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桂苓五味甘草汤”看仲景辨证用药的功夫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2-07

1.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麻黄(去节)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30g)五味子(半升30g)半夏(洗,半升40g)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按:小青龙汤整体观之,是由桂枝汤(去大枣)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去附子)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为桂枝汤的基本架构.调营卫,  护中州。干姜代生姜,源于病患体内素有水饮,用干姜温中。纳半夏止呕降逆气,细辛温通筋脉,通营祛表寒。麻黄发表出汗,起到揭盖降逆的作用;五味子,止咳逆上气,补不足。整体观之,小青龙的证,外有寒邪束表,内有饮逆上涉心肺,从而造成气逆不得卧的出现。化饮,降逆气,除表邪,同时不忘顾护中州。古今医家言之:小青龙为治饮的祖方(兼有表邪),足见方证之对应,丝丝入理。

2.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  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按:青龙汤治咳逆之气,用过之后呢,咳嗽缓解了。但是,出现了寸沉尺微,手足厥逆的症候。同时呢,小便难,眩晕出现了,还有点类似奔豚气的症候。这是为啥呢?这里可能是过量服用导致。虽然咳嗽气逆解除了。但是出现了类似奔豚气的症候,而且寸沉尺微。这是气血俱痹阻的象。血无气来推动,自然是行动迟涩不足。这里根本的原因是气滞。所以,此处用了桂枝,甘草发越气逆气。气运行顺畅,津液乃自然上达和外布,这样血也就有了化缘。晕,厥自然会除。至于小便不利,这里加了对症药茯苓,口燥多唾,这里加了五味子。

茯苓,味甘平。《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五味子,味酸温。《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生山谷。

茯苓具有通利小便的作用,五味子,主咳逆上气,补不足。也有化饮的作用。这样,这个方子的脉络就出来了:发越降逆气(桂枝甘草汤)补阴而通利小便。上下兼顾,非常的和谐。

3.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即苓甘五味姜辛汤

按:(用了桂苓五味甘草汤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说明是气逆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呢,患者平素可能水饮盛,这时候呢表现出来了,那么方子中就去了桂枝,加了干姜,细辛这两味热药。桂枝是以发越透表为主对,而这里里饮盛,弃而不用。加干姜,是温中止咳,加细辛是止咳除湿。由此观之,仲景药症选用,非常的精准。

细辛,味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干姜,味辛温。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4.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即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汤

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支饮的概念,一个是在以上症状下出现了呕,加了半夏。

《金匮》“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常见的心下支饮,是咳喘、气短的厉害,还有些轻度水肿。加半夏,是利用半夏下气止呕,的药症。半夏的主治:呕,哕,吐。这点在《伤寒论》中多处可见。更直接的说明是小半夏汤(方及条文如下)

小半夏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升)

黄疸篇: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痰饮病脉证: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辨呕吐哕下利病脉证: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咽喉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5.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按:苓甘五味加姜辛夏杏汤,这里呕止水去了。但是形体肿,这是由气逆造成。这里利用了杏仁下气,奔豚的药症。

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经》: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

6.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按: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是在上面第5条辨证基础上加了大黄。面热如醉,胃气上冲,很明显,这是中州胃土被火灼烧的证象,说明是中焦瘀热或者食积导致胃热上冲导致熏面部。这里用了大黄,大黄具有破癓瘕积聚,留饮宿食,汤涤肠胃,推陈致新的作用。也就可以将宿食痰水一起排出。这样中土热自然解了,也就不会面热如醉状了。

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汤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从以上苓甘五味的用药加减来看,仲景对于方证的化裁加减有是非常的准确和到位。其一,药症的加入是根据神农的药性主治来添加的;其二,药症的减去,是根据病患症候的变化来做调整的(例如,冲气即低,去桂)看看仲景辨证的工夫,加减的功夫,真叫一个细致入微。

我们后学,在辨证用药的时候需要紧抓《神农》药症;细辨病患症候(证)临证,除了应用基本方外,需要在刻诊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合理的加减,方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方证活用,而且达到临证制方的地步,才能无愧于仲景先师。这里仅以“桂苓五味甘草汤”的变化加减来举例,说明方证加减的原则和依据。愿与同道互勉,精进!

单永福   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