五虎”之首崔呈秀之上。崔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少傅兼太子太傅,权倾朝野,却没入阁。
他们沆瀣一气,唯魏阉是瞻,然冯铨主管财政贪贿太甚,被崔嫉妒,使冯在魏忠贤倒台前一年丢了官职。冯仍讨好魏忠贤,为其书百韵祝寿诗,但没被重新起用。
崇祯帝上台,清算魏忠贤,钦定逆案。崔呈秀自缢而死,仍被戮尸。另一百二十九人因谄事魏阉,属“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靠座主冯铨抱上魏阉大腿的“十狗”之一、太仆少卿曹钦程,罪列首位。罢职在家的冯铨,未能幸免,论罪陷害大臣、谄媚阉党,以罪列第二削籍。崇祯十四年,周延儒复出重新组阁,冯铨攀同年关系,拟借援守涿州和运炮有功复职,但被吏科都给事中章正宸力争而未成。
3
这样一个品德卑劣、靠附逆魏阉起家的人,却成为了多尔衮摄政的帮手和心腹。
冯铨揣测主子的心意,迎合任事,会集群臣于武英殿向多尔衮上表称贺。多尔衮命查明并赡养明诸王的遗腹子,冯铨赶忙叩头谢恩。多尔衮称他不忘旧主,冯铨答曰:一心可以效忠两位君主,但对一位君主不会二心。
冯铨为自己的屈节臣服诡辩,又向新主子表忠诚。但还是有人对他的行为很不齿。
御史吴达弹劾冯铨是魏忠贤义子,仕清后揽权纳贿,曾向姜瓖索银三万两,准以封官;纵令其子盛宴诸官,结纳党羽。冯铨请复明朝内阁票拟制后,“票拟自专”,“使人畏惧逢迎”。“狐媚成奸,豺狼成性,蠹国祸民,如今日之冯铨者也。”(《清世祖实录》卷二十)言官纷纷谴责冯铨,请求摄政王将冯“立彰大法,戮之于市”,将其罪行公诸天下。
图片
多尔衮
朝议汹汹,多尔衮亲自裁决。冯铨仰仗恩宠,逐条反驳,说吴达们的所劾诸事“俱无实迹”。多尔衮说“前朝旧事不当追论”,冯铨“恪遵本朝法度”,有功无过。
给事中龚鼎孳说“冯铨乃背负天启,党附魏忠贤作恶之人”(《贰臣传·龚鼎孳传》),冯铨便揭发龚在京师陷落时投井自杀,被人救起后辅佐李自成,任直指使,巡视北城。多尔衮询问属实否,龚以魏徵曾降李世民一事辩护,让斥之无耻。其他言官不是夺官,就是降调,而冯铨更为多尔衮所宠信,授弘文院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还奉命“总裁明史”、两任会试正考官、出任《太宗实录》总裁官。
冯铨和满人刚林、祁充格成为了多尔衮宠信的大学士。范文程于开国定制大有贡献,威望甚高,从顺治元年起就名列大学士之首,却逐渐被排除于议政之外。冯铨在大学士中名列第四,位于洪承畴、祁充格等满汉同僚前。顺治三年正月,冯铨请求多尔衮:按尊贤敬客之论,他该在范文程、刚林之后;以新旧为次序,他当列于祁充格、宁完我之后。多尔衮说:“天下一统,满汉自无分别。内院职掌等级,原有成规,不必再定。”(《清史列传·冯铨传》)
4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清世祖亲政,朝中格局发生巨变。不少因受多尔衮重用的大臣,被以党附之罪就行了严厉的惩罚。祁充格、刚林都被诛杀。
廷议吴达弹劾冯铨受贿一案,范文程说“诸臣疏劾大臣,为君为国”,那些弹劾冯铨而被追责的官员被复职。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弹劾冯铨,使之降调。顺治帝给吏部下谕:“国家用人,使功不如使过。原任大学士冯铨素有才学,召入内院办事,数年以来,未见有所建明,且经物议,是以令其致仕回籍。”但是,顺治帝又说,冯铨无显著过错,“博洽典故,谙练政事,朕方求贤图治,特召以观自新”。
冯铨第二次复出,仍被授弘文院大学士。他侥幸重获恩宠,但旧习不改。顺治帝问他翰林官员能力时,他借机打压同他一起投降清廷的前明降官,说:“南人优于文而行不符,北人短于文而行或善。”
冯铨这一招借力打力,以说反话攻击,攻击的对象是他前明同事、复社名士陈名夏。陈名夏是江南人,官拜秘书院大学士,掌吏部尚书事,为南方官员的领袖。他曾是多尔衮的心腹,也因文章写得好,很受顺治帝赏识。有投降李自成污点的陈名夏被绞死后,顺治帝怀念他“多读书,问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见书能举其名”。
源于明末的南人与北人之间的党争,入清后仍然“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一直明争暗斗不断。北方集团的代表人物冯铨,虽几次遭升任左都御史的龚鼎孳等人的弹劾,却被顺治帝降级留任,或很快起用。
图片
《孝庄秘史》顺治帝与多尔衮争权
顺治帝对冯铨格外恩宠,就是冯母亡故,也破例赐祭葬,还命他夺情入值如故,没过多久又下谕称他“翼襄政务,称缺委任”,加少师兼太子太师。
顺治十三年,六十二岁的冯铨以年老请辞,顺治帝特加太保兼太子太师、秘书院大学士、礼部尚书致仕,但仍留在朝廷以备顾问,其后经奏请皇帝批准回到原籍。三年后,顺治帝改革内三院为内阁,还专门下诏让冯铨以原衔兼中和殿大学士。
荣休多年还身兼数职,还出任新设的大学士。这可以说冯铨有超强的能力,让顺治帝离不开。顺治帝明明看到了他身上种种污点,却坚持付以重任,足见这位年轻天子的人才观是毫无原则和操守的。
康熙十一年(1672)十一月,冯铨卒于家中,享年七十八岁。康熙帝按规定赐祭葬,谥文敏,但很快以冯铨品行不端、名声不好而剥夺谥号。如此推翻已经盖棺论定的结论,康熙帝算是为其父唯才不唯德做了一个正式的更正。
至于冯铨仕清后的治绩,萧一山《清代通史》说了一句肯定的话:“运筹策划,经略四方,筦理机要,创制规模者,如范文程、洪承畴、金之俊、冯铨辈,虽以汉人投效,行节有亏,史书所载,黜之贰臣;然经营勤劳,亦不失为开国之良辅。”冯铨狡黠成性,谋上位而昧天理良心,但作为顺治朝宰辅之一,还是有作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