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生为本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GXF360 2019-12-0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今后的教育更具全局性,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他们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社会发展潮流中,适应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征程。学科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也是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价值。

教室里的图画书阅读要尽可能针对和贴近作品的文本特质,重视作者的创作风格。图画书富有原创性和艺术个性,也给读者预留了阅读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在进行讲解、诠释和阐发时,应领会作者的创作宗旨、把握作品的基本面貌,客观感受和评价作者的个人特色,对所有作家艺术探索保持开放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接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图画书文本,从多样化、多元化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滋养。教师可以通过图画书阅读文本的连接及阅读单元的组接,从题材、主题、风格,或从作者、国家与地区,或从种类、媒材、技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阅读资源。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应以生为本,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潜能。

学会自学缔造精彩

让学生学会自学,首先要培养自学方法。现代的数学教材融入了更多鲜活的生活元素,自学让学生从仔细观察教材中的场景图开始,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有序的观察,了解场景中的数学元素、数学知识,外界信息通过观察不断输入大脑,在众多信息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这是学生观察能力、提炼信息能力逐渐形成的重要方式。通过上述的基础训练,进一步让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并通过文字、图形或符号表达出来,进行概括、总结,让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通过前面的学习后,开始动手验证已获得知识,或者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某个数学场景,去解决实际问题,所思所想在不断的演绎过程中,获得深刻体会。经过观察场景——提炼信息——思考问题——应用知识的演练,学生的自学方法有迹可循,也就更易掌握。

掌握自学方法后,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每节课在结束前,留出几分钟出示下一节课的自学重点,提供自学提示。课后,学生根据自学内容,通过教材、家长或者网络去了解有关知识和信息,整理资料,记录自学成果。下一节课开始前,让同桌的学生互相检查自学的成果;或者随机抽取2名学生,对对方进行自学内容的测试;或者抽签答题,及时表扬自学成果突出的学生,让其分享自己的方法。通过采取经常性、定期的表扬方法与生动活泼的方式,保持学生自学的兴奋感和成就感。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促使自学习惯牢牢扎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自学习惯逐步巩固后,开始让学生逐渐达成“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整理、自我检测”四环一体的自主学习力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虽然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存在差异,尤其是后进生的表现可能会让教师担心,但无论是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还是暂时落后的学生,学习所获得的成果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自主探索得出的。作为一名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没有茫然和厌倦,有的只是学习热情的挥洒,有的只是自身思维的深化,有的只是创造智慧的孕育。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缔造课堂的精彩。

让学生学会自学,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和学习的小主人。在展示才智、放飞思维、享受学习快乐的过程中,课堂的精彩得以彰显。

学会提问捕捉精彩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问题,才会有思考,也才会去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不应只是教师单向的输出,更应是学生思维的萌发和成长。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数学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契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去捕捉数学课堂的精彩;要充分展现教学机智,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式中,α, β, m和n为拟合参数。拟合曲线见图10,拟合值分别为α = 170MPa, m =1.86和β =323 MPa, n=2.84。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使用的泡沫铝的相对密度在0.1~0.2之间,对于更小或更大的相对密度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都知道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重要比例。由于煤炭资源不断被消耗,开采深度不断增加,我国现在的平均开采深度已经高达800m左右,有很多的矿井开采深度甚至已经达到1200m以上。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增多,高瓦斯浓度,高温度,高应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开采的进行以及矿工的安全,如何保证矿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开采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的降温技术,比如人工降温,空调降温。但是他们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半导体的降温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提问,首先要让学生有勇气去提问。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提供充足的机会,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教材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提问,让学生就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提问,让学生就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运用进行提问,让学生就合作探究中的难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就数学综合活动中的困惑进行提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植树问题、年龄问题、时钟问题、盈亏问题、正反比例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提问点”,教师要善于提示,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学会捕捉数学教材、数学课堂、数学资源、数学活动等中的“精彩点”,形成问题的火花,进而让学生敢于去提问。在学生敢于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创设合适提问的机会,有意识地设置“有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讲解教材的“重难点”知识时,教师适时地提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荡漾,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主动提问。在联系实际生活时,让学生对身边的数学现象进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数学活动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游戏、比赛等活动联系起来,形成悬念问题。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想,激活发散思维,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猜想。

芒沙是一个极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的村寨。除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还有富饶的物产和独特的气候,因为该地的气候和地形,给当地作物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养分,不仅让村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还对自然环境加以改造利用,是村里的水电等的基础设施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通过不断强化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闪现智慧的光芒,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其捕捉思维中的精彩点。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加深思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学会表达呈现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思考过程只有通过适当表达,才能得以呈现,也才能被他人理解。

让学生学会表达,首先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不同于语文语言的优美性、生动性等,数学语言更加简洁,但也更加严密。数学语言表达强调精确性和逻辑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数学语言的积累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阅读、琢磨大量的例题和应用题等,这些题目里面包含数学概念、符号、公式、解题、应用等数学语言。在积累一定数学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可先从“说题”开始。应用题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也是数学语言信息量较大的题目,可作为“说题”的重点训练内容。让学生经过思考,将其中的数量关系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表达解题思路的过程也是清晰地呈现自己思维的过程。掌握好数学概念定义与原理之间的联系及区别,从关键词或关键符号中找出题目的关键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日常生活中,也注意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甚至转化成数学符号或图形,记录在学习本。经过反复的实践训练,在学生逐渐掌握对题目内容的转换、转译、提取关键词后,开始重视学生语言的逻辑性、简洁性和规范性。虽然有些学生也能说出题意,但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可能是不完整的,也可能存在混淆之处。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找出学生表述中的思维误区,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拨开云雾”。有些数学问题,需要结合多种语言的运用来表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语言能力和基础后,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比较不同语言的优缺点,以最优的方式来解答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数学语言能力的训练,结合上课、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错误点”,把准学生数学思维的不足,及时弥补。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1]数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数学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不断巩固数学语言基础,不断得以强化训练,才能逐步达到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灵活性,让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亮点都能随着语言一一呈现。

学会拓展生成精彩

教学不能仅限于教材,学习也一样。对课内的学习资源进行合理拓展,让书本知识延伸到课外,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的必经之路。但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及知识经验,课堂上更应强化的是教师对数学课堂内容的适度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2]数学课堂中,或是教师“故意出错”,或是学生易犯的差错,都是让学生利用数学错误资源去拓展知识的一种途径。如呈现不同学生的差错,让学生去发现出错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以加深认识,并提出避免这些差错的方式。从自己或身边同学的差错出发进行拓展,能促使学生积极寻找出错的原因。对错误资源的善用,也是一种教育机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获得更深层次的把握,呈现更多新生成的资源。

数学活动因其趣味性、愉悦性等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利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拓展,是一种收获颇多的实践。例如,让全班学生写“我的数学日记”,对学习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等进行描述,让学生在自己的数学日记中,自主拓展数学的“世界”。数学作业的形式得到创新的同时,学生在自主拓展方面的潜能也得以挖掘,也享受了更多的学习快乐。如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后,向全班学生征集创意图形。学生运用基本的图形元素,通过组合、变换等方式,创作设计出更漂亮的图形、更有趣的图形,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意,也让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自主拓展有了更多的体会,更愿意主动去拓展已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求知欲、好奇心是学生主动去获得课本以外知识的动力,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火花呵护好,才能让学生保持拓展的热情,不断生成新的精彩。

教育的全局性规划,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发展的基石,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提问、学会表达、学会拓展,才能让学生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以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能动性,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也使他们今后走向广阔的世界时,能通过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

[1] 于漪.拨动学生心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Z2):1-11.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