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配,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了明y 2019-12-07

你有多久没有因为一件事拼尽全力了?

这两天微博上有个一股清流似的热搜:#坚持五年抄完四大名著#

一个79岁的老人用5年的时间抄完了四大名著。

接受采访时,老人表示他每天4个小时,5年7300个小时,用了3815张八开的宣纸,抄完了四本书共328万字。

尽管身患帕金森综合症,手会不受控地抖;尽管眼睛会常常模糊,他依然坚持了下来。

这样的故事总是最具有打动人的力量,质朴又强韧。

“要说干什么工作,我一定要么不干,要干一定要坚持到底,把这一件事情善始善终做完它。”

这样的话我们也经常听,关于坚持、关于善始善终,关于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几乎没有人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只是,真正能做到如此的人甚少。

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间歇性地踌躇满志,持续性地混吃等死”,却又因为那一次两次的踌躇满志,让自己有了一种“我也的确努力了啊”的假象,哪怕明白那不是真的努力,也依然会劝慰自己:“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差不多就行了。”

可人生啊,只这一次,相比差不多式的“得过且过”,我们更值得让自己活得精益求精。

回想一下,你上次说“差不多”,是什么时候?

最早引用“差不多”这个词的,大概是胡适先生。他写了一篇杂文叫《差不多先生传》。文章开头写道: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24年6月28日。

94年过去,他笔下的“差不多先生”,依旧囊括了每一个活在21世纪的我们,也正因此,这篇文章至今都还不断被人拿出来品读。

“差不多”,是一个我们太常用的词了:

“马上就要高考了,准备得怎么样?”

“差不多。”

“好久不见,最近工作怎么样?”

“差不多。”

“听说你最近在减肥,效果怎么样?”

“差不多。”

……

差不多,反正也考不上清华北大;

差不多,反正不过是朝九晚五;

差不多,反正也不可能真的瘦下来。

殊不知,如果不曾“差不多”,哪怕真的考不上清华北大,也总能考上一个很不错的大学;

殊不知,如果不曾“差不多”,哪怕正常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其余的时间都能用来给自己充电;

殊不知,如果不曾“差不多”,坚持下去,真的能瘦下来。

慢慢地,正是因为事事都存“差不多”心态,我们才与理想中的自己差了太多。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叫《垫底辣妹》。这个由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让我在冬天的夜里哭成狗。

女主沙耶加原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差生,加上就读于一个有内部升学制度的学校,她更加整日浑浑噩噩,是老师眼里的渣子。

后来被老师发现抽烟,尽管在妈妈的恳求下,她没有被退学,但她显得有些破罐破摔了。

不希望女儿就此消沉下去的母亲鼓励沙耶加自己考大学,于是,把她送到了补习班。

自此,只有小学四年级学习水平的沙耶加,立志要考上一流的庆应大学。

努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奋斗的过程中,沙耶加几度崩溃,几度怀疑自己,几度想就此放弃。

第一次看到庆兴大学的历年考试真题,她终于明白自己不是差了一点两点;

参加了两次模拟考,成绩都非常不好;

最严重的时候,她迷失了方向,她突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努力,站在雨中大哭的她已经全然不是昔日那个大大咧咧的小太妹。

但她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地学。从一周3天到一周6天,在补习班学到很晚,回到家趴在台灯下继续苦读。

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她写的各科知识点。

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偏差值提高了40分,她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电影结束了,我在心里想:“这样的故事真好啊!”

大学的时候,教文学的老师常常带我们看一些类似这样励志的电影,她说:“鸡汤这个词有时候被污名化了,当你安于现状、甚至意志消沉的时候,这样的电影就是能够鼓励到人,让你可以热血沸腾,大步向前。”

也让我想起了自己考研的那段时光,枯燥又充实的每一天。背了忘、忘了再背的知识点;做了错、错了再做的英语题。那时候的自己,也真的像沙耶加一样拼尽了全力。

努力到一定阶段,真的会有那种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为什么而努力的迷茫感。

这种时候,其实不用去苦寻意义,像往常那样继续前进就好了,迷雾总会退散,当一切都有了结果,就是对努力最好的回应。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非要揪着那个最好的庆兴大学呢?把目标降低一点不就行了?实在坚持不住的日子里,沙耶加也曾这样想过,但被老师严厉否决了。

“把目标降低一次,就会越来越低的。”

放纵自己这件事,真的只有0次和无数次。而丝毫不给自己懈怠的机会,就是让自己杜绝“差不多”心态。

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在考试中,考99分的人和考100分的人是不是差不多?乍一看的确是的,只差了一分嘛。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不然。事实是:考99分的人跟考100分的人相差很多。

考99分的那个已经触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而考100分的呢?我们看不到他的最高水平在哪,因为满分只有100。

李尚龙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写道:

“就像一个天天在家睡觉的人,永远不知道在跑步机上的人也有另一种幸福。跑着的人,一直觉得世界是动着的,正能量和安全感差不多,都是自己给自己的。那些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的人,不是他们天生和别人不一样,只是因为他们一直用一颗求知和求新的心去活着。”

“正能量和安全感差不多,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深以为然。

被彭于晏奉为女神的张钧甯是娱乐圈公认的自律魔鬼。十几年如一日地跑步、学习格斗、练瑜伽,连在学习上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学霸;

而彭于晏自己也是一个极其拼命的人,每拍一部戏,他就让自己学会一项技能。

他曾说:我没有才华,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学不到东西。

就像肖骁说过的那样:“不管是什么,只要你认真去做这件事情,只要你认真对待,你拿命去拼,一定是OK的。”

回到开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时常问一问自己,有多久没有为一件事拼尽全力了?

《奇葩说》的选手杨奇涵说他每天睡觉之前都要问自己一句:“今天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这句话一度被大家调侃,甚至嘲讽。

为什么我们在听到别人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的时候,心里想的不是向这个人靠近,而是去戏谑他的认真和坚持?

我们笑别人活得无趣,但其实,真正无趣的是我们自己啊。

未经过拼搏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低配的人生值得反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