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层次思维&多维度思维

 BT 2019-12-06

        最近我经常觉得,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越多。正是因为能跨越一个认知的平层到另一个认知的平层,才知道原来的局限,也就同时知道自己的无知。

        在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中,从起点到终点是单端单向单线的。也就是只从一个角度出发,在一个层面上,一个知识类型里检索答案。然而实质上当认知体系以网状结构构建出来的时候,从问题到答案就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因素,多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层级上,具有不同权重的影响。

        Think about it,如果是单向思维,结果就变得很简单,只要能够连出从起点到终点的线,大脑就认为问题解决。但是如果是立体网状思维模式,在构建分析和形成结论时,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我到底有没有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至少考虑到所有高权重因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个思维游戏的两难困境是很有意思的。有意思之处在于由于客观因素实际上是无穷尽的,但为了得出可用结论要尽可能的穷举;同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在有限的范围内来选择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判断;继而权重关系是不一样的,所以又要对选择信任什么样的信息做出正确抉择。

        如果把这个方面的决策能力应用到实际的事务当中,那么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 性格与情感 - 又会对怎样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情绪变化会对人的认知和思考产生重要影响 - 大致来说正面感受会令人倾向于将该因素定义为正面的,负面感受会令人倾向于将该因素定义为负面的;一方面性格因素会对人的思考和行动过程产生催化或阻碍的作用。这些都属于主观原因的影响。

        理性思维一直强调了这样一件事情,叫“rational”。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叫理性,很多人会把它和感性作为一对反义词,认为人的情感因素会左右对事情的决策,或者感情丰富的人不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

        这个结论的前半部分是对的,后半部分是错的。rational完全针对客观事物,意指在认知理解决策行动的过程中是用正确而全面的客观分析,同时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就认为这个过程是rational的。

        你可以passionate的工作,简单热情,但同时,客观全面的思考问题和决策行动,这两者不相矛盾。

        我们在rational的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是想当然。也就是说,困于个体认知范围和思维模式的限制,而并非是否具有厚重的情感。然而构建高效的决策体系本身,必须以正确全面的思维结构和丰厚的信息量来支持。

        立体的思维结构并没有复杂到常人难以应付的程度。总体而言,依然是以定义为点,以关系为线而形成。定义和构建关联,是人所有认知的基础,无论是什么样的认知和信息传递,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而复杂结构和简单结构的根本差别在于定义更加精确和细化,以及构建的关联更加多。前者比如说,简单结构可能会混淆很多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事物为同一事物,但在更加精确复杂的体系中,这些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之间的根本区别会被细分出来,从而形成不同的定义。后者比如说,一个事件可能与多个知识区的因素都相关,但是简单结构可能只构建一个关联,而在更加复杂的体系中,每增加一个知识区都会与事件构成可能的关联。

        Be in other's shoes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试图在一个事件中站在各种立场和背景中思考能够对事物构成全方位的观察,是对实际场景思考的有效工具。更好的一点是可以直接形成策略,在已经建立好基础框架的基础上。

        总之,思维体系的发展是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情。概括一点说,人眼中的外界是客观存在在认知体系中的映像,我们的行为则来自于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处理的结果。所以对思维的应用,可以对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构成影响,而且是一个越用越快的有效体系。

        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