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嘉定地名
嘉定古城墙(南门、西门) 民国《嘉定县城图》 嘉定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砖石修筑城墙,明清两代数十次重修、重建。明代嘉定城周长2266.6丈(约7.5公里)、高2.6丈,城基宽5丈,城面宽3丈,城周有雉堞2369垛,瞭望台16座,守铺34间。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与四座水关,以及内堑(内城河)、外壕(城外护城河)。垒石为堤,裹铁为门,城高池深,固若金汤。明末清兵南下,侯峒曾、黄淳耀率众据城抗清,悲壮惨烈,有“嘉定三屠”之说。民国后,城墙陆续被拆毁,内城河被填埋。现存遗址包括嘉定西门两处、南门两处及西门水关、南门水关和北门水关遗址等。 嘉定南门水关(1953年,上图);嘉定西城门(1955年,下图) 自古嘉定农业发达,明清时植棉业和纺纱织布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嘉定城成为米布集散地,为江南繁华的城镇之一。咸同之际,清军、洋枪队与太平军在嘉定鏖战,嘉定市况一度大衰,光绪初年又恢复从前盛况。嘉定西门为米商荟萃处。南门是繁盛的棉布市场,有商号四五十家,“远自浏河、浮桥,近则一二十里,内外布经买卖麋集于此,晨聚酉散,攘熙竟日……” 嘉定西城墙遗址和沿河街面 嘉定南水关遗址 ↘ 点“在看”,把好看分享给更多的人 上海市测绘院 地图文化品牌 新品发布|叙说地图|上海故事 编辑丨张渊源 审核丨吕艳红 |
|
来自: 非亲似亲fhf > 《回溯过去/老照片》