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起源 苏州素以美术家众多著称。据徐坛秋《吴门画史》,两晋到清末有画家1200余人。明代中叶后,美术创作进入最繁荣时期。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绘画大家相继在画坛出现,被尊为“明四家”。沈周、文徵明的门人和子侄辈陈道复(白阳)、陆冶、周文冕、王毂祥、文嘉、周天球、文伯仁、钱谷、陆师道、谢时臣、居节等人也都享誉画坛。一地同时出现这样多的名画家,实为中国美术史所罕见。后世人称之为“吴门画派”或“吴门派”。这一名称首见于明代董其昌为杜琼《南村别墅图册》题跋。吴门大师兼通诗、文、书、画、篆刻,他们的画富书卷气,追求典雅隐逸,故有人称之为“文人画”。此画风经陈继儒、董其昌的提倡,日益扩大影响,故人们又称沈、文、陈、董为吴门四家,影响清一代。 ▲图为沈周(1427—150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图为文徵明(1470—1559),苏州人,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图为唐寅(1470-1524)苏州府吴县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图为仇英(1498-1552)苏州人,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的发展 吴门画派的最盛期,历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到万历中期,约130余年。在这以后直到明末,这里名画家仍不绝如缕。如陈裸、钱贡、孙枝、刘原起、陈焕、袁尚统、文从简、文震亨、文淑等,都是知名度很高的艺术家。钱谦益说:“吴门前辈,遗风余绪,至今犹在人间,未可谓五世而斩也”。 清代以后,苏州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吴门画派直接孕育的“松江派”,太仓“娄东派”、常熟“虞山派”先后产生。代表人物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被称为“四王”,他们和恽南田、吴历又并称“清六家”。 “四王”的门生很多,后辈王昱、王愫、王玖、王宸,都是山水画家,被称为“小四王”。“小四王”的子侄辈王三锡、王廷元、王廷周、王鸣韶,也都能后继家学,又被称为“后四王”。可谓三世风流,掩映生辉。“四王”受董其昌影响很大,极其重视传统技法,能综合宋元各家各派,形成一套体例完整的山水画艺术体系。 ▲图为王时敏(1592-1680),苏州府太仓人,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明末清初画家,大学士王锡爵之孙,翰林编修王衡之子,吴门画派“四王”第一代人。 ▲图为王鉴(1598-1677),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明末清初画家,吴门画派“四王”之一。 ▲图为王翚(1632─1717)苏州府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吴门画派“四王”之一。 ▲图为王原祁,(1642-1715)苏州府太仓人。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王时敏孙,吴门画派“四王”之一。 吴门画派代表作品赏析 ▲图为《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作品,立轴,纸本墨笔,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中国上海博物馆藏。 ![]() ▲图为《春深高树图》,明代,文徵明作品,绢本设色,纵170.1厘米,横65.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图为《庐山高图》,明代,沈周做,纸本设色轴画。该画作原属北京故宫旧藏,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