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经总歌》考证:太极拳原本不“柔和”,而与《孙子兵法》相通

 tjboyue 2019-12-07

《拳经总歌》考证:太极拳原本不“柔和”,而与《孙子兵法》相通

太极拳的起源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拳术,而它的初始形式是什么样子呢?关于这个问题,还得从太极拳的起源谈起。

太极拳的起源问题,上世纪初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以往的理论大部分托神附佛,有说是元代张三丰创始,也有说唐代的许宣平是祖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著名的武术理论家唐豪先生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雄辩地证明了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发源地是河南省温县陈 家沟,创始人叫陈王庭。

《拳经总歌》考证:太极拳原本不“柔和”,而与《孙子兵法》相通

起源找到了,原始的太极拳是否也是象现在这样的呢? 目前所见到的关于这方面的观点,似乎都以为陈王庭开始造拳时就有这种柔和形式,并创造了“推手”。但是我们根据陈王庭亲自著作的《拳经总歌》来分析,可以得知陈王庭当时造的拳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形式,充其量只具有某些“弧线”方法的萌芽。而当时的拳是刚劲快速的,训练的目的完全是克敌制胜。在应用动作于实战的战略战术上, 和《孙子兵法》有紧密联系。

《拳经总歌》考证:太极拳原本不“柔和”,而与《孙子兵法》相通

《拳经总歌》的全文(材料见于“陈沟陈氏两仪堂本拳谱”,唐豪先生已经考订,证实是陈王庭亲手所著。)如下: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佯输诈败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

教师不知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分析文章内容,一为所造拳术中的动作汇集,以术语的形式出现。二是应用技法的战略战术。

就术语部分看来,文中靠、缠、绕、劈、打、压、搬、 撂、横采、钩、掤、逼揽、滚拴、搭扫、砍、截、拦、穿心肘、挂面脚、笼、提等等技法都是陈王庭编造拳法中的基本要素,其中小部分的动作如缠、绕、逼揽、滚拴可认为是走“弧线”的击法,其它则是走直线的动作。

由此可见,当初的太极拳是和少林拳等大部分武术拳种一样,是以直进击法为主的,而“弧线”动作只是处于萌芽状态。 其次,就运动节奏来看,从文中的提法可以为是快进快退, 而没有节奏柔和的要求,如“闪惊”、“退闪”、“莫迟迟”等。动作的用力特征为“刚劲”,如“劈打推压”、“截前压后”、“攒心剁胁”等。也说明最初的太极拳是刚劲凶猛的拳法,而不是“柔和轻松”的形式。

《拳经总歌》考证:太极拳原本不“柔和”,而与《孙子兵法》相通

《拳经总歌》与《孙子兵法》

“既得艺、必试敌'。古人学拳主要是为了“打”,古典太极拳也不例外。故《拳经总歌》中有关打的战略战术,大都脱胎于“兵法”中击敌原则。

我国的兵法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内容浩繁。《孙子》又是其中的精华。正如唐太宗所说的:“朕观兵法,无出孙武”。陈王庭是明末的大将,不会不熟读《孙子》,故拳经中充分体现出孙子兵法思想。

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就是说用兵必须诡诈,想方设法欺骗对方,多方以误之。而《拳经总歌》有关击打对方的要求是基于这一原则之上的。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对照论证:

孙子说:“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说打人必须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进行。《总歌》(即《拳经总歌》下同)说“纵放屈伸人莫知”。

孙子说:“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就是说:以败诱惑敌人,表面上呈现出慌乱无措的样子,而内部却做好严阵以待的准备。引敌进来,给予狠击。《总歌》发挥为 “佯输诈败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为用兵打仗要随机应变,不能拘泥某一特定形式,根据敌人的情况作出及时的判断,这样就能置敌于死地,百战百胜,象神一样。《拳经》把该思想发挥为:“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诸种靠缠动作都依顺敌人之势,然而“依顺”是假,接着“劈打”是真。

孙子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备,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指明打仗用武主要特征是出兵神速,要狠要快,而且要乘敌人没有防备的时机,攻击其无设防的线路,打他没有戒意的部位。《拳经》引申为“进攻退闪莫迟迟”、“闪惊取巧有谁知”。

孙子说:“凡战,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凡是打仗,都是以强大的实力来迎合敌人,这就是兵法中用“正兵”,即实力为胜敌的物质基础。在取胜于敌的手段上,则必须要重视用诈,即用“奇兵”。《总歌》在正兵原则上的体现是重视各种技击技巧和素质的训练,汇集了大量的方法,在用奇的原则上则提出“声东击西”、“左右边簪““截前压后”、“上笼下提”等等。

孙子说:“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意思说进攻敌人使之不能抵抗,是因为我们以凶猛攻势冲击敌人的空虚部位,而这空虚部位也正是敌人的要害,所以敌人不可抵御而败。《总歌》中发挥为“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说明打斗时藏头盖脑是一般常见的防守方法,而猛击敌之要害,“攒心剁胁”才是致敌于死地的稀有方法,即为击敌要狠击其虚。

《拳经总歌》考证:太极拳原本不“柔和”,而与《孙子兵法》相通

综上所说,我们认为陈王庭的《拳经总歌》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古典武术文献。通过初步探讨,可以得出三个结 论:

  1. 最初的太极拳形式是快速刚劲的。

  2. 最初的太极拳纯粹是以技击为内容,克敌制胜为目的的。

  3. 最初太极拳的战略思想和古代军旅战争中的指导理论——“兵法”是一脉相承的。

(袁镇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