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有边界的

 cloudsrosy 2019-12-06

文|晓梅(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研究所硕士)

甜甜刚上小学,为了能让她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妈妈煞费苦心。每天接送甜甜上下学,换着花样给孩子做营养餐,晚上,妈妈寸步不离地陪着甜甜做功课。女儿的一举一动都被妈妈关注,并被时刻提醒:“坐好!”“本子放正!”“头离书本太近了!”……

只是,妈妈事无巨细的管理却收效甚微。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甜甜总坐不住、不好好写作业,还老和同学吵架。甜甜妈精疲力尽也不知所措。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需要独立空间。物理空间上,给孩子一张书桌、一张床、一间房,对于很多家庭已非难事。然而,在无形的情绪、情感上和孩子保持一定的界限,很多父母即便能意识到,却未必做得到。甜甜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她望女成凤的急切与焦虑无处不在,已然给女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她甚至没意识到,自己也承接了一些本该由孩子自己来承担的学习压力。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界限,比如动物之间争夺的生存领域、田地间的壕沟、花园周围的栅栏等,界线标识着归属与安全。健全稳定的人格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边界下逐渐形成的,边界意味着“我的自主性不被强行干涉,我也会尊重别人的想法和需求。”

亲子之间也有边界,尤其是心理边界,它需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在日常琐事的互动中反复尝试、调整并建立。一件衣服,孩子肯不肯穿,是取决于他自己的感受,还是取决于“妈妈觉得你冷”?一个决定,是放手给孩子试错,错了后再调整,还是只能按照父母的“正确”来?如果父母以尊重为前提,习惯与孩子沟通讨论,那么,孩子对于自己的感受会越来越清晰,要什么、不要什么也会越来越有勇气表达。一点一滴中,孩子能慢慢有弹性灵活的边界感,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反之,在心理上和他人边界不明的人,会将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等同于自己的特质、把别人的需求和期待当成自己的责任,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和摩擦,要么易被别人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激怒,要么对别人言听计从。

如果希望孩子在家庭之外情绪稳定、人际和谐,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就是最直接的“教学”。阿海父亲性格强势、工作能力很强,他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一点儿都不像他,为人处事上特别胆小怕事。有一次,11岁的阿海和同学打篮球,一位同学不小心推了阿海一把,恰好被来学校接他的爸爸看到,爸爸推着他去向那位同学讨道歉。其实同学一起玩儿,相互推一把很正常,那次打篮球,被同学推了后,阿海也并不觉得委屈、生气,相反是爸爸逼他去向同学要道歉令他为难,还让同学从此疏远了他。

父亲害怕孩子吃亏,当下用自己的情绪代替了阿海真实的心情,强势地逼他采取行动,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和儿子的并不是一回事儿。阿海不敢违抗父亲的权威,只好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表面上,他听到爸爸的教导是要坚强、强势,但在父子关系里,阿海体验到的却是个人的边界被爸爸忽视,而在爸爸面前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却没有获得尊重与肯定。因此,在面对家庭以外的人时,他自然也不太敢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父母需要意识到,很多时候孩子都有自己的心情和想法,那或许达不到父母期望的坚强、勇敢和强势,但孩子照样也渴望被允许、被尊重。

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有边界的,这边界犹如一张安全防护网,它不仅不会让亲子关系疏离,反而会避免更多亲子关系的摩擦与拉锯,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