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输液一定比吃药好的快?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07

大家都知道输液是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患者的治疗首选,形成了“输液好、输液快”的错误认识和就医习惯。

首先来看一组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

这是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年度报告的数据,不良反应报告了静脉注射给药占60%,当看到这组数据时很让人触目惊心,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部分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反应。

输液治疗的不良后果正在慢慢侵害我们的身体,输液是跳过了人体自身的屏障直接把药注入血液,如果成分复杂或纯度不高,则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致热源反应、过敏反应、循环符合过重、空气栓塞、血管迷走性晕厥、静脉炎、菌血症等。而且药液中含有较多的微粒,比如橡胶微粒、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引起的微粒等等。有文献报道,长期输液药液中的微粒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静脉炎、肺部肉芽肿,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既然输液有这么多不良反应,是不是我们就再也不输液了呢?

当然不是,在一些急重症情况下还是要以输液为首选的,比如病人患胃肠道疾病不能口服用药时、水电解质严重紊乱、严重过敏致休克或其他一些生命器官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还是要首选输液治疗,所以我们不是反对输液,而是只有当输液的好处大于风险时才选择输液,从而避免滥用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曾指出,中国其实有70%的人是不需要输液的。依据药物有效生物利用度的原理,有些药物口服和静脉用药在体的内利用效率是类似的。而口服用药副作用会明显减少。对于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疗效要求。输液不仅增加了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也达不到疗效好、见效快的目的。所以看病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输液”以及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原则。

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大医院门诊取消输液,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减少输液的使用,减少对自己的伤害。而遵循医嘱在急重症或者必须输液治疗时再选择输液治疗。

另外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患重症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时可能往往对每天多次输液比较排斥,觉着没有必要一天被扎几次针,也觉着每日频繁几次的输液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些临床医生也会为了方便病人把每天需要多次给与的剂量一次用完,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以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例,这两类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短,药物半衰期仅0.5-1小时左右(仅有头孢曲松这个药作用时间较长),往往几个小时就从体内代谢完了,体内没有药了就没有治疗作用了,而且这样细菌反而容易反复产生或者耐药。所以这类药物应该每天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合理输液现象目前还十分普遍,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加合理用药意识,逐步养成正确用药的习惯,形成好的风气,让输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