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到敦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想象中的玉门关是什么样子?

 一个虫虫的旅行 2019-12-06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来到敦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想象中的玉门关是什么样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成就了玉门关还是玉门关成就了王之涣?

其实历史上的玉门关有过迁移,也就是说不止一处,历代咏玉门关的诗词也不止王之涣这一首。

西汉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两次挫败月氏,迫使月氏西迁至两河流域(锡尔河、阿姆河),整个河西走廊为匈奴领地。汉武帝继位后,于建元二年(前138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乌孙夹击匈奴。13年之后张骞才得以返回长安,把情况汇报给了汉武帝。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河西走廊从此纳入西汉版图。为了加强巩固,置“四郡两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玉门关、阳关)。郡是行政单位,汉时的郡比县大;关一般是设置在交通要道的关卡,作为边境军事防御的关口,也有海关的作用。战时是最前沿的堡垒,和平时期则是重要的贸易窗口。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关出使西域就顺畅多了,凿空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王莽篡位后不久,丝路中断,两关封闭,此后几通几绝。两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又因中西方海上交通日益兴盛,丝绸之路呈现出衰颓迹象。到隋唐之际,晋昌(今瓜州县)到伊吾(今新疆哈密)的大道畅通,又是捷径,便无须再绕行敦煌,故而玉门关随之迁徙到了晋昌(今瓜州县)。唐僧唐玄奘就是从这里偷渡玉门关,夜过葫芦河。从此,旧(汉)玉门关就逐渐衰败了,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终于沦为废墟。

2013年我到敦煌时,游的就是汉时的玉门关。虽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洗礼,这里仍是国内保存汉代军事防御体系最完好、最全的遗迹。

这处汉代“小方盘城遗址”离敦煌市区约90公里,是否就是汉代的“玉门关”呢?从地理位置上与史书记载相吻合,但从体量上又让人怀疑它够不上一个海关的规模。

1907年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的一处废墟中挖掘到许多汉简,其中一枚写有“玉门都尉”字样。1944年我国考古学家夏鼐、阎文儒也在此地掘得汉简多枚,其中一简文字清晰,墨书“酒泉玉门都尉”字样。都尉是古代军事指挥职。据此有人推断“小方盘城遗址”就是汉代的玉门关,但学术上还存在争议。

古代建关,选址非常讲究,玉门关也不例外。戈壁荒漠最缺的就是水。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疏勒河在2000多年前水流量是非常浩大的。有史记载,河仓城的粮食可以通过船只运送到玉门关。玉门关往西到罗布泊上千里都没有水,控制了水源,也就控制了关隘通道。

至于玉门关的得名,是中原与西域贸易互通往来以后,新疆的和田美玉都是经此关运到内陆的,故此关得名“玉门关”。

玉门关关城用黄胶土板筑,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垣高9.7米,西、北各有一门。城墙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城墙的东南拐角有一个马道可以直达顶部。从内部构造来看,应该是上下两层的土木结构建筑。

有关必有墙。在玉门关旁侧,还有汉长城。固守大漠的汉长城与戍边将士一次次阻退了匈奴骑兵对边地的侵扰。

古话说“有千年的土墙,无千年的砖墙”,汉长城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历经风雨仍犹如游龙探海伫立在沙漠之中。

这段长城300米,城垣高2.6米,基底宽约3米,顶宽1米多。修汉长城的用料,也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当地多砂砾、碎石,缺乏用于夯筑的黄土,古人就用5厘米的柴草,压20厘米砂砾,层层叠压,再加盐分较高的地下水夯筑,使砾石凝结,坚实无比。

在附近有当年戍卒们备用的积薪,一层红柳,一层沙土地整齐地堆放着。汉长城沿用至西凉时被废弃。

距小方盘城东15里还有河仓城遗址,又名大方盘城。遗憾的是,我们没去。期待下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