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秦赵渑池之会入手,来看古代大国之间的博弈

 花间挹香 2019-12-06

公元前 279年,秦赵双方发起了一场极为精彩的会盟,是为渑池之会。有别于其他会盟的是:最终国力完全不对等的两个国家,达成了平等条件。而且继楚怀王和孟尝君被秦国扣押之后,赵惠文王却可以全身而退。何况在战国这个大争之世,此次会盟(前279)到长平大战(前262)前,几乎缔造了之后秦赵两国近二十年的和平,所以这次会盟的结果非常耐人寻味。那么彼时国力远不如秦的赵国是怎么做到的呢?除了《将相和》的片段里,还有其他更复杂的嘛?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发现了大量更深层次的东西,具体可以从会盟前各国实力背景、会盟目的、所作准备、会盟细节来分析。

从秦赵渑池之会入手,来看古代大国之间的博弈

图1|渑池之会

先来看一下会盟前各国背景。

会盟前各国的实力背景

源于济西之战后,各国利益分配合理:燕取临淄、赵取济西、秦取陶邑、楚夺淮北、魏收宋国故土,除了被打残的齐国,皆大欢喜。但是我们细思,战国格局到彼时已经是第二次巨变,第一次是战国首霸魏国跌落神坛;第二次就是这一次,彼时齐楚已经衰落,秦齐楚三强变成了秦国独强,兼并六国谁来阻挡?虽然当时的赵国执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已经数年,但总体实力和秦国相距甚远,偏偏此时楚国的楚顷襄王因为纵横家的游说,决议伐秦报仇,秦国为了专心对付楚国,免除以赵国为首三晋的侵扰,于是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今河南),战国后期这一次精彩的会盟就诞生了。

所以渑池会盟前各国的实力背景是:齐楚已衰,秦国独强,赵国次之。

从秦赵渑池之会入手,来看古代大国之间的博弈

图2|导致秦国独强的济西之战

了解了背景之后,再来看一下此次会盟的双方目的。

双方会盟目的

秦国发起这次会盟的目的,前面也介绍过,就是:欲全力打击楚国,为了稳定后方,而与国土接壤,且当时国力天下第二的赵国发起的一次会盟。

而赵国虽然是被迫的,但是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因为当时秦国已经独强,在国家生存压力和统一天下的野心面前,任何国家都是把发展实力放在第一位,彼时赵国也不例外。所以此次会盟,赵国也抱着为了安稳发展,和秦国缔结盟约的目的。

从秦赵渑池之会入手,来看古代大国之间的博弈

图3|会盟前,双方各怀目的

而能达成最后的圆满结局,赵国准备也非常充分。

会盟前所做准备

由于秦国实力强大, 又有楚怀王和孟尝君被其扣留的前车之鉴,赵国方面做了诸多准备,比如:

  • 让足智多谋的蔺相如随行
  • 安排廉颇陈兵于秦赵边境
  • 若惠文王超过三十天没有回归故国,立太子为王等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于这次会盟前赵国所做准备也有详细记载: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从上面的一段文献,我们也可以看出,济西之战后,因为齐国迅速衰落,加之之前楚国的丹阳、蓝田、垂沙三战皆败,迅速跌出一线强国,秦国已经独强,而且其有扣押孟尝君、楚怀王的前科,各国畏秦如虎,赵惠文王也是一样。所以为了让赵国全身而退,在会盟前,廉颇、蔺相如针对这次会盟已经做出了妥当的安排:

  • 蔺相如随行可帮助惠文王解决会盟时的突发事件
  • 廉颇陈兵边境可以随时策应,增加会谈筹码
  • 超三十天没有归国请立太子是为最坏结果做好打算

这些安排无疑在当时是非常正确。

而秦国方面,因为仗着实力强大,就如同后世各国国君会见使臣那样,至少在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作出过多准备。

从秦赵渑池之会入手,来看古代大国之间的博弈

图4|陈兵秦赵边境的廉颇

最后就是在会盟上,双方各使出浑身解数!

会盟细节

当秦赵两王酒酣耳热之际,许是醉酒,许是试探,秦王要求赵王奏瑟,赵王无法推脱,于是简单弹奏了几下。本没有什么大不了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放在外交会盟上,就是另有深意。事实也证明:赵王弹奏之后,秦王立即让史官记录了下来,并且措辞多有傲慢,命令之词即可说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将秦王傲慢的一面记录了下来: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对于赵国来说,现在已经关乎国体,之前所做的准备之一-蔺相如随行,当即派上了用场。他当机立断,走到秦王面前,让其击缶,秦王一向态度傲慢惯了,哪会照做?但是在这位怒目圆睁的赵国上卿面前,没有多久就妥协了,当时心境,大概与他后世子孙,秦王嬴政面对唐睢的时候莫衷一是。《战国策.魏策四》记载了后世唐睢面对秦王士之怒时的情景: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对于秦王来说,后果能接受,最终还是在生命面前妥协了,勉为其难的击了几下,蔺相如随即让赵国史官将其记录了下来。可以说蔺相如此时充分展现了春秋战国“士”的一面。

尽管之后又发生了更戏剧的一幕:或为了缓解尴尬,或为了扳回一局,秦臣让惠文王献城十五座为秦王贺寿,他也豪不妥协,沉着应对,反让秦国割让秦都咸阳给赵王贺寿。

而在这次会盟的最后,秦王虽然想扣留赵王,但是考虑了个中厉害关系,加上赵国名将廉颇在秦赵边境屯有重兵,最后只能放赵惠文王安然归国,而且赵国上下并没有作出任何妥协,可以说是历史上弱国外交的一次典型。同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为这一次会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从文献上也可以看出结果。历史上这一次著名的会盟,秦赵平分秋色!双方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目的:秦国稳住了赵国,可以安心伐楚;赵国也可以借这个时间继续发展,休养生息!

从秦赵渑池之会入手,来看古代大国之间的博弈

图5|蔺相如沉着应对,秦王慌乱

而因为这场会盟双方达到了一定的目的,特别是赵国弱国外交,在战国后期秦国独大的情况下,却不落下风,故而这场会盟被传为千古佳话,使得很多人为蔺相如拍手叫好。但其实蔺相如只是个中影响因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早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会盟内有蔺相如,外有廉颇,同时考虑到最坏结果,做出打算,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这实际上君臣上下同欲的结果。同时在最后秦王之所以没有扣留赵王,主要原因还是他畏惧赵国强大国力,且廉颇陈兵边境,加之秦王攻楚意图太过明显,过早透露了自己底牌!

因此渑池之会上,战国末期实力最强的两大国秦赵,博弈之处甚多,而赵国之所以能全身而退,得益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秦国目的是两国休兵,进而伐楚;知道秦国的虎狼之性,会盟前作出了充分准备。加之赵国历经胡服骑射,国力颇为强劲也让秦国忌惮,才有了这完美结局!否则如《孙子兵法》所说那样:绝对实力面前,不需要阴谋诡计。若赵国没有这么强大的国力,最后将赵王扣押,能奈他何?

天时地利人和,汇成了战国后期两大国一次精彩的会盟!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出,版权为日月千年依旧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战国策.魏策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