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用器具 上

 芝润斋 2019-12-06
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玉制日用器具较少,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用途不明的器物;夏商代的日用玉器分为工具和常用器具两类,包括玉斧、玉铲、玉梳等;汉代日用玉器种类增多,其中既有前代已有的容器,也有汉代新出现的器具,如玉杯、玉尊、玉砚滴等;魏晋时期的日用玉器沿袭汉代风格,但数量较少;隋唐宋元时期的日用玉器不是很丰富,在造型上延续了传统风格,基本没有太多的造型产生,但多是精品,以玉碗、玉盘、玉杯、玉盒等为主要造型;明清时期日常玉器很多,造型优美、纹饰华丽,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产品集中在玉杯、玉碗、玉盘等造型上。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斧是生产工具,有很长的使用历史。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打磨光亮、制造精致的石斧,这些石斧多数有孔,可以穿绳携带,也可捆于木柄之上,石斧有刃,可砍、砸物品,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同时也可作为防身的武器。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玉斧与石斧在样式上大体相同,但材质及加工工艺较石斧要优良得多。钺是斧的一种,《说文》释钺“大斧也”。段注:“俗多金旁作钺。”一般来说,钺不是实用的工具,而是一种兵器,目前发现的早期玉钺为新石器时代的作品,是象征军权的器物。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大汶口文化 · 穿孔玉斧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件大型玉钺,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件玉钺近似长方形,很薄,一端为弧状刃,刃口薄而光滑,似有锋,另一端加工较粗糙,但有孔,是嵌于木柄上,再自孔内穿绳捆扎而使用的。

从良渚文化玉钺在墓葬中的状态来看,钺与柄的组合样式类似斧,也就是说,钺嵌于柄端的侧面。这件玉钺的近刃一端,饰有浅浮雕的侧面鸟纹及神人兽面纹。这件玉钺是一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所用玉材质地精良,较同时出土的其他玉器用玉要好。

第二,器物较薄,打磨光滑,表现出较高的玉材开片技术。另外,如此薄的玉钺坚固性自然略逊于寻常,故不宜实用,是象征权威的神器。

第三,装饰图案在端部的侧面,如把图案放正,则玉钺的刃口不是对着上下方向,而是对着左右方向,说明此钺使用时像斧一样执掌,钺柄竖直向上。

第四,玉钺嵌木柄的一端粗糙,是由于这一部分嵌于木中而不做精加工。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良渚文化 · 玉钺

以上四点,代表了良渚文化或更大范围的新石器文化玉钺的某些特征。这种样式的玉钺目前发现的数量较多,博物馆及私人多有收藏,但有纹饰的很少。现代出现的造假玉器中,有一些仿制新石器时代的玉斧、玉钺。

笔者见到过一件作品,形似良渚文化玉钺,上面刻神人兽面纹。图案放正后,钺的刃口朝下,图案方向错误,足见是伪品。

有人把长形两侧带有凸齿的方形兵器称之为戚,戚的形状同钺类似,钺的刃部呈弧状,戚呈方形,但较窄长。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夏、商玉器中有很多斧形器,包括钺和戚。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多种玉器,其中的玉钺近似于璧,刃与顶部为弧形,中部有一个大的圆孔,两侧为直弦,弦上有凸起的“凹”形装饰,刃部有连弧形的坡状纹。玉钺的整体形状近似于圆形,宽度与高度相差不大。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商晚期 · 玉斧

商早期的铜器中有一种长方形一端有刃、两侧各有凸齿的兵器,研究者称之为戚。它的高度大于宽度很多,这种戚同前述玉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造型。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一种斧形玉器,近似于长方形,刃部微有弧度,上部有一小孔,研究者称之为戚。这种戚同商早期的铜戚有所不同,高度略大于宽度,形状短而宽。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玉器中的斧、钺、戚皆非实用器物,可能是兵权的象征。它们的名称,是后人依据其样式不同而命名的,它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商或西周 · 碧玉戚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春秋至汉代玉器中极少有斧形器,这一时期金属冶炼有了极大的发展,战争或礼仪中使用的兵器,皆为金属器械,玉制兵器退化至近于淘汰。礼仪用玉除几种传统的礼器外,也多为铜器或其他质地的器物。

唐、宋之时,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国家礼仪活动的规模十分宏大,宋代还设有专门机构研究礼制。当时对礼仪活动中玉器的使用非常重视,据文献记载,宋代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玉器不仅有玉斝、玉瓒、圭、璧、琮等,还有玉斧。

宋人所撰《西湖老人繁胜录》载:“大礼;......寻常从驾裹乾天角幞头,捧浑金纱罗、金洗嗽、金提量、玉柱斧、黄罗扇之类。”这里把玉柱斧作为礼仪用器,同时还提到了其他玉器。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宋 · 白玉斧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清时期的玉斧,它们的形状与近代斧类似,中部厚而窄,刃部薄而宽,斧身两侧饰花纹,玉斧带有短而细的木柄。这类玉斧可插在木架上做陈设,也能做礼仪用具。

清代还流行斧式玉佩,这种玉佩多为厚片形,下部略宽,似斧又似钟,斧身上部琢有花纹,或为绳纹,或为兽面纹、夔龙纹,或为蝉纹、蕉叶纹,浅浮雕图案工整,玉佩的顶部常有一组兽形纽,纽上可穿绳系挂。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清 · 白玉斧佩

清代的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古代的玉斧,在他的文集中收有一篇《古玉斧佩记》,记述在宫廷清理杂物时发现的一件古玉斧。文章很短,多为赞扬古斧之文辞,并能看出他对这件古玉斧非常喜爱。

可惜的是,乾隆帝所记之斧佩不知为何形,何玉,何纹饰,令现在的人看到文章后,只能进行凭空的想象。

清代宫廷遗物中有许多古代玉斧,还有近似于今人称之为戚的古代玉器,这些玉器皆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作品,但与商代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完整的旧玉斧表面微伤,且受沁严重,产生局部质变,或有石灰沁。清宫遗留的这批玉斧中,有些表面光亮平整, 露出了玉的本来质地,斧的上部还琢有纹饰,花纹规矩古朴,从做工和结构来看,为乾隆时期所琢。

这批玉斧为旧玉后上花的作品,也就是在旧的玉斧上重新琢了图案。这类作品不仅清宫遗玉中有,私人收藏者手中也能看到。这种作品是将古玉斧进行打磨,露出好玉后再琢花纹。

纹饰有两种:一种为细线阴刻,线条较一般阴刻线细,转角处不留毛边,另一种为剔雕,将图案空白处剔下,留出花纹,花纹同斧面一样高,以兽面纹图案为主。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清 · 白玉斧

清代宫廷造办处组织制造了一批仿古玉斧,其上琢有图案,斧的两侧琢文字,一侧为“大清乾隆年制”,一侧为千字文序号。这组玉斧的玉材、图案、制法各不相同,有的为上等好白玉制造,精雕细琢,小巧玲珑;有的为糙皮玉制造,边沿带有玉皮,极似玉受沁后的质变;有的玉色古旧,似经烧烤做旧;还有的为一般青玉、碧玉制品。

这批玉斧上的花纹非常精彩,琢工精致,一些图案同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古代玉器图案类似,看来当初制造时便有所本,但所本的古玉器现已不知流落何方,其中最奇特的有三种。

一为鹰兽图案。鹰在兽上,图案结构同商代玉器中的龙、鸟图案略有相似之处。但目前发现的商代龙、鸟图案玉器为龙在鸟上,与之相反。

二为人首图案。人首造型同石家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的玉人首近似,人耳之下有较大的环,口中有四个獠牙,但人耳之侧,各有一个侧面的小人首,形状同传世的早期鹰攫人首玉佩上鹰所攫之人首相似。这是已发现的石家河文化玉器中所未见的。

三是以目纹为中心的勾连兽面纹,花纹结构类似于龙山文化玉器上装饰的勾连兽面纹。

古玉鉴定丨日用器具 上

清 · 碧玉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